|
現在位置 : 首頁 > 台新藝術獎
> 第四屆台新藝術獎 |
|
 |
表演藝術 |
 |
|
|
|
![舞蹈空間舞蹈團 [ 三探東風舞 ]](../../upfiles/holder01173411973.jpg) |
|
首演日期:2005年4月15日 首演地點:新舞臺 編舞家楊銘隆在《三探東風》中,以兼容並蓄的手法融合了現代舞、中國武術、京劇中的武功身段及唱腔,呈現出新穎巧妙且豐富多元的新面貌。 |
+ 了解更多
+ 影片 |
|
|
首演日期:2005年4月27日 首演地點:國家戲劇院 這齣演出長達七個半小時、如劇場史詩般浩瀚而優美的舞台劇,為「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從事劇場工作二十多年來最大膽的突破以及最驚人的作品。32位劇場實力派演員聯合演出上百個角色,在題材上更是空前大量引用佛法入戲,開展出一層又一層令人歎為觀止的時空觀。 |
+ 了解更多
+ 影片
|
|
![表演工作坊 [ 如夢之夢 ]](../../upfiles/holder01173686449.jpg)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自東徂西—EXXJ與采風樂坊高峰 ]](../../upfiles/holder01173412071.jpg) |
|
首演日期:2005年9月10日 首演地點:國家音樂廳 本音樂會為台灣第一場全場為中西樂器合併之曲目的音樂會,並且整場全為原創曲,完全沒有改編樂曲,也沒有單一絲竹樂器編制的曲目,每一首同時使用了絲竹樂器與傳統西洋樂器。 |
+ 了解更多
+ 影片 |
|
|
首演日期:2005年11月3日 首演地點:新舞台 客家大戲《大宰門》的原著劇本來自越劇經典《宰相嫁妾》,由曾先枝老師重新創作改編成客家戲,充分保留傳統客家山歌的原味,並由京劇出身又深諳客語的青年演員在身段、做表、行腔及人物作精緻的詮釋。音樂除了以客家傳統音樂作為基礎... |
+ 了解更多
+ 影片
|
|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 大宰門 ]](../../upfiles/holder01173426662.jpg) |
![差事劇團 [ 浮沈烏托邦 ]](../../upfiles/holder01173426729.jpg) |
|
首演日期:2005年10月6日 首演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浮沉烏托邦》是一個能夠討論社會問題的戲,運用的場景,鎖定在一個已經被焚毀的地下劇場裡。以斷裂的劇本、毀壞的佈景,對於社區營造和社會改造進行爭辯。 |
+ 了解更多
+ 影片 |
|
|
首演日期:2005年5月18日 首演地點:台東劇場 《曹七巧》為新人編導劉亮延的原創劇本,全本共分四場,使用全新原創之唱詞、唱曲、配樂與編曲。演出形式為演員的獨白,一個無所事事的寡婦抱怨她人生的一天。 |
+ 了解更多
+ 影片
|
|
![劉亮延 [ 曹七巧 ]](../../upfiles/holder01173412177.jp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