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的十二夜 跨域的十二夜
論壇
  • 發佈日期 2025.02.17
  • 地點 台新仁愛大樓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1號12樓) 復興南路口/福華飯店斜對面

跨域的十二夜

什麼時候,我們學會在網路上喧囂,在公共空間裡沈默

什麼時候,留言串的攻擊,淹沒了辯論的耐性

什麼時候,安全的答案,多過於勇敢的問題

 

這是一個對話的空間

也是一段聆聽的時閒

即使只剩下十二個夜晚,也要在入睡之前,期待明天的故事

 

一、講座說明:

 

「跨域的十二夜」將於2025年3月起連續十二個月,展開十二場與跨領域和藝術有關的對話。邀請各界藝術家、策展人、評論人、研究者、獨立接案者和場館人員,共同討論大地藝術季、策展的地緣政治、難以歸類的聲音藝術、閒置空間的消失、文化研究的興衰等議題。希望將台新長期耕耘的網路書寫能量,延伸成為公共空間的討論。更希望打破同溫層,讓相異的聲音可以產生真實的碰撞,並在每一次碰撞中,持續這個社會的民主練習。

 

二、時間及地點:

 

時間:2025年3月開始,每月第二個週三,晚上7點到9點


2025/03/1204/0905/1406/1107/0908/1309/1010/0811/1212/10


2026/01/0702/11


地點:台新仁愛大樓1201會議室(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號12樓)復興南路口/福華飯店斜對面

 

三、討論及主持:

 

計畫主持人:郭亮廷

現場主持人:郭亮廷、吳思鋒、林怡秀,輪番主持。

 

四、主題及講者:

 

2025/03/12() 7-9pm 報名連結


【一】迎向全域式策展時代!


從視覺藝術到表演藝術,從機構設施到山林原野,從國際到離島,「策展」幾乎無所不在。策展不僅是「跨域」,而變成「全域式」、全方位的。然而,策展背後是否有充足的文化準備、軟體和硬體資源?策展的主流化帶來什麼樣的新局和困境?它所面對的國際情勢和地緣政治是什麼?


主持:郭亮廷

講者:郭昭蘭、耿一偉



 

2025/04/09() 7-9pm 報名連結


【二】聲音藝術的跨域性


做為一種在本質上具跨領域性,亦在不同藝術範疇中現身,或曾被視為擺盪於視覺造型和音樂之間的聲音藝術,創作者們除了從概念與美學方面進行各種實驗與探索,也不斷開展出與過往不同的反抗狀態與主動性,而在感官敘事、感知與聆聽之外,當代的創作者又如何回應時代轉變的真實現場?


主持:林怡秀

講者:李慈湄、馮馨



 

2025/05/14() 7-9pm 報名連結


【三】當我們在當代談原民藝術


在藝術前面冠上特定族群的名稱,是藝術的理由,還是族群治理?近年,圍繞或親近原民的藝術詞語,像是原民性、泛靈論、人類世,或更早的南島等等,是否都仍在這般的藝術實踐與文化治理之間擺盪?而當美術館和雙年展也都張開雙手擁抱原民藝術的時候,探尋原民藝術的去殖民性,還有必要嗎?

拆開來看,當代、原民、藝術,各皆具有複雜的意涵,當三者同時組裝在一個句子裡,彷彿順理成章。抑或,正因為如此,需要重新把它們倒出來,離開前述那些漂浮的新興詞語,沉降下去,猶如未來是朝向背後。


主持:吳思鋒

講者:Labay Eyong林介文、徐文瑞、王墨林




2025/06/11() 7-9pm 報名連結(5月開放報名)


【四】當音樂成為表演


音樂家是否必須跨界合作,增加它的表演性和視覺性,才更容易擴大觀眾群,容易進入當代評論人的視野?音樂的跨界,和美術、舞蹈或戲劇的跨界,又有何不同?


主持:郭亮廷

講者:簡文彬、楊建章



 

2025/07/09() 7-9pm 報名連結(5月開放報名)


【五】誰的地景,誰的藝術?


從早年的環境劇場、公共藝術,到近年的大地藝術季,除了藝術之外,它牽涉到什麼樣的土地資本和文化資本的問題?


主持:林怡秀

講者:王聖閎、林怡華



 

2025/08/13() 7-9pm 報名連結(5月開放報名)


【六】應用劇場的跨域性


從社區劇場到身心障礙劇場,都外溢出戲劇的框架,而和社會學和心理學有所連結。這是在高喊「跨領域」之前的跨領域藝術。


主持:吳思鋒

講者:姚立群、蔡依仁



 

2025/09/10() 7-9pm 報名連結(8月開放報名)


【七】跨領域藝術與文化研究的生與死


文化研究具有豐富的跨學科能量,並深刻影響了跨領域藝術。如何看待文化研究和跨領域藝術在台灣的消長關係?


主持:郭亮廷

講者:吳瑪悧、劉紀蕙



 

2025/10/08() 7-9pm 報名連結(8月開放報名)


【八】錄像藝術與紀錄片


越來越多紀錄片和紀實攝影出現在美術館,也有越來越多錄像作品參與紀錄片影展。影像中的真實與虛構,是否不再有界限?


主持:林怡秀

講者:孫松榮、張世倫




2025/11/12() 7-9pm 報名連結(8月開放報名)


【九】行為藝術,還是行動藝術?


Performance Art,如何翻譯?我們將一同探討臺灣藝術史中,「行為藝術」、「行動藝術」、「觀念表演藝術」這些譯法的文化權力和翻譯政治。


主持:吳思鋒

講者:高俊宏、林人中



 

2025/12/10() 7-9pm 報名連結(11月開放報名)


【十】白色恐怖到底哪裡恐怖?


近年來,「轉型正義」動員了大批視覺與表演藝術家。台灣如何面對這一波「新文藝運動」?


主持:郭亮廷

講者:許仁豪、陳平浩



 

2026/01/07() 7-9pm 報名連結(11月開放報名)


【十一】美術館,當代舞蹈的新舞台?


當代舞蹈進入了視覺藝術策展之後,究竟是帶來了另一種空間解放,還是成為美術館的活物件?


主持:林怡秀

講者:吳孟軒、莊偉慈



 

2026/02/11() 7-9pm 報名連結(11月開放報名)


【十二】劇場的職業化,還是職業病?


曾經,台灣小劇場運動幾乎是業餘者打出來的天下;如今,劇團和舞團相繼成為國家品牌。如何評估這之間的得與失?


主持:吳思鋒

講者:黎煥雄、傅裕惠



※活動免費,惟請事先報名,主辦單位保留活動內容變動權。

※12場次全勤參加者,將獲得活動特別紀念品,歡迎踴躍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