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藝術獎大展特別導賞 + 百變旗幟工作坊
好藝ART分享 ─范姜映如
參與同仁|范姜映如(個金授信管理處信用卡授管部授權交易組)
參與活動|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 百變旗幟工作坊
參與時間|2016/6/26
很開心能再度參加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活動,此次活動先安排我們導覽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大展作品,導覽老師第一個介紹的是「杵音文化藝術團」《牆上。痕Mailulay》的作品,兩排空著椅子相對放置於三樓展廳間,螢幕上放映著部落族人唱歌的影像,然我們卻未見到鮮明彩色動人的衣裳,卻是穿著黑鴉鴉一片的表演者,原來舞台上進行的是一場馬蘭部落的告別式,兩大型螢幕就是靈堂中亡者遺照的比喻,部落族人一律穿著黑色西裝而坐,或空出幾張椅子,象徵著年輕人不在家鄉所以缺席了,也點出了部落普遍面臨的境況。仿佛訴說著透過死亡的聯繫,才有機會吟唱記憶裡動人的故事,聽完這些內心突然糾結不已,也湧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人們總在事故發生之後,才開始檢視自己現階段的生活,並且提醒自己一定要「活在當下」,把每分每秒都能活的精彩,然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我反思著…
接著我們進入「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劇中主角講述一個被陷害的人,為了要報仇,模仿原畫繪出一幅偽畫,就在辨認真假中徐徐展開,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真假難分難解?假的演久不也變真的嗎?螢幕中先看到一位主角拿著筆在作畫,霎那間師傅也出現在螢幕中,看似出現在同一框框內,實際上卻不是。人生在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再累也要擠出笑容,再苦也要裝出快樂,不單是為了別人,更重要是為了自己,這種轉換或許很假,但只要利人利己,在假的偽笑容都可以,「真」是無常,「假」是無常,只要不變的是那永恆不變利人的心。
揮別哀愁及黑白人生,我們再度回到彩色繽紛的世界,藝術家李明維《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紡織藝術呈現在牆上釘著許多彩色的線圈,擺上一個大長桌,桌腳邊疊上許多掛著名牌的衣服,一位志工正在幫人縫補一件傳統的衣裳,原來這個《補裳計畫》為觀眾縫補衣裳,藉此觀眾交談,縫補衣服的同時,也以藝術縫補觀者的內心。
《如實曲徑》由舞者循著自己內心的曲徑遊走於展廳中,掃拂散落的米、榖粒、種子等即期表演,因時間關係我們無法親眼看到此畫作。但在我內心產生漣漪的作品是《水仙的一百天》,是為了緬懷作者過世的外祖母而作,選擇不分晝夜24小時與一盆水仙一起生活,為期百日來悼念外祖母。從種下水仙的球莖,歷經發芽、開花、凋萎、到最後死亡的過程。他每天隨機記錄當下的日常生活及水仙形體的變化,第79天水仙已經凋零,但不願讓水仙離開,因它已經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直到21天後,作者接受了它的死亡,把水仙的球莖清乾淨,埋進土裡,知道季節到了,它會再生。這個作品真的讓人著實感動,緬懷過世親人的方式很多,大部分人的方式是用「想」念的方式,受制於中國的禮教觀念,對於生死,人們總以個人的經驗及特有的本質,讓自己從悲傷中自立自強,然後淡然,然後----不復記憶,再度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只是每個個體的心靈是否得到真正的平衡,不得而知,或者只是強制的壓抑內在的情緒而已。可是作者卻透過水仙的百日來悼念外祖母也體驗出「生、老、病、死」的循環人生,看開那份情感上的羈絆,而淡然生死,了然澈悟呢!天地間萬物的循環,是那麼的自然且無私,我們沒有權力去掙取那已逝的,只能選擇面對,縱使心再苦再澀,能作的也只有打從心底的祝福,環視周遭所擁有的,我們必須更加珍惜,因為人生無常,什麼東西都不可能長久擁有。
洗禮完藝術大作後,我們開始要學習將「環保旗幟」縫織實用的後背包,「美麗台灣關懷協會」專業親切講師,透過兩大主軸「國際服務學習」、「環境保護」告訴我們五顏六色的廣告旗幟,完成宣傳使命後,如何將廢棄的旗幟搖身一變,變成最美麗的環保藝術作品。雖有去年製作環保袋的經驗,是第二次使用裁縫車,還是再度感謝「台灣喜佳」老師親切的指導,讓我們都能變身為巧手的縫紉師,今年裁縫出來的作品比去年更加的精緻美觀及實用。我告訴孩子,以後長大有經濟能力可能會想買許多不同的包包,但希望透過這次的學習,讓孩子了解自己親手做的包包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作品,更是無價的「名牌包」,要學會感恩及珍惜。
感謝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基金會再度帶我們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忙碌上班之餘,能有機會觀賞美麗的藝術作品外,也能停下腳步好好思考人生的真諦,祝福大家每天都能用微笑、快樂、積極及感恩心,滿滿的正能量來面對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