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活動:大自然的博物館─「戀戀濕地」2014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 員工藝術達人] 好藝ART分享 ─ 陳育汎
參與同仁|陳育汎(資訊服務部)
參與活動|大自然的博物館─「戀戀濕地」2014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參與時間|2014/12/06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活動,參加後,決定以後有時間有機會,都來參與。今年的主題是「微觀」,一路上老師在說著生活中的只要用心觀察,大自然能教我們的遠比我們想像的多,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位小朋友問劉老師沼澤和濕地有什麼不同?老師很有耐心也很專業與風趣的講解沼澤比較泥濘這件事。之後看到ㄧ些樹木,老師說:「大自然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情,觀察樹木的樹葉和樹幹長成樣貌,可以判斷它來自哪種環境;如果這地方大多數的樹都樹葉朝下,表示這裡比較常下雨,樹木怕自己爛掉,會快快把水排掉;如果樹葉長得像花多依樣往上長,表示樹木很珍惜水分,它生長的環境可能雨水匱乏。」我想,這應該可以當成買房子的參考吧!還有,原來蘋果跟玫瑰花是是同一個家族呢,沒有想到吧?!它們原來同屬於十字科,因為當蘋果從中間切開的時候,會出現五片花瓣在蘋果中間。
接下來是重頭戲,裝置藝術,老師說:「在這裡的裝置藝術都是取自於大自然,當裝置藝術崩解時,會形成堆肥,變成土壤的養分,取之自然,回饋於自然。」這和我想像中的裝置藝術很不一樣,我以為,裝置藝術應該是會破壞掉大自然的人工商品,看來我又上了一課,關渡公園的是「自然」裝置藝術。裝置藝術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蛋殼居,由樹枝所構成一個破掉的蛋殼形狀,破掉的地方剛好是一個門,很有藝術感,也很符合去年的「種子‧生命」,概念; 另外,今年的裝置藝術-背景裡的布基烏基,也讓我反思很多事情,四種形象-光合作用者、分解者、治療者以及傳媒者,沒有人類的它們是可以存活著的,沒有它們的人類,存活卻是相當困難,像是近年來的溫室效應大自然的反撲,都是大自然在提醒我們要好好維持生態平衡,用心保護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