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們」? ─與藝術談‧天
好藝ART分享:藝術達人 ─ 龔國安
參與同仁|龔國安(資本市場事業處承銷作業二部評估一組)
參與活動|宇宙中的「地球們」? ─與藝術談‧天
參與時間|2014/08/01
當我在台新藝術基金會網頁上看到孫維新老師會來參與這次基金會辦的講堂時,我內心激動不已,在大學時期曾修過孫老師開的通識課—認識星空,從那時候開始就被老師博學幽默的上課方式深深吸引,再談到這次主題《Just Go For Super Earth》,也給了我一種對於未來科幻式的想像空間,雖然對於本次個展的年輕藝術工作者背景不熟悉,但基於想了解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的藝術作品,加上有孫維新老師做為與談人的加持,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本次講座。
圖片:座談現場
韵婷在這個系列的第一件作品《We are all together》,是透過望遠鏡看到一個人在房間跳著如同土耳其伊斯蘭教蘇菲教派的儀式舞蹈Sema,企圖連結不停旋轉的現場與宇宙中繞行太陽的行星們,不停旋轉的畫面搭配史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形成一種意想不到的和諧狀態。
接著透過孫老師的講解,我們了解行星發現的脈絡,行星分為四種,從比地球大很多的類木星行星、海王星大小的行星、比地球大兩到四倍的超級地球及地球,但即便是比地球稍大的超級地球(Super Earth)也是無法讓人類登陸,更別提要長期居住了。這是念文組的我從沒想過會接觸到的天文知識,感謝這次基金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天文與藝術在同一個場域交流,運用藝術的外觀包裝科學知識,確實能達到吸引喜歡藝術創作的朋友了解科學世界的奧妙。整場對談下來,我發現自己不單單喜愛天馬行空的藝術創作,也對於精準的天文知識有所嚮往。
如同孫老師所說的:「學的越多,知道的越少。」,我們能做的只有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讓自己的求知欲隨時保持在飢渴的狀態,並盡己所能地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分享所學,同時在實踐所學的過程中找尋那個令你感動的時刻,記住那一刻並想辦法使其延續,將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