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藝術達人] 訪問:梁君如
"員工藝術達人"是一群熱愛藝術的台新人。生活處處充滿藝術,且讓我們看看他們如何將藝術融入繁忙
參與同仁|梁君如(消金教育訓練專員)
基金會有一份名單,這份「員工藝術達人」名單裡記錄了每一次活動、每一位出席(或缺席)員工。選擇訪問梁君如是因為她在名單的參加率前五名內,既然排名越前面越是「達人」,我決定要挖掘一下她成為達人的歷程。
君如和大部分的台灣小孩相似,小時候都有學習音樂的經驗。對某些人來說,那是一段不願回首的辛酸血淚史,相對的,也有人從此愛上音樂、音樂也進而成為他們探索藝術的啟蒙點;她屬於後者。
其實,每位家長決定讓兒女學習音樂的原因都不同,那麼她的爸媽一開始為何會讓她參加音樂才藝班?「因為我小時候很好動,老是坐不住,媽媽為了讓我可以集中注意力便帶我去參加林榮德老師的兒童音樂班。當我敲著鐘琴、彈著鋼琴的同時除了感到餘悅和放鬆,更發現我能集中注意力了,我的身體也自然的隨著跳躍的音符和節奏開始律動。我想如果音樂是這麼美好的活動,那其它的藝術活動應該也不錯,於是從那之後我開始接觸其它的藝術領域。」
多數人踏進藝術世界之後都會發掘自己最喜愛的類型 –動態或靜態、古典或當代- 然後做更深入的欣賞體驗,那她最鍾愛的類型又是什麼呢?「歌舞劇,」嗯,果然是一個好動寶寶的選擇。「對我來說,舞台是表演者的天堂,他們與觀眾擁有最直接的接觸,戲劇呈現現實人生的寫照及反諷,肢體和聲音的收放是情感的延伸。」的確,這些層面就像一塊千層派,每一口都有不同的驚喜,值得細細品味。
她最喜歡的表演藝術作品是阿瑪迪斯,那至目前為止,印象最深刻的視覺作品是什麼? 「創作旅人吳東龍的作品。他運用最簡單的元素給予最寬廣的想像空間,他的創作散發一股透明的力量。」
採訪至此,我發現她有非常清晰的藝術概念,是不是認識藝術家朋友? 「對啊,因為曾做過藝術梳化,雖然很短暫還是認識了許多專業舞者。」那與他們作朋友的感覺是? 「完全自由零拘束,眼前每件事都可以玩樂,只是也會突然間正經,讓你摸不透。」如果有機會的話,她最想認識的藝術家是哪一位? 「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他就是阿瑪迪斯的劇作家。」
最後,君如會對想當藝術家的家人或朋友什麼意見呢?
\"在不完美中探求完美,在完美中執意不完美,藝術是一條永遠無法確定的矛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