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集錦|【2025台新員工藝文課程】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

▍活動時間:2025/02/15(六)

▍活動地點:國家戲劇院

▍報名資格:以台新同仁本人為主,每人至多可攜伴一名親友。


陳家仁(法金作業處金融交易作業部) 

《暗戀桃花源》自1986年首演以來,已成為華語劇場的經典之作。2025年2月15日,我有幸在臺北國家戲劇院觀賞了這部作品,深受其獨特的劇情結構和深刻的情感表達所感動。

本劇講述兩個劇團在同一舞台上排演各自的作品,分別是現代悲劇《暗戀》與古裝喜劇《桃花源》。兩劇團堅持各自的排演權,最終協議將舞台一分為二,展開一場充滿衝突與融合的演出。這種「戲中戲」的結構,巧妙地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劇情交織在一起,展現了戲劇的多層次性和豐富性。

演員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暗戀》劇組的蕭艾、樊光耀、張復建、范瑞君、周宇柔和李芙蓉,以及《桃花源》劇組的屈中恆、唐從聖、張本渝、翁銓偉和葉信威,都以精湛的演技詮釋了各自角色的複雜性。特別是屈中恆飾演的袁老闆,將角色的幽默與深沉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難以忘懷。

舞台設計方面,原創舞台設計師聶光炎與賴聲川、張哲龍共同打造的舞台,巧妙地將兩個劇情世界分隔又相互交融。燈光設計師簡立人的燈光運用,增強了劇情的層次感和情感的表達。服裝設計師張叔平的服裝設計,無論是《暗戀》中的現代服飾,還是《桃花源》中的古裝,都精緻細緻,完美地呈現了角色的特質和時代背景。

音樂方面,原創音樂設計師板橋文夫和梅津和時的音樂,為劇情增色不少。特別是在情感高潮的時刻,音樂的渲染使觀眾更能感同身受。

整體而言,《暗戀桃花源》以其獨特的劇情結構、精湛的演技和精心的舞台設計,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這部作品不僅展示了戲劇藝術的魅力,也引發了對愛情、命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觀後,我不禁反思,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那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謝巧莉(綜合企劃處企業溝通組) 

《暗戀桃花源》,一場隨著時代轉換卻歷久不衰的經典戲劇。

歷經無數演員並多次展演,過去都不經意的錯過了演出場次,這次有幸於台新藝術基金會的活動中,讓我成為了這齣戲歷史的一部分。

透過開演前 汪俊彥老師的導聆,讓我們對於這齣戲想要呈現給觀眾們的訊息,以及時代背景有了初步的回顧。

兩個劇團,在同一個舞台交錯著,原來,暗戀,與桃花源,就這樣成了《暗戀 桃花源》。

隨著演員們逗趣卻又不失細膩的呈現,以及各自對於戲劇的堅持,呈現了在情感中的執著與放下,導演把所有的內心感觸,留給了觀眾們自己決定。

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桃花源,一個可以遠離混亂、逃離現實的空間。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一個可以讓自己喘息的地方,好好的思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異與距離,該如何找到有效縮短這個差距的方法或者選擇接納,並沒有一個準則,其實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沒有所謂最好的,因為理想跟夢想總是會有更好的。

人生的過程,總參雜著酸甜苦辣複雜又深刻的味道,每個人品嘗的味蕾跟感官都不盡相同,只有透過一次又一次不斷的嘗試又失敗,才會得到屬於自己最欣然接受的芬芳。

最後江濱柳與雲之凡相會的那一刻,身旁的觀眾擰鼻子了、包含我自己。這份心酸的傳達,在每一位觀眾眼裡,恐怕都成了不同版本心(新)的共鳴,隨著燈光的熄滅,大家也帶著各自的故事回到了現實,繼續努力追尋著屬於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顏淳如(台新大安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一直對舞台劇很感興趣, 暗戀桃花源更被視為經典戲碼之一, 兩年前曾購過票, 當時買了兩張票,還沒想好要邀誰共享, 就因疫情而取消演出, 未譜的緣份就此腰折, 只能徒呼負負。 

偶然發現公司的藝術基金會竟辦了這麼棒的活動, 二話不說, 立馬報名, 這次不敢再孟浪, 老實地選了一人前往, 順利報名後, 隨口問了朋友, 沒想到朋友也很感興趣, 更奇妙的是, 本來名額已滿, 臨近上演之際, 竟然收到通知可以追加, 真是太幸運了, 極感謝HR同仁記得此事, 還撥空通知, 讓我和朋友可以一起參加, 分享感動。

在國家戲劇院這樣一級演出場址, 以往自己買票只捨得買三、四樓的票, 這次托福竟可坐在一樓近距離觀賞,身心靈獲得極大滿足, 這齣戲碼只在電影院看過, 一直很好奇在劇院會如何呈現這些重疊的場景, 果然是大開了眼界, 又不時被劇情、演員的臨場反應與互動逗得暢懷大笑, 真是太美好的觀賞經驗。

謝謝舉辦這樣的活動, 很期待下次能再參加。


黃慧玲(台新證券行政服務處) 

參與此次暗戀桃花源的活動,從一開始的演前導聆,到整場的表演活動,都有非常好的體驗。演前導聆讓我再觀看表演時,能更明白表演者想要傳達的想法與概念,讓我更融入於整齣的表演活動。

整齣戲劇將喜劇與悲劇融合在一起,中間的串聯無任何違和感,中間情感轉換非常自然,完全沒有衝突感。

非常喜歡這次的藝文活動,希望下次還能有機會再次參與表演活動。


楊傳苓(文付金融處客戶服務部客服北二區五組) 

以往服務的其他公司,很少會為員工規劃藝文活動,台新提供的藝文活動福利真的太棒,這次一看到表演工作坊,還是40周年紀念版,就下定決心要搶票!

2021年看過《江/雲•之/間》後,對暗戀桃花源更感興趣了,但之前只看過電影版,不如現場感受更有張力。

這次活動多參與了演前導聆,介紹作品演化,原來同樣的故事主軸,會隨著時代靈活調整,跟不同元素碰撞,像明華園或是先前的電影版,與當代觀眾更能對話。

暗戀與桃花源是兩部時代與劇情各有不同的故事,在巧妙的編排下,兩個故事即便交錯演出,也完全不違和,同時又能感受詼諧跟揪心之苦。

暗戀裡的江濱柳思念半世紀,最終找到雲之凡,但兩入經歷戰爭局勢動盪後,各自有了不同人生:桃花源中的老陶,因為現實生活壓力,前去驚險的流域捕魚,意外找到了秘境,身處世外桃花源的他,卻放不下春花,返鄉發現心愛的人跟袁老闆重組家庭,心中已沒有他,而陶淵明所述:「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也呼應了在劇場穿梭的謎樣女子,苦苦找不到劉子驥,而劉子驥也找不到桃花源。

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在追尋,即使受著求而不得的遺憾,卻沒有一個要放下?

好像坐在觀賞席的你和我,因著內心的執念,卻忽略了當下陪伴在身邊的人,沒能好好珍惜手邊已擁有。


張家銘(資訊服務處營業作業系統部數位銀行一組) 

本劇巧妙地運用了一個戲中戲的架構,來交替演出人生的悲歡與荒誕,而且戲與戲之間的轉換相當的自然,流暢的引導著觀眾的情緒與注意,時而歡快,時而凝重,時而發人省思,時而令人唏噓,節奏鬆弛有度,在如此精心的佈置下,觀眾能輕鬆地沉浸其中。

正如卓別林的名言「近看人生是一齣悲劇,遠看則成了一部喜劇」,我覺得古裝喜劇「桃花源」就是這樣的感受,看似輕鬆詼諧、笑料百出的劇情,其實隱藏的主角人生不得尊重的處境與無奈。即使入了桃花源後,憤世多疑的性格被感化成了包容與和藹,但回到武陵中仍然是受到隔閡,且被成見所疏離。這種求而不得,不被諒解的感受,何嘗不是一種內心的孤獨與遺憾。

而時裝悲劇「暗戀」則敘述了另一種的求而不得,主角帶著遺憾過了一輩子,雖然自己也成家立業並到了彌留之際,心中仍想著當初在上海相戀的女孩。這份愛戀化成了執念,影響著他,也影響著他身邊的人。雖然也希望他能放下那不著邊際的思念,好好珍惜身邊人,但人生的際遇與性格,又怎麼能輕易放下呢?

而兩個劇團的互動更是一大亮點,從剛開始的互爭場地,到切分舞台共演並互相干擾,接著相互讓步輪流使用舞台,到最後統一陣線要求劇場人員延後關門。這樣的反轉看似奇怪,但卻又相當合理。人與人的相處也多是如此,在矛盾中妥協,在理解後產生共情。

除此之外本劇還有相當多的亮點,無論是演出的動作、口條,劇情設計的巧思與創意,且恰到好處的跟觀眾做互動,都是令人相當享受的。真的是一齣雅俗共賞的優質戲劇,相當推薦。

最後很感謝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戲劇賞析課程,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參加,每次的演出都超乎我的預期,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希望之後能多多主辦戲劇賞析的課程,讓同仁有更多的機會,欣賞國內外優秀的戲劇作品,真的非常感謝。


台新同仁提前入場參與汪俊彥老師的演前導聆

演出前劇場放映出首演歷史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