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集錦|【2024台新好藝電影—台新員工及台新好藝會員專場】《白南準: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紀錄片放映暨藝術家袁廣鳴分享
好藝Art分享——同仁心得集錦
▍活動時間:2024/11/13(三)
▍活動地點:光點華山2廳(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報名資格:限好藝會員及台新同仁,台新同仁每人至多可攜伴一名親友。
翁珮婷(台新證創投)
一開始接觸這次主題紀錄片《白南準: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其實很陌生,因為對於攝像藝術,真的完全沒概念。
影片開始介紹一位出生於日治時代的韓國音樂家,從小在父親權威下,過的很不快樂,於是跑去德國研讀音樂,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看到前衛藝術家約翰凱吉的表演後,忽然整個開竅了,開始運用當時最新的電視作為藝術題材,將內心叛逆及打破禁忌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街上故意把小提琴拖在路上走,路人眼光極其驚訝,還有把鋼琴整台推倒,這些行徑,正代表著內心深處的不滿與抗議,嚴正表達出西方人對於東方人的歧視的不滿,因為小提琴跟鋼琴就是西方國家的象徵。
後來到美國繼續創作,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朋友,在一次突破性別框架的表演中,因為女性表演者有裸體畫面,於是他們現場立即被警方拘捕,也是為了展現不受世俗眼光的反叛性格。
白南準出生富裕世家,卻不靠家裡支援,終生與貧窮為伍,他的才華受到日本女粉絲的激賞,進而相知相守,當他們剛結婚,他要渡過一個難忘的生日時,手上僅有的一筆錢,竟然是去買一尊佛像,真的讓他太太哭笑不得,後來這一尊佛像竟然紅了,也讓他後續買了更多各式佛像來創作。
這就是最為出名的「電視佛像」的由來,讓佛像看似在自拍,在當時網路不盛行的年代,提出:「終有一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電視頻道」觀點,提前預言了人人都將是自媒體,果然成真了,不只是藝術家,更是走在時代尖端的預言家。
看完這部電影,覺得白南準窮盡一生,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令人佩服,為了所愛的藝術表演,離鄉背井34年後,才回到自己的家鄉,晚年以詼諧的方式面對糖尿病跟中風,也不停止最愛的創作,值得尊敬。
吳沛霖(環貿金融處)
這是一部剪輯及陳述方式非常特別的紀錄片,它試圖用白南準式的方式,來訴說白南準的故事,在離開電影院後,我想起片名「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頓時理解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或許我們更需要以白南準的視角,重新思考科技、藝術與人性的關係。從月亮到電視,從類比到數位,技術形式或許在變,但人類渴望溝通、渴望創造的本質,始終未變。
圖片提供:佳映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