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集錦|【2024台新好藝巴士】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
好藝Art分享——同仁心得集錦
▍活動時間:2024/06/27(四)
▍活動地點:北師美術館
▍報名資格:以台新同仁本人為主。
廖純綺(人力資源處)
搭乘”台新藝術巴士‘’來到北師美術館的張立人「戰鬥之城」展覽,碩大的模型將城市縮影得維妙維肖,公寓大樓雜亂的招牌、單調的水泥牆面、頂樓加蓋的綠色鐵皮屋,整棟的各式補習班集結..不同的視角卻都適時地勾起對這城市各角落的記憶~ 戰鬥機在城市上方不停盤旋,也映照出我們時有卻又不願多想的擔心。
從漫畫作品的線條筆觸,也能感受到藝術家想要述說的心情與故事。我們其實就活在這都市叢林的故事裡,困在其中,不斷要在自我與外在世界裡展開無休止的戰鬥吧…
藝術與麵包,對新銳藝術家是很現實的掙扎,能有北師的支援,才能任創意流轉且有傳承,讓年輕世代繼續作夢並且付諸實現,而我們也能透過藝術作品懷舊、反思及擁抱時代新趨勢。
藍子涵(法制部)
報名參加前就聽聞本次展覽非常的熱門,名額有限且很難預約,機會難得的情形下,當然是立馬報名參加了。
藝術家張立人歷時十四年歲月,創作出戰鬥之城三部曲。十四年的歲月,足以使一個年輕男孩蛻變為男人。張立仁於創作之初,應該也是抱持著對動漫喜愛,以及對家鄉的記憶,並加上想像力作為調味料,創作出這部想像無邊的藝術品,但隨著藝術家心靈越加成熟,應也陸陸續續對藝術品增加更細節的點綴。
就像導覽員所介紹的,這次展出特別加上了電力系統,讓模型場景有了紅綠燈,以及利用北美館挑高展廳的設計,加入了戰鬥機於空中盤旋的構件,也更增加名為”戰鬥之城”的緊張氣氛。
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為拍攝角色所做的迷你人偶,本次也將所有人偶都展示出來,並且將各人偶另搭配上了某些物件一併展出。該搭配的物件,是帶有一點預言的味道,暗示這個角色將來的發展。舉例其中一個角色是軍人,但劇情中他將來是會殉職的,所以他的搭配物件就是一封遺書。這個巧思,讓我覺得藝術家張立人其實就是這座戰鬥之城的上帝,他創造了這個世界、打造了這座城市,並且賦予每個人任務、安排每個人的一生。會不會,我們實際身處的這個世界,也是某個上帝藝術家創作出來的呢?微觀和巨觀的世界的連結,讓我於參觀過程中會心一笑。
謝謝基金會提供這次機會,除了體感上的有趣體驗,也有心靈上的小啟發。
吳建謀(法令遵循處法令遵循一部)
十分開心,又一次有機會參加台新藝術基金會舉辦的藝文活動,這一次的活動是在北師美術館舉行的《戰鬥之城.終》,在最初看到活動名稱時,其實完全無法知道活動內容是什麼,但基於對藝術基金會以往優秀品質的信任,我也沒有預先過多了解展覽內容,就抱著開盲盒的心情,一同和藝術基金會開心的出發去。
到了現場首先感受到的,是美術館外如同排山倒海之勢呈現的排隊人潮,令人充分感受到這次的展覽的熱度。據館方人員的導覽,本次的主題是藝術家張立人花費14年時間,打造的城市微型模型。以及透過該模型為舞台場景,最終拍攝出一個於想像與現實之間的虛擬世界,並講述了一個平凡男子自強,最終如何成為──台灣之光的故事。
有句話說得好,模型是世界的縮影,是往昔真實的重構。由於藝術家創作的過程橫跨14年的時光不同的城市,在他的模型世界中,我們得以重溫了許多曾經熟悉,卻已陌生的場景。就如同將記憶中的一角剪了下來,存放在那令人溫馨。
而更讓我欣賞的,是導覽人員說明,創作者使用的創作材料,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素材,如保麗龍,洗手乳的罐子,保鮮盒,衛生紙,甚至一些比較精美的模型也都是從一般人可輕易取得的且得以負擔的管道獲得(如:玩具反斗城)。藝術家透過實際行動,傳達藝術創作其實是普羅大眾都可以從事且進行的活動,藝術應該貼近生活的概念,著實令人欽佩。
魏竹君(信託事業處投資策略部)
感謝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午間北師美術館參訪活動,得見張立人用14年光陰淬鍊而成的展覽《戰鬥之城。終》。
14年斷斷續續,一個人戰鬥,與生活,與時光,與世界潮流。藝術家以保麗龍、木棍、紙張、衛生紙與顏料塑造小小人偶,搭建城市模型舞台,開始拍攝,後製、動畫、剪輯一人包辦。小小人偶們角色形象鮮明,一樣的職業軍人有各種裝備武器名,一樣的路人有小作文我的志願或高級掃把或大聲公,一樣的投資人品酒有藍色淡水河或紅海經濟,命名饒富趣味,讓人聯想到生命經驗中的誰誰誰。(參訪時間倉促,未完整看完影像作品,但似乎很多角色都有各種武器,M82狙擊步槍、Glook 17、9mm手槍)而後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模型展場裡,這次我們有幸看到第三次模型完整展出,記憶中熟悉的廣告招牌,多了頭頂盤旋的戰鬥機,夜裡仍會發光的紅綠燈。在這平行建構的世界,創作內容是現實人生,現實人生也影響了作品本身。
作品之一影片描述藝術家在新承租鐵皮屋頂的工廠裡的心境,偌大的空間,溽暑蒸騰,醒時迷茫,半夢半醒之間唯叩問:我在哪裡?我為什麼做這件事情?自問自答在歲月中堆疊,人獨自存在的意義,是將自己放到與其他人的關係之中才得以彰顯。作品之二是一系列的電視節目與小客廳看電視的體驗,觀眾簇擁著座位,情景像是老一輩小時候,圍著鄉里第一戶有電視的人家看戲。電視節目百萬益智問答節目的,那個年代,最長的河流是長江不是濁水溪,太空中可見萬里長城的謠言也還寫入國小課本。語調喃喃,富有聲音表情,因為語言容易令人產生誤會。翻閱作品之三影片分鏡草稿,某篇有點黑色幽默的「台灣之光」也許是引爆炸彈.另外一篇寫AI取代藝術創作者的狂想,自由意志,或曰藝術家想要追求的可能性,也就是生命的可能性。我們或許也身在大大小小的戰鬥之城,為了建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試圖努力著。
葉怡君(績效管理處會計部)
有幸參加此次活動,原本僅抱持走走看看的心態報名,結果意外收穫良多!藝術家─張立人將台灣熟悉的街道、巷弄刻劃得栩栩如生,若有縮小燈,彷彿身在其中;此外於作者幻想的戰鬥之城中,也看到許多經典的「舊」招牌,猶如掉入時光機時光倒流。
在所有作品中,大家不容錯過的就是投放的影片,包括:模型製作、剪輯、後置、配音等,幾乎所有的作業都是由作者─張立人一肩扛起、一手包辦,內容完全不枯燥乏味,改編兒時記憶的節目及廣告,看了真的令人會心一笑,懷念起當時無手機的年代,一切是如此的樸實,在這庸庸碌碌的世代及人生,這種「想當年的回憶」,總勾起需多快樂的童年時光及記憶,心中泛起層層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