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新員工藝文課程】10/7 超親密小戲節─艋舺

好藝Art分享─郝名媛

參與同仁|郝名媛(綜合企劃處公共關係組)

參與活動|【2018台新員工藝文課程】10/7 超親密小戲節─艋舺


 艋舺散步: 2018超親蜜小戲節

超親蜜小戲節今年移師至萬華及條通地區,有艋舺(中萬華)、加蚋仔(南萬華)及條通(林森北路)三地區、九個場域及九組限地創作。為了要看艋舺區,還是加蚋仔區,還煩惱了半天,最後選擇了艋舺區,觀賞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由操偶師阮義與黃思瑋演出的《意思意思》、小人物探險隊在華江整宅的《華江新市鎮-天上人間》,以及在大可樂創意空間由旅美偶戲工作者鄭淑芸所表演的《手牽手》。

這是個氣味之旅,也是古蹟之旅。從集合地點開始,處處瀰漫著屬於萬華的人文味,有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古蹟味、三水街附近的市場味、龍山寺捷運站進出的人氣味、和平西路三段老店陳記蚵腸麵線、香腸及雞腳…的後巷美食味、華江整宅的都更味、西昌街(青草巷)的藥草味,還有龍山寺的香火味,以及最後結束抵達「大可居青年旅館」的溼氣味,交織了這幅萬華地圖,品味了道地的「艋舺味」!

這次集合地選在龍山寺、剝皮寮附近的三水街70號(新富町文化市場),其實就是廣州街及康定路的「三水」市場旁邊的小建築。為了找集合的確切地點,我把三水街及市場來來回回走兩了好幾遍,才找到由忠泰建設(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所承辦的古蹟修護空間-「新富町文化市場」。

爬上「新富町文化市場」的二樓,《意思意思》用玩具及小道具佈置展演空間,觀眾的座位散落其間。表演者先請觀眾隨意選取一個小物,然後把它們疊高。於是觀眾們紛紛動手,相互合作,要把手中的小道具堆疊起來,有些人很快就完成,但有些卻出現了困難,正當這群人不知措時,演員舉出了一張告示牌…「不要執著」,這時,大家才放下手中的道具。事實上,這句話也點出本場戲的重點。至於在大可樂創意空間則是在旅館的地下室,一進入室內,撲鼻的濕氣味已説明這是個有歷史的建築物,也頗符合偶戲作者演譯《手牽手》,運用其母親,也是素人畫家的謝招治所留下的畫作及物件,用偶戲訴說母親在艋舺成長的歷程。因為說的是作者母親的自身故事,似乎較少能引發觀眾的共鳴點。

《華江新市鎮─天上人間》,尋找威利-釘子戶

而《華江新市鎮─天上人間》的作品,讓我非常讚賞!這個文本是由金鐘編劇詹傑打造,與小人物探險隊鄭烜勛合作,以「都更案建商帶都更委員勘查老屋」的情境設定,由建商代表及當地居民志工,帶領著觀眾兵分兩路,拿著放大鏡,以尋找釘子戶的趣味(身穿紅白條紋衫及藍褲子的「威利」),探訪「華江整宅」,沿途聽他們說這裡的「小人物狂想曲」以及逐漸沒落的里巷風光,彷彿讓觀眾走回50年代的時光隧道,探索居民的生活記憶。

整體人物的安排,敘事的架構及情節的編排,都非常引人入勝。放大鏡的道具、「小人物」的創意擺設及模型設計,處處都讓人讚嘆。而最後尋至的釘子戶住宅時,更讓人出乎意表,竟然沒有出現身穿紅白條紋衫及藍褲子的「威利」,只有緊閉門窗及留在門外的字條,讓人看到紙條的文字後,不禁莞爾一笑!而代表黃、藍兩組的色紙紙心,也不難理解是暗藏「華江整宅」簡介,最後要加強觀眾對「華江整宅」的認識及印象。層層疊疊的的鋪陳,在在都說明編劇是個說故事的高手。(唯一的疑點是…都更委員應該不用跟釘子戶打交道吧!所以為何要幫忙尋找釘子戶?!)

除了情境讓人入戲外,對於「華江整宅」也有新的瞭解。因為以往開車從板橋方向下華江橋,或從和平西路轉環河快速道路,都會經過這些建築,但我卻完全不知這是台北的「知名」建築!

從資料上來看,位於環河南路及和平西路交叉口的「華江整建住宅」,建於1970年,由沈祖海等六大知名建築師操刀,與已拆除的中華商場屬於同時期建築。設計時,就把公園、污水處理場、衛生下水道、派出所、幼稚園及加油站等設施設計進整宅內,社區共用超高的水塔至今還能使用。這裏也是台灣最多樓梯互通的建物,宛若迷宮,總共有8種樓梯及120座,每個階梯不是90度,而是採87度,據說走起來特別輕鬆。登上三樓,還有與空中廊道相連的後花園,這是當地人才會知道的祕密基地。另外,建築結構由環狀天橋串聯四棟建築,住家門口採環狀騎樓(就是有「亭仔腳」),由天橋往下看是個圓環,也像是個八卦。四座天橋分別橫跨華江、柳鄉、青山及糖廍里四個不同區域。由天橋串起的社區總共16棟,超過4千戶,因為擁有世界獨有的建築景觀,因此有不少電影及廣告都曾在此處取景。近期因市長柯文哲有意拆遷天橋,而再度引發關注。

走在「華江整宅」天橋上,天空廊道的路面很乾淨,欄杆上沒有出現媒體所報導的曬衣場景象。住宅區很安靜,二樓的住宅的門戶緊閉,看不見室內狀況。走廊上有些住戶種有植栽,盆栽顯得綠意盎然;有些住戶門口停有單車或傢俱,或是把衣服拿出來晾曬,把廊道當成住家的延伸。不知是否因周末關係,鮮少看見住戶走動,偶而才有年長長輩出沒,,只有幾戶人家在廊道上,閒話家常。這裏有種特殊的「老」氛圍,吸引著我下次要找機會再來外拍,走走迷宮的樓梯及秘密的空中花園,探尋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回程時,走在天橋上,看著橋下車水馬龍的交通,還有神明繞境的熱鬧車隊;不禁自問,如果我是住戶,我會選擇保留還是拆除?如果我是都更委員,我會選擇拆除還是保留?答案呀,答案,看來只能留給柯市長去傷腦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