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活動|【2018台新員工藝文課程】2018TIFA 拾念劇集超神話二部曲《蓬萊》

好藝Art分享-蘇琪純

參與同仁|蘇琪純 (個金企劃處)
參與活動|【2018台新員工藝文課程】2018TIFA 拾念劇集超神話二部曲《蓬萊》



圖版提供|拾念劇集   攝影|Mile End Photography

 
   因為女兒熱愛奇幻文學,並且寒假期間才剛讀完山海經,所以當我第一眼看到拾念劇集超神話二部曲《蓬萊》音樂劇的EDM時,立馬手刀搶票。知道報名成功後,我便和女兒滿心期待演出日期的到來。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女兒因為學校臨時的重要活動撞期而抱憾無法參加。當我看完回到家後,她馬上巴著我,要我分享故事內容和演出方式,不但聽得津津有味,也央求下次若有類似的活動可別忘了再揪她。

  本次演出的故事人物雖部份出自山海經,但內容則多為原創、跳脫既有的傳說,全然是一個嶄新的故事。故事裡的崑崙、鬼島眾神為了奪取花園鎖鑰,不惜犠牲別人、彼此欺瞞,在利慾糾結、豪取強奪的過程裡,導演試著帶出花園鎖鑰其實就是小島之心的真相,而在擁有這份良心之後才能真正體會、珍惜花園之美的普世價值。內容結合了妖怪、神仙、愛情與背叛等元素,演出節奏明快、絶無冷場,讓人深陷在故事轉折變化裡,直到中場休息燈亮起時才驚覺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

  除了故事本身外,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演出者的傑出表現。演出者戴著誇張的面具,以靈活生動的肢體動作、身段和唱腔賦予角色生命,讓擬偶的演出方式豐富且有趣。雖然演員們都必須一人分飾多角,加上要操偶穿插演出,整齣戲的進行仍是像行雲流水般的流暢,相信演員們在幕後勢必經歷無數次的反覆排練,才能有如此完美的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古老悠遠的時空設定,導演融合南、北管傳統音樂做為配樂,舞台及演員服裝也力求綺麗、神秘,更別具匠心的結合閩南語、客家語、蘇州話、廣東話等江南方言自創「神話語」,使觀眾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以營造出遠古秘境的氣氛。這對身為觀眾的我也是個考驗,為了瞭解演出者吟唱的神話語內容,剛開始時注意力必須在舞台和左右兩旁的字幕間不斷快速切換,深怕看了字幕就錯過舞台上的精釆演出。有趣的是,演出約十多分鐘後,身體和耳朵竟神奇的習慣了這樣的節奏,幾乎忘記自己需要看字幕這件事。

  《蓬萊》雖然是超神話的二部曲,但其本身可以視為一個獨立的故事,即使沒看過首部曲《大神魃》也能享受其中,完全並不影響對故事的理解。在故事、音樂、演員、舞台的絶妙結合下,觀眾們有了這次美好的經驗,也讓我更衷心期待導演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