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 2013.03.26-2013.03.26
  • 其他

跨文化藝術交流計畫之「讓偶們玩在一起」

觀察員:Maki Lin | 攝影:李正書

半年前的約定

去年10月帶光復小朋友到武塔國小交流好像才沒多久前的事,還清楚記得和光復小朋友下火車後一起走到武塔國小的那段小路,眼前那片美麗的山景和一旁清澈的溪水相伴;沒想到這一晃眼也已將近半年,記得當時的約定,現在也該是回訪的時候了,這次換武塔小朋友從南澳武塔車站上車,一樣的路程,差不多的人數,但唯一和光復不同的是,這回武塔可是全校的師生都在火車上了。而身為基金會負責同仁的我們和攝影大哥早已在宜蘭火車頭等著,外頭遊覽車也Stand by。接著,好久不見的武塔師生出站了,可能是不用待在學校上課的關係吧,小朋友個個看起來都比想像中都還有精神,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穿著方便識別的綠色上衣,在遊覽車上點了名,準備前往光復國小。一看到又大又新的光復國小同時,也看到早已在門口迎接的師生們,武塔師生在掌聲中進入校園,今天的「藝」起手牽手也正式開始。

 

◎武塔國小搭火車到達宜蘭火車站

 

 

◎光復國小用掌聲歡迎武塔師生


獻藝時刻:光復國小扯鈴隊、國樂團精湛演出

活動一開始,光復小朋友就為大家帶來活力十足的扯鈴演出,扯鈴隊從團隊精湛的扯藝齊放到個人的花式演出,都展現出這群小朋友對扯鈴的投入和熱情,也因為如此才得以自信的展現在大家面前;武塔小朋友在驚呼之餘也卸下初到光復國小作客的緊張感,隨著高難度的拋鈴、接鈴演出時而歡呼,時而看得出神,後來才知道光復國小扯鈴隊除了在台灣已經常獲獎外,甚至還到過新加坡表演交流。


 ◎光復國小扯鈴隊精湛演出


 

◎光復國小扯鈴隊個人花式扯鈴

 

◎武塔小朋友看得出神


結束上述這場超水準又超齡的開場演出後,大夥兒移動到三樓的視聽教室,兩校校長和現場小朋友發表簡單的感想和期許,希望大家可以相互學習對方的優點;而在舞台上,國樂隊的小朋友早就準備好,好幾種大小型的國樂器、弦樂器和打擊樂器一字排開,從胡琴、琵琶、揚琴、笙、大提琴、Double Bass到鐵琴、鑼、鼓等,這其中有好多大型樂器是上次無法帶過去武塔國小演出的,所以趁著這次回訪有機會再帶來更完整的演出,既優美又鏗鏘有力的樂聲讓大家都陶醉其中;而台下另一群光復的小朋友也準備好各式樂器,並空出身邊的座位,待台上國樂隊一演出完畢,就邀請武塔小朋友前來實際體驗。武塔小朋友各自選擇不同有興趣的樂器學習,光復小朋友則是細心、耐心的指導著,雖然這短短體驗時間並不能夠達到真正的樂器學習,但也讓武塔小朋友有了對這些樂器的基本認識及彈奏架勢。


 

◎光復國小國樂隊展現優美樂聲

  

◎光復小朋友琵琶教學


 

◎光復小朋友胡琴教學

 

 

◎光復小朋友揚琴教學


 

◎光復小朋友琵琶教學


 

◎光復小朋友胡琴教學

 

讓「偶」們玩在一起:無獨有偶示範演出

接著,由基金會邀請前來的藝術團隊「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出場,首先登場和大家互動的是嘿嘿老師,既然是關於「偶」的表演,當然需要靈活的十指配合,所以在「偶」們出來前,要先帶大家做手指操。在嘿嘿老師的口號下,從大拇指到小拇指,每一根手指頭都充分運動到了。


◎無獨有偶嘿嘿老師登場,手指帶動操


 

◎小朋友跟著做手指操


手指暖身後,嘿嘿老師開始介紹偶的種類,邀請「偶」們一一露臉讓大家認識,第一位是啾啾鼠,啾啾鼠是「手套偶」的一種,表演者需把半隻到整隻手套到偶裡去,利用手指頭到手軸的部分表現動作,常見的布袋戲也是手套偶的類型之一;啾啾鼠活潑的表現逗得全場小朋友哈哈大笑,上場體驗的小朋友對於操縱啾啾鼠也輕易上手。

  

◎「手套偶」操偶體驗


第二位是像「阿飄」一般輕盈的「懸絲偶」用飛行的方式出場,這次演出的懸絲偶身體是用絲巾做成的,操偶人是從偶的上方控制戲偶,偶的四肢和頭都有長長的細線連接到木棒上,靠用木棒拉動線來操控,而懸絲偶的動作可以做到很細緻,不過在操作表現上則相對困難,一不小心就會讓柔軟的懸絲偶對折成一半或癱成一團,絲線也容易打結,上場體驗的小朋友當然也有身高限制,否則可無法拉起懸絲偶人。


◎「懸絲偶」操偶體驗


 

◎「懸絲偶」操偶體驗

 

第三位是一身勁裝的新同學登場:紅髮妹妹,他是「執頭偶」,操偶人必須站在偶的後方以棍棒操縱戲偶,而棍棒的重心落在人偶頭上,操偶人一手操縱頭部來帶動身體,一手表現人偶的肢體,或者由好幾位操偶人分配操作人偶的頭和四肢,而比起懸絲偶初次操作容易扭來扭去的不受控制,執頭偶來的好操作些;卡通人物化的紅髮妹妹也讓大家踴躍舉手想要上台試試,一旁的嘿嘿老師則是下著各種指令考驗大家初次操作執頭偶的默契。


 

◎「執頭偶」操偶體驗


 

◎「執頭偶」操偶體驗

 

第四組則是兩位娘娘從天而降,就像仙女下凡般,操偶人把他們舉在高處歌舞了一番,只見操偶人一手利用細長棍棒操控娘娘的雙手,一手套進娘娘的裙底,這兩尊高貴的仙女是「杖頭偶」。表面上雖然以全身示人,但實際上一掀開娘娘的裙子,他只有半身不到的身軀,是利用頭部下的木桿操控偶的重心,加上演出時靠著娘娘身上的服裝和操偶人的技巧讓他們優雅登場,而這也是操偶人厲害的地方,必須把自己融入角色的該有的性格來操作演出,才能展現偶該有的姿態。而也別看操偶人高舉娘娘優雅的演出好像很輕盈,其實這偶可是相當有重量的,一直高舉著還需要體力上的支撐。無獨有偶示範一首曲子後,便請兩位校長一同上台操作杖頭偶,這次兩位娘娘雖然有些踉蹌但也還是賣力演出,台下小朋友也很開心;而從上述四個角色中,也無形的讓大家認識四種不同的偶戲形式。


 

◎兩校校長「杖頭偶」操偶體驗

 

還記得我嗎?

午餐時間,也是重要的交換名片時間,每個人都準備了五張名片,除了自我介紹外也在名片上寫下願望,大家努力的交換名片,比起初次見面時大家不敢伸出手的情況,這次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已經能夠主動出擊,用手上充滿夢想的名片確定彼此的友誼,也希望未來有一天再遇見時,大家的願望都已實現。


◎名片上的願望


 

◎交換名片時間


「偶」們一起動手做:無獨有偶戲偶工作坊

下午,我們又回到活動中心,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這次不再帶戲偶們出場和大家見面,而是在地板上放了一堆材料,有竹竿、報紙、布、竹篩等小工具,老師要教大家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來製作戲偶,並以泰雅族的射日傳說為角色雛形,老師稍微解說一下材料的使用後,便請兩校小朋友分組分工,準備開始做大型偶!兩校小朋友第一次要一起完成一個作品,高年級的小朋友已經可以像大人開會般的討論製作流程,雖然兩校間不免有些歧見,例如戲偶的衣服顏色、先從那邊畫起等,不過終究都能夠互相尊重,決定怎麼做之後分工進行。而中低年級的小朋友則是需要老師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指導,大家趴在一張張的大布上,又畫又剪又貼的把戲偶的身體拼湊出來,武塔小朋友也提供一些關於泰雅傳統服飾圖騰的知識,最基本的圖形就是菱形;還有些人是負責用報紙捏出手掌、頭髮的小隊,大家都認真的忙成一團,也等待著這些材料合體的時刻。接著,在老師的協助下,將大偶的身體組裝完成,看著一仙一仙的大偶像風帆般的立起來,這時候大家更對自己努力完成的大偶有認同感,紛紛搶著要操作大偶,即使竹竿的重量並不輕。最後,老師要各組戴著大偶出場亮相並帶口號,而不分光復、武塔,「Lokah Taya」(加油泰雅)是每組小朋友最大聲的共同口號。


 

◎開始作偶囉


 

◎戲偶服裝構圖中


 

◎用報紙捏出戲偶的頭髮


 

◎利用紙彩帶拼貼戲偶服裝

 

◎組裝戲偶骨架


 

◎戲偶服裝構圖中


 

◎完成戲偶的臉部表情


 

◎戲偶的手塑形中

  

◎像風帆般的把大偶立起來啦! 這仙是泰雅勇士!


活動尾聲,大家和這六隻帶不走的大偶合照,大偶們也將留在光復國小,未來會在校園作示範佈置使用。這次換光復師生做主人,在老師的細心安排和小朋友專業的表現下,完全展現了光復國小十足的動感活力,希望藉著這次的交流,兩校間未來能有更多的互動。而武塔小朋友最後也獻唱兩首泰雅族曲謝謝光復,將嘹亮的歌聲帶到宜蘭市區,也留在每人的心中。


 

◎武塔小朋友用嘹亮的歌聲當作拜訪禮


 

◎兩校師生與大戲偶合照,回訪成功! 期待下次兩校主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