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 2008.08.10-2008.08.10
  • 其他

我們的"藝"想世界II─印尼媽媽回娘家

藝術家:印尼傳統舞團、無獨有偶偶劇團 /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台北偶戲館

協辦: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桃園縣新移民學習中心、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台北偶戲館、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當印尼傳統音樂響起、舞者跳著原汁原味的印尼傳統舞蹈,許多從印尼遠嫁到台灣的媽媽們,當下感到非常的溫暖,好像回到了家鄉!」帶領新移民媽媽參加8月10日『我們的藝想世界—印尼媽媽回娘家』活動的的桃園縣義興國小宜燕老師感性的說道;而賽珍珠基金會工作人員也表示「新移民家庭的父母不僅平日相當忙碌,為了生計多數家長連假日都得外出工作,週末假日少有時間從事休閒娛樂,這次活動讓全家人可以一起認識媽媽的家鄉的文化。」


在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桃園縣新移民學習中心、義興國小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協助下,來自台北縣市和桃園地區40個新移民家庭,大約100位大朋友小朋友一早即興高采烈地進入台北偶戲館,參加印尼傳統舞蹈工作坊的活動;下午則前往城市舞台觀賞羅伯‧威爾森「加利哥的故事」演出。


community care

親子藝術工作坊,增進新移民母親和孩子的默契和親密度


在舞蹈工作坊的活動中,當助理導演拉瑪‧索普拉帕多(Rama Soepratro)協同飾演「加利哥王子」的男主角「伊連喀‧默罕莫德」(Illeng Muhammad)、女主角「德卡」(Dekgeh)、小女舞者「Kiki」和其他舞者樂師一齊出現,家長和孩子們無不驚喜萬分、讚嘆連連;舞者們用印尼語說明舞蹈技巧,而來自印尼、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和菲律賓的媽媽們隨即翻譯成中文跟先生和孩子分享。


隨著新移民的移入,台灣的人口結構漸趨多元,但一般大眾在不甚瞭解,及媒體不當的渲染下,對於外籍媽媽總有著負面的刻板印象,造成這些遠嫁而來的新移民母親們背負著極大的心理壓力,除了要適應新的文化和環境外,同時還要肩負養育下一代的責任。


台灣的東南亞媳婦,十八般“舞”藝樣樣精通


新移民中心定期舉辦東南亞傳統舞蹈和有氧舞蹈課程,來自泰國的曉莉就擔任舞蹈老師,帶著不同國籍的媽媽們一起演繹東南亞各國的傳統舞蹈,課程深受媽媽們的喜愛。因為印尼的排華問題,印尼華僑是沒有學習印尼傳統舞蹈的資格(多數嫁過來的印尼媽媽都是華僑),所以這次的印尼傳統舞蹈工作坊,曉莉即肩負起學好印尼舞的重責大任;也因為這些媽媽們的努力,使得新移民學習中心東南亞舞蹈團聲名遠播,經常外出登台以「舞」會友,藉此傳達東南亞傳統舞蹈的真善美。


「我們的“藝”想世界」新移民家庭藝術公益計畫以「文化藝術」為主軸,邀請新移民家庭參與各項藝術展演活動,希望透過藝術活動的進行,達到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從親子討論、創意發想、共同創作、分工合作等互動過程,培養親子的默契,同時提升親密度和信任感,最終目的還是希望提升新移民母親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自信心與自我認同,同時找到情緒抒發的管道。


自2007年以來,『我們的藝想世界』活動足跡遍佈台北、桃園、宜蘭及台中地區,服務人數達600人,也進入了許多知名的藝文場域,如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偶戲館、城市舞台、台中20號倉庫等,而參與過藝術工作坊課程發想或提供課程諮詢的藝術家和表演團體更不在少數,做為主辦單位的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歡迎更多有志參與這項藝術公益計畫的藝術家及表演團體持續的支持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