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午安晚安,您的耳朵已離線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城市聆聽計畫」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x 白晝之夜
時間:
2025年11月1日(六)22:00 - 23:00
地點:
臺北廣播電台4樓音樂廳(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報名方式:
透過Accupass系統報名,額滿為止。
講者:
李沛羣│馬偕醫學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兼任副教授、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
詹大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與國防醫學大學兼任教授
主持:
鄭雅麗│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工地鑽孔打地、裝潢拆除敲擊、捷運磨軌而過、喇叭此起彼落、公車引擎隆隆、宣傳擴音放送,生活在城市的我們,是否已經習慣日復一日被交通、工程、娛樂、消費活動所產生的長時間大音量包圍?如果關不掉噪音,我們能不能選擇關掉耳朵?
在各項永續環境議題之中,噪音汙染是相對為人所忽視的一環,但所害甚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2年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城市噪音」、「野火」和「物候紊亂」已成為日益緊迫的環境問題,損壞物種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福祉。其中交通、工程、娛樂活動所產生長時間的大音量噪音,引發城市居民壓力和睡眠障礙,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臟病、糖尿病、聽力障礙和心理健康問題。在台灣,噪音問題更是長年來高踞環境部公害陳情第一名之惡。
但是,到底甚麼是噪音?大聲就是噪音嗎?令人煩躁的小聲音呢?夏日樹梢蟬叫聲約85分貝,與大卡車從身旁經過的音量一樣大,帶給人們的感受卻截然不同,這又是為什麼?本次講座邀請馬偕醫學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李沛羣博士與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詹大千博士,分別自公衛角度談城市與居家的噪音、從哪些層面影響我們的健康,並介紹中研院研發的「聲音盒子」如何結合AI大數據偵測、監控城市噪音數據,我們又可以做哪些事情來維護沒有開關的耳朵呢?從觀察聲音,了解噪音,然後開始聆聽:叮咚,您的耳朵已上線。
講者介紹

李沛羣│馬偕醫學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兼任副教授、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
李沛羣博士長期關注聽力保健、聽損補償,以及如何透過聲音與聽覺建立人與世界的關聯等議題。曾執行聽覺神經同步、助聽器電聲測試與效益評估、遠距聽力服務等多項研究計畫,並投入偏鄉聽力照護與倡議噪音問題的嚴重性。李博士同時具有豐富產業經驗,參與助聽器軟硬體之研發、推動慢性病照護與自我照護新模式,以及開發個人化健康管理與行動數據應用服務。多年來以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經驗,致力推動聽覺科技創新與跨領域整合。

詹大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與國防醫學大學兼任教授
詹大千博士致力於跨領域的研究,努力將研究成果轉譯成對公共衛生政策與疾病監測上產生影響,並改善第一線公共衛生的監測系統,近年亦深入研究空氣、噪音汙染對健康的影響,並利用先進的GeoAI技術進行暴露評估,也是台灣少數利用手機信令大數據進行社會經濟活動探討與傳染病熱區預測的學者。2024年帶領「寧靜追蹤師」團隊獲得2024年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的殊榮。

主持:鄭雅麗│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 報名須知 ░
❍ 不可攜帶幼兒隨行,國小以上之孩童可報名參加,一人一票入場。
❍ 活動當日預約名額遇缺不補,也不接受現場報名。
❍ 臺北廣播電台無電梯服務,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票券為實名制,無法轉讓,限本人使用,請於活動開始前30分鐘(21:30-22:00)報到,因應場地出入規範需出示身分證件進行身分驗證。
❍ 票券於活動場次開始前皆可辦理退票,釋出名額給需要的人(票券QRcode截圖無效)。
什麼是「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法語:Nuit Blanche,又稱白夜,也曾被翻譯為白色夜晚)是法國首都巴黎舉辦的一個文化活動,開始於2002年10月,於每年10月第一個週六晚間六點至週日清晨六點舉行。在白晝之夜時,巴黎從晚間19點開始到天亮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巴黎市政廳也對民眾開放。除了巴黎之外,白晝之夜也在多倫多、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和台灣的台北等城市舉行。
2025白晝之夜11月1日(六)下午2點至11月2日凌晨2點在台北圓山舉行
2025白晝之夜官網: https://www.nuitblanche.taip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