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台新藝術獎
Taishin Arts Award 2021/22
訊息發布
第20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表演及年度大獎揭曉
台新金控大樓二樓元廳
第20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表演及年度大獎揭曉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在20週年歡欣慶典與獎項揭曉頒布的緊張氛圍間,圓滿產生了第20年三獎項得主。自17組入圍作品當中,頒發獎金各100萬元的「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獎金150萬元的「年度大獎」三大獎項,總獎額350萬元。
視覺藝術獎 │ 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選自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表演藝術獎 │ 身體氣象館、人力飛行劇團《王子.哈姆雷特》
年度大獎 │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當你前往南方我漫長的憂鬱變成一座用遺忘構成的西伯利亞》
更多細節請詳見下列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fixed/award/bulletin/2022070202
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揭曉延期至7月2日
2022年5月12日
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揭曉延期至7月2日
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揭曉延期至7月2日
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後續啟動
原訂於今(2022)年5月底辦理的「第20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及頒獎典禮,因疫情影響相關事務及決選執行,決定延後舉辦,獎項揭曉時間更改為7月2日(六)下午2:00,現場將同步直播。藝術獎專網「我心目中得主」投票活動亦將延長至7月1日(五)中午12:00止。
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台新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台新藝術獎」,長年支持台灣當代視覺、表演及跨領域藝術創作。今年二月從百件提名作品當中選出17組入圍作品,競逐「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基金會特別為入圍作品建置專網,大眾可透過網站設計的互動時間軸、線上專文與創作者現身說法的影音專訪,進一步認識本屆入圍作品的內涵與藝術家創作歷程,更可投票支持入圍作品。
因疫情的持續影響,本屆決選委員依舊全數由國內委員擔綱,決選團由立方計劃空間共同創辦人鄭慧華、作家暨文化評論人張小虹、哲學研究學者暨評論人龔卓軍、戲劇及戲曲研究學者張啟豐、劇評人汪俊彥、藝術家高重黎、獨立策展人林怡華組成。
在揭曉台新藝術獎第20屆得主之際,也象徵著台新藝術獎20年的里程碑。基金會自去年9月啟動「台新藝術獎二十年研究案」,邀請呂佩怡、馮馨、周伶芝與郭亮廷四位視覺與表演藝術生態研究學者組成研究團隊,回訪與回望藝術獎走過的痕跡,並以此做為20週年大展前期研究基礎工程。20週年大展訂2022年10月29日至2023年1月15日於北師美術館展出,特別由台新藝術獎催生者,也是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林曼麗為展覽總策畫,再邀表演藝術製作人姚立群及藝術家高俊宏、蘇匯宇擔任聯合策展人,與北師美術館組成策展執行團隊,邀請歷屆台新藝術獎得主共同參與,翻掘二十年所累積的藝術土壤,結合實體展場、雲端平台、系列論壇等企劃,呈現跨域的共創未來。
更多訊息請見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專網 https://20award.taishinart.org.tw/
台新藝術基金會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SHINART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專網啟動
2022年4月29日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專網啟動
由台新金控支持的「台新藝術獎」,持續20年不間斷的為大眾推舉具深刻創見、形式卓著的展演作品,其彰顯時代精神與當代思潮的指標,也成為台灣多元文化的折射與印記。
經由九位專責提名觀察人歷經全年度展演觀察、評論書寫、季評會議獨立提名,到複選會議的共議討論,第20屆台新藝術獎自2021年超過百件提名名單中選出17組年度入圍作品,競逐「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
在獎項揭曉之前,邀請大眾透過網路互動漫遊藝術獎,不論對入圍藝術家及作品熟知或陌生,在藝術獎專網中,都可以有重新認識、細讀理解的機會,而「專家有專家的選擇,我有我的定見」,誰是您最期待的得獎名單?到活動網站選擇「我心目中得主」,為心中所屬投票,就有機會獲得支持禮以及入圍藝術家所準備的神秘福袋抽獎機會。最後,請鎖定2022年5月28日下午2:00,與我們同步見證獎項揭曉網路直播!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專網:http://20award.taishinart.org.tw/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award/bulletin/2022022102
第二十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2021年度觀察報告
2022年03月11日
第二十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2021年度觀察報告
第二十屆台新藝術獎九位提名觀察人在全年度親臨展演現場,評論書寫,四季提名會議中交互討論後,提出個人季提名名單及提名理由,並就總提名作品共同完成複選會議,遴選入圍名單。終期以年度觀察報告,從作品與藝術發展脈絡中,提出多樣性的生態、現況或趨勢觀察。
入圍名單係由委員共同討論、數輪投票後產生的多數決結果,有其主客觀綜合條件下的選擇,部分提名觀察人的年度報告中亦表述了對各別作品的欣賞或是遺珠之憾。
王柏偉
2021年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雖然仍然受疫情影響,而且在年中近乎一季的時間處於三級警戒的狀態下,但已經與2020年疫苗尚未普及因而不知如何應對全然不同。……(詳全文)
王聖閎
詭譎多變的疫情,將全世界都拖入一個特異的等待狀態,短期內仍看不到終局。人與人之間被迫拉開距離,共同的在場也被視為危險訊號。……(詳全文)
王寶祥
防疫除了SOP,若也有KPI,台灣從疫情爆發近一年後,積累的傲人防疫表現,讓2021年前四個月的國人集體沉浸在沉浸式表演:幾乎按耐不住(Taiwan can’t help)地想向世界呼喊台灣可以(Taiwan can help)。……(詳全文)
吳孟軒
2021年對台灣藝文圈最大的衝擊,莫過於Covid-19疫情了,尤其自5月中至7月底的三級警戒,對向來著重現場性的表演藝術而言,無疑是一大致命傷。……(詳全文)
吳思鋒
繼雙年展之後,地景藝術季成了第二個只有策展團隊會一一看完作品的藝術節慶類型。去年夏天,疫情稍緩,連著幾週往東部,赴平行展開的四個地景藝術季。……(詳全文)
汪俊彥
2021年的表演藝術即便在疫情衝擊之下,仍有相當精彩的藝術表現,足見台灣表演藝術創作基底累積有成,在面對不可抗力之環境變化時,在形式、議題、與美學精神等層面,都能提出適切的回應,……(詳全文)
黃大旺
這兩年瘟疫肆虐全球,國際交流近乎停擺,看似沒完沒了。台灣的各種藝文展演,即使能在三級警戒解除後陸續恢復,仍然提心吊膽。……(詳全文)
蔡佩桂
有一些藝術的微妙狀態很難分析,它或許只能在描述中趨近,而「獎」是一種評等,是「是非題」或「選擇題」,於是參與獎項評審,很容易在事後發現心頭瘀積。……(詳全文)
龔卓軍
2021年的疫情,時起時落,猶如時間與場所的痙攣。對於觀察員的慣常旅行觀展工作來說,不啻是一大挑戰。從年初的疫情管制,小心翼翼,春末夏初的全部實體停展,線上活動勃發,……(詳全文)
左起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鄭雅麗,提名觀察人王柏偉、汪俊彥、王聖閎、黃大旺、龔卓軍、王寶祥、蔡佩桂、吳孟軒與吳思鋒。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入圍名單公布
2022年02月21日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入圍名單公布
由台新金控支持的台新藝術獎,持續20年不間斷的為大眾推舉具深刻創見、形式卓著的展演作品,其彰顯時代精神與當代思維的指標,也成為台灣多元文化的折射與印記,每季的提名發布、年度評選均是藝文界關注的大事。
第20屆台新藝術獎九位提名觀察人王柏偉、王寶祥、王聖閎、汪俊彥、吳孟軒、吳思鋒、黃大旺、蔡佩桂、龔卓軍經過獨立提名,再經複選會議合議選出入圍作品。本屆被提名並同意參選總件數為110件,其中表演藝術因疫情的停演衝擊反映在提名數與入圍數相對低於過往,110件提名中包含視覺藝術67組,表演藝術43組;入圍則視覺藝術10組,表演藝術7組。入圍的17組展演將於5月底競逐「表演藝術獎」、「視覺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依視覺、表演入圍作品筆劃序排列)
【視覺藝術】
《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洪政任、楊順發、吳孟真、林小溪
《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楊登棋
《月桃B面》黃立慧(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李亦凡(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勒法利計畫》莊偉慈策展
《最後身影之後》黃亦晨
「棉花研究計畫」:《三分之一之外-棉花研究計畫第四章》、《軸梭延承出的---棉花研究計畫番外篇》、《對蹠點:康雅筑個展》康雅筑
《裹山》林介文策展(2020-2021 Pulima藝術節)
《複本》廖烜榛、黃奕捷
《總是春光乍現》致穎
【表演藝術】
《王心心吟唱─長恨歌》心心南管樂坊
《王子.哈姆雷特》身體氣象館、人力飛行劇團
《母親.李爾王》身體氣象館、窮劇場
《江/雲・之/間》賴聲川 / 表演工作坊
《共狂》李貞葳(2021桃園鐵玫瑰藝術節)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三缺一劇團
《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人力飛行劇團
視覺類媒材運用多元,議題關注社會各面相
10組視覺入圍作品風格迥異,巧妙地運用各類媒材,靈活設置展陳空間及場域調度,關注議題多元,包含楊登棋的《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探討親族中對酷兒議題的迴避與和解、黃亦晨的《最後身影之後》直面親密關係暴力創傷與救贖、黃立慧的《月桃B面》透過母親的角色提煉出面對轉型正義的感性層次、廖烜榛與黃奕捷的《複本》以淨白的空間與殘響,冷靜召喚抗爭運動的身體記憶、致穎的《總是春光乍現》突顯當代影像機器與圖像技術的政治/權力/種族問題。
本屆也看到多起歷經長時間考察與田調,探索地方場域與大環境轉化的互動關係之作,康雅筑的「棉花研究計畫」以棉紡/織品為題,深度探討消費文化如何影響傳統產業與自然環境;林介文的《裹山》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以編織裹敷山林、戰爭與迫遷的傷逝;《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透過對台灣攝影「野生派」代表人物的作品研究,以其異質圖像突顯台灣社會與環境災害史;莊偉慈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勒法利計畫》細膩勾勒空間特殊肌理,並重探空間與城市關係。此外,隨著影像科技的發展,藝術家運用電玩及影音媒材於創作,手法及呈現方式耳目一新,如李亦凡的《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與實時影像,開發電腦圖形的美學特質與奇異時空。
表演藝術入圍以戲劇類居多,獨角戲作品受青睞
本屆7件表演藝術作品當中,以戲劇類作品比例最高,其中多位資深編導新創作品再次入圍,包含賴聲川導演以經典作品《暗戀桃花源》35年後補述戀人擦身的空白,演繹時代洪流下的缺憾,架構出重省冷戰敘事視野之作《江/雲・之/間》;王心心突破傳統南管戲曲,一人吟唱出劇力萬鈞的《長恨歌》;王墨林導演分別與鄭尹真、楊奇殷以「獨角戲」反身翻掘莎翁劇作,《母親.李爾王》及《王子.哈姆雷特》以演員身體與當代的生命政治辯證雙雙入圍;同樣由崔台鎬獨角演出的《感傷旅行》,導演黎煥雄透過高度文學語境與牯嶺街小劇場空間的縱深延展,作者精神信念與台灣左翼歷史脈絡層疊交織,以此向文學作家陳映真致敬;魏雋展導演首次與編劇胡錦筵合作,作品《國姓爺之夢》將時間拉回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多語交雜多權爭奪,折射出台灣多重殖民/移民的繁複歷史;而今年唯一舞蹈作品《共狂》,編舞家李貞葳與美國音樂家Dutch E首次合作,舞蹈結合現場鼓樂演出,以穿透性的聲響解放/鬆綁疫情下的身體與精神狀態。
17組入圍作品將於5月下旬進行決選,預定5月28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表演藝術獎」、「視覺藝術獎」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三大獎項。除了頒發獎項之外,基金會也將於4-5月間規劃藝術獎系列推廣活動,包括影音及媒體系列專訪、台新金控一樓大廳裝置展、「我心目中得主」網路票選活動等,歡迎透過「第20屆台新藝術獎」專網(4/20啟站)或台新藝術基金會臉書關注相關活動訊息。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及入圍理由(依視覺、表演入圍作品筆劃序)
入圍作品 /入圍者 | 入圍理由 |
《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 洪政任、楊順發、吳孟真、林小溪 | 本展以攝影研究為策畫基礎,突出了洪政任影像表面的深沉脈絡,在展覽現場、在作品之前,觀眾感覺到的是一片荊棘,處處尖刺。有時候,剪開的細條影像與鋼筋形成共振;有時候,被剪掉又貼上的頭,似乎表現著某種現場的顛簸;有時候,人像在斷垣殘壁與扭曲鋼條間像是地獄中的鬼魅;有時候,你覺得這個影像中的人就是整個影像現場的崩壞狀態本身。洪政任的創作突顯的尖刺意識,反覆地戳刺著當代土地與觀眾的現實存在,指向現代大型土地開發後殘破的「地方」鄉痛症狀與「場所」的淒厲呻吟。(主筆/龔卓軍) |
《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 《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以「避而不談」的諧音,諷刺又批判地面對了當代新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政治「全都談」的背後正共謀著「不談」的悖論。當複數的同性戀操演,被化約成某種同性戀身份,直接收納進入台灣社會與文化記憶,在國家、婚姻與性的連結中被統合與化約,歷史與表演作為身份政治的「多重」則進入了「不談」的限制之中。本作創造了前作《父親的錄影帶》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兩個作品關係的視覺性伏流,也同時是歷史未揭露的故事,更凸顯了談與不談的表演政治與未來的行動。(主筆/汪俊彥) |
《月桃B面》黃立慧 (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 黃立慧巧妙地以「月桃」連結母親的生命故事,以及綠島的空間及歷史,為我們呈現各種理解和感同的艱難,細心地讓身為受難者家屬的母親「現身」,恢復她在歷史之中的能動性。更難能的是在沉重的歷史敘說趨力之下,藝術家始終保有一絲詼諧的調性,並未被歷史檔案的見證性要求所侷限。透過錄像、文字解說、聲音檔案、現成物,乃至於身體動線的細緻調度,這件作品不僅繞開「悲、怨、苦」的樣板套路,同時也為轉型正義相關的議題場域,打開一個既豐富又立體的表述方式。(主筆/王聖閎) |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李亦凡 (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 李亦凡的《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是用遊戲引擎這種影像工具製作出的錄像作品。透過影像後製的特質與遊戲世代特有的幽默,將影像製作的過程與製作出來的影像交叉呈現。令人驚豔的是,這個作品將原本嚴肅且看似與影像生產不直接相關的政治與社會議題,轉化成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限制與生產的條件,重新連結生產方式與生產成果,也透過遊戲引擎這種技術層面上基礎設施,提出「技術」如何為敘事與思考方式設下限制的問題。在極佳的娛樂效果中,引領我們達及對於「技術與經濟綜合體」的深刻反省。(主筆/王柏偉) |
《勒法利計畫》莊偉慈策展 | 《勒法利計畫》以詩意且細膩的作品鋪排,重探空總的建築肌理與城市地方感,並透過精準的選件,如陳萬仁〈冗餘物語〉、戴翰泓作品〈從一個角落到另一個角落〉、邱承宏裝置作品〈花架05〉等,將美援大樓各展間的空間特性予以突顯與擴延,讓觀者得以在觀展過程中醞釀、引動多樣且流變的詮釋和想像。相較於空總作為「文化實驗場」所背負的宏大使命,「勒法利計畫」尤其勾勒出空總在現實中所具有的臨時性,以及仍在不斷變異的多義狀態。(主筆/吳孟軒) |
《最後身影之後》黃亦晨 | 《最後身影之後》以攝影與文件性裝置演示了關於情感、性別、家庭與暴力之間黑暗糾纏。以「後見之明」的預兆結構,揭示遇害者在將遭遇情殺命運之途中的最後身影,同時也展示案發現場與模擬兇器之影像,呈現了同理的多種(危險)層次:彷彿窺淫者翻拍成為檔案的受害者監視影像,或如同加害者般「手刃」治安死角影像,讓影像與其載體看似成為無從反抗的弱者,藝術家與協作者/倖存者一起面臨深淵,成為深淵,而無懼為深淵吞噬。在這裡我們觀看、體會「影像」所能提供的聆聽、有掩飾的現身,以及滌淨 (catharsis) 力道,再思「旁觀他人之痛苦」中的昇華意義。(主筆/蔡佩桂) |
「棉花研究計畫」:《三分之一之外-棉花研究計畫第四章》、《軸梭延承出的---棉花研究計畫番外篇》、《對蹠點:康雅筑個展》康雅筑 | 康雅筑的創作以當代世界的織物生產地圖為目標,透過各國編織文化藝術的旅行轉譯、研究寫作出版的基礎,秉持一貫的現場訪談對話,康雅筑在蕭壠新作了十一幅大型電腦提花紡織畫,讓想像與歷史現實交匯,輔以廢棄的紡織機身,木頭、布料、棉花、線軸與榻榻米的交互裝置,地圖與年表,最後加上在地面上巨大的「泥毯#10──棉被」,由糖與鹽混合撒成的棉被印花紋樣、棉被拉鍊紋樣與蕾絲巾勾織紋樣,觸動當代編織與紡織的核心藝術命題,重新組裝了我們所陌生或是所遺棄的編織機器。(主筆/龔卓軍) |
《裹山》林介文策展 (2020-2021 Pulima藝術節) | 織布和礦區,軟與硬的辯證,山林的現代性傷痕在織法與織紋裡顯現,也在眾人乘小貨車上山的路途中坑坑作響,容人凝視與聆聽。創作型策展人林介文招朋引伴,開拓一個創造性的「共作的編織」的群場景,參與的織者們將離散與混雜轉化為織布的原動力與新語言,以群體動員、相互學習的療癒力量,裹敷山林、戰爭與迫遷的傷逝。抑或,那些立掛於岩層、岩面的織布,平面的紋樣上記載的正是通往未來的路徑。(主筆/吳思鋒) |
《複本》廖烜榛、黃奕捷 | 面對抗爭運動的回視,廖烜榛與黃奕捷略過個人視角的故事敘說,也排除象徵化的標語物件;既沒有依附想當然爾的「紀實性」,也沒有凸顯任何英雄式的人物典型。兩位藝術家精準地讓空間與其殘響成為真正的主角,透過建築藍圖、動畫影像及物件聲響的組裝配置,意味深長地召喚抗爭身體的幽微記憶,同時也拆解記憶之宮最深處,那原本封閉窒悶的議場空間,使其看起來淨白明亮、通透不已。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提案,同時也讓已然消退的政治性想像,獲得一次「重新開機」的續命形式。(主筆/王聖閎) |
《總是春光乍現》致穎 | 致穎「總是春光乍現」的《信息》、《打光》與《功夫流感》三件作品,為我們思考影像的「散論」特質打開了新的可能性。當致穎在思考當代機器與技術的使用在感知層面上為「意義生產」造成的影響時,他一併觸及了「散論」這種文類得以成立的歷史架構。這三件作品讓光、電影、數位影像、種族形象與藝術家自身相互纏繞,形成一套討論「技術的偏誤」的論述,為人機共做時代影像的散論敘事提出頗有說服力的表現形式。(主筆/王柏偉) |
《王心心吟唱─長恨歌》心心南管樂坊 | 輕盈婉約《輕輕行》,沉重悲戚《長恨歌》,王心心的呈現方式,看似傳統,卻突破傳統;逾越南管的合奏規範,單以琵琶器樂獨奏伴獨唱,就呈現南管吟唱可能的跨幅:一人樂團,一人劇團,一人歌隊。南管作為器樂及吟唱的音樂類型,被轉化為大劇場也不一定能使出來的戲劇氣勢:寄表演於敘事,客觀抽離的敘事,瞬間切換為主觀介入的戲劇,編排傑出。《輕輕行》作為仙樂風飄的貪歡序曲,導入後半場的悲劇;動靜之間,醞釀「漁陽鼙鼓動地來」之悲劇逆轉,迸發戲劇爆發力,強度令人震懾。(主筆/王寶祥) |
《王子.哈姆雷特》身體氣象館、人力飛行劇團 | 借王子哈姆雷特的精神幽靈,以憤怒、窒息的臨界中沉降的身體,用不自由的作動與控訴投擲陰影,向滿口仁義道德的自由世界復仇。楊奇殷編劇暨單人演出,王墨林導演及場面調度,借精(神)還魂的都市青年,結合破繭而出的表演,以及反身翻掘的生命政治動能,將獨角戲的演出現場變成行動前夕的運動之場。再內摺一層,則為一位老無政府主義者與當代青年之間的「反抗」對話,差異的兩者共構「思想共同體」的臨時場域—— 「to be or not to be,從來就不是一個選擇題」。(主筆/吳思鋒) |
《母親.李爾王》身體氣象館、窮劇場 | 具體而微的世界一舞台,及其省思。編劇鄭尹真著魔投入的獨腳戲,搭配王墨林靈活場面調度,後設探索延伸莎劇之可能;榻榻米大小的表演空間,方寸即天下。藉原劇不曾現身的三女之母,召喚,卻不填補莎劇的缺席。母之幽靈,縈繞三段獨立亦相繫的演出:愛恨糾纏、撕裂認同,放逐人魔之際的么女;失了天下,亂了方寸的李爾王;母后亡靈自我招喚,冥視中顯啟示。眾生之「我」從失語到囈語,儀式化地搖撼、敲打、鞭笞無所不在的權力幽靈。(主筆/王寶祥) |
《江/雲・之/間》 賴聲川 / 表演工作坊 | 《江/雲.之/間》是《暗戀桃花源》的補遺,也是冷戰下無法敘說、後冷戰下持續被擱置的重訪;透過口述與表演的同步手法,與觀眾共同經歷這四十年、以兩組演員所呈現的交叉,重疊歷史與記憶、經驗與想像,溢出了單一事實。演出將目光鎖定在戰後臺灣,交雜小老百姓的個人與國家的集體、歲月日常與舉世震撼,重省冷戰敘事的視野;另一方面以繁複精巧的空間設計,讓演員與記憶從多層立面舞台盒子中浮現又隱藏;以聲音、燈光與表演,安排了另一個在人物角色之外的平行宇宙;恢弘而深刻地回應戰後台灣開展出的美學、社會、歷史與世界。(主筆/汪俊彥) |
《共狂》李貞葳 (2021桃園鐵玫瑰藝術節) | 《共狂》透過群舞、音樂、裝置與空間的傑出調度,將身體的壓抑與孤獨,以內爆的方式層層疊加成一既狂放又內斂的舒張韻律,鼓手Dutch E Germ、歌者暨舞者董柏霖的精彩表現,亦從聲音的層次上,突顯了狂歡與熱烈中的孤寂和荒蕪。從《共狂》中,可看出李貞葳已將其所熟練的Gaga技巧,淬鍊成一特殊且成熟的舞蹈方法,以此引領舞者們進行各自對「孤獨」與「狂」的探尋,在此作中形成了「獨」與「群」同時存在的微妙樣態。(主筆/吳孟軒) |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三缺一劇團 | 本劇的場景從前作《還魂記》《蚵仔夜行軍》人為汙染環伺下的台灣農村與魔幻蚵棚,拉大到明末荷蘭商船、二戰的南洋與現代的台灣,時間橫跨五個世紀。符號化的物件與曲調區別不同時間的主線,演員還要說出包括荷蘭語、印尼語、西拉雅族語在內的大串台詞。國姓爺漂流之夢,就如同收音機傳出的各種片段,背後其實都有更多故事讓後人挖掘。導演魏雋展將胡錦筵的劇本與演員的熱力推到極致,並且勇於選擇不歌頌島嶼主體性,為台灣歷史劇開創不同方向。(主筆/黃大旺) |
《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人力飛行劇團 | 以一場精練的單人演出,將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之有限空間充分轉化為具橫向與縱深延展力的想像地,隨著表演層層遞上導演黎煥雄的詩與散文,同時向台灣文學的重要思想啟蒙者陳映真先生致敬,交融出一場途經多重南方意象的「感傷旅行」,藉此重返台灣的左翼歷史脈絡,是戲劇,是文學,也是政治性的追問。非常難得的是,雖為獨角戲,卻能不陷入自戀性的耽溺感,而能批判性地復返前衛、現代性等關於理想與失落的境遇,提出見證性的演繹與世代語彙的精彩轉譯。(主筆/蔡佩桂) |
圖一、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洪政任、楊順發、吳孟真、林小溪《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臺灣異托邦》系列,〈破碎的彩虹〉2019) 照片提供│洪政任
圖二、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楊登棋《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攝影|楊登棋、朱淇宏
圖三、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黃立慧《月桃B面》 照片提供|黃立慧
圖四、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 照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圖五、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莊偉慈《勒法利計畫》(邱承宏〈花架05〉) 攝影|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呂國瑋
圖六、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黃亦晨《最後身影之後》(〈Last Seen (XIV)〉) 照片提供|黃奕晨
圖七、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康雅筑「棉花研究計畫」(《棉花研究計畫第四章 – 三分之一之外》展場一隅) 攝影|康雅筑
圖八、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林介文《裹山》(柯美妹、林秀玉、謝郁雯〈織育織癒〉) 攝影|林彥劭
圖九、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廖烜榛、黃奕捷《複本》(錄像截圖) 照片提供|廖烜榛
圖十、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致穎《總是春光乍現》 攝影|台北當代藝術館
圖十一、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心心南管樂坊《王心心吟唱─長恨歌》 照片提供|心心南管樂坊 攝影|林家安
圖十二、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身體氣象館、人力飛行劇團《王子 哈姆雷特》 照片提供|身體氣象館 攝影|許斌
圖十三、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身體氣象館、窮劇場《母親.李爾王》 照片提供|身體氣象館 攝影|許斌
圖十四、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表演工作坊《江/雲・之/間》 照片提供|表演工作坊 攝影|王奕盛
圖十五、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李貞葳《共狂》(2021桃園鐵玫瑰藝術節) 攝影|陳又維
圖十六、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三缺一劇團《國姓爺之夢》(土地計畫貳部曲) 照片提供|三缺一劇團 攝影|鄭雅文
圖十七、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 照片提供|人力飛行劇團 攝影|許斌
第二十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異動公告
2021年04月01日
第二十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異動公告
原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張啟豐委員,因相關策展工作不克繼續擔任台新藝術獎專責提名觀察人,將於完成第一季提名工作後辭任,第二季起由汪俊彥委員接任,特此公告。
汪俊彥為康乃爾大學劇場研究與批判理論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當代劇場與文化翻譯,長期關注認識論與美學間的關係,近年著重關注華語文化表演的跨領域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