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台新藝術獎
Taishin Arts Award 2020/21
訊息發布
第19屆台新藝術獎首次不頒獎以直播揭曉三大獎得主
2021年07月10日
第19屆台新藝術獎首次不頒獎以直播揭曉三大獎得主
視覺藝術獎|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
表演藝術獎|陳武康X傑宏・貝爾《攏是為著‧陳武康》
年度大獎|葉名樺「王大閎建築劇場X葉名樺《牆後的院宅》
由於疫情三級警戒數次延長,今年「第19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歷經一次延期,終於7月10日首次以「網路直播獎項揭曉」方式取代實體的「頒獎典禮」,自15組入圍作品當中,頒發獎金各100萬元的「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獎金150萬元的「年度大獎」三大獎項,總獎額350萬元。
全球疫情影響,本屆決選團再度全數由國內委員擔綱,由黎煥雄擔任決選主席,提名觀察團代表王柏偉、高俊宏、魏琬容,以及外聘委員呂佩怡、陳貺怡、鴻鴻等七人組成決選團,遵循室內不超過五人的限制,特別分二組四人一室,二室同步視訊連結,完成二日高密度的討論。
揭曉典禮由劇場導演李銘宸統籌,演/歌/製作多角人才藍貝芝主持,因應疫情,首次台下無觀眾,包括入圍者、評委等人都觀看直播,台新金控二樓元廳200坪場域,則切分出主持、致詞、揭曉三大區域,既設計出視覺觀看的空間部署,也拉出了所有工作人員、上台者的安全距離。
第一個揭曉頒布的「視覺藝術獎」,由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創作團隊於立方計劃空間及龍泉市場展出的作品《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獲獎,作品分別以白盒子空間以及真實濕市場為場景,利用數位科技將網路酸文與假資訊等「垃圾訊息」回收再利用,成為驅動機械裝置與聲音表演的創作材料,反映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間世。評選團認為:
「以向素人學習為出發點,作品橫跨典型與非典型的展覽場所:在立方計劃空間,將疫情期間的網路垃圾訊息,轉化為現場回收物件的動能,同時連動聲音創作者的演出;另外在龍泉市場透過氣味、燈光與敘事,改造潮濕場所的想像,二者皆連結病毒溫床的隱喻。作品探討網路現象、電子廢料與空間記憶之間彼此的循環與再生。創作者對當代議題高度敏感,以藝術創作的能動性,揭露了爆炸性訊息的煽動力,以及在不知盡頭的疫情蔓延時刻下,人的赤裸處境。」
視覺藝術獎作品 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
第二個揭曉頒布的是「表演藝術獎」,由2020年台北藝術節首演作品《攏是為著・陳武康》獲獎,該作品由法國藝術家傑宏‧貝爾提出創作概念,指定段落命題,台灣編舞暨舞蹈家陳武康擔任導演以及獨角演出,評選團認為:
「此作品以舞蹈/非舞蹈的十個段落構成,從探問「何謂舞蹈」出發,直抵演出者的生命核心,由傑宏・貝爾的美學命題加上陳武康的編導演,內容涵蓋陳武康的生命經驗,以及他以不同表演形式對創作命題的詮釋。演出不僅未被特定的概念架構所束縛,反而以深具生命厚度的表演,凸顯了演出者的藝術養成與生涯發展在身體所留下的軌跡,充分展現了「表演」在建構個體獨特性上所具有的創造特質。」
表演藝術獎作品 陳武康X傑宏‧貝爾《攏是為著・陳武康》
「年度大獎」由葉名樺受臺北市立美術館之邀,為「王大閎建築劇場」量身打造的作品《牆後的院宅》從十五組入圍作品中獲得桂冠。葉名樺將建築師王大閎的生命歷程轉化為三階段演出,利用舞蹈、戲曲、行為與影像的交融,回溯王大閎的建築生涯與生活日常。評選團認為:
「本計畫是一個在美術館延伸空間進行的特定場域表演,以三聯作〈之上〉、〈遊院〉與〈過日子〉構成,可說由外而內發展 ── 既是空間上的「自牆外到屋裡」,也是心理上的「從看表演到參與式演出」,葉名樺層次分明地探問王大閎建築劇場的繁複意義,細膩均衡地處理身體、空間、劇場、表演、生活等多個向度,展開建築、當代舞蹈、戲曲、影像的互涉與刺探,創造了獨特的觀者體驗,深化了跨域探索的藝術實踐。」
年度大獎作品 葉名樺《牆後的院宅》葉名樺X王大閎建築劇場
陳武康與葉名樺為舞蹈界知名夫妻檔,以個別製作雙雙入圍本屆藝術獎,最後奪下表演藝術獎與年度大獎,也是台新藝術獎19年來首見的喜訊。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致詞表示:「此刻,雖然沒有頒獎的儀式,但是我們認為對藝術家的鼓勵更形重要,得獎的百萬獎金、入圍者的10萬元推廣獎勵金,相信都是藝術家與藝術團隊此刻最需要的及時雨。」
決選主席黎煥雄導演致詞時用「又謙卑又自信、又刻苦又富有、又底層又超越、又弱勢又勇敢」來形容藝術家,並感到榮幸同屬於這樣的社群。最後基金會鄭雅麗執行長以「2021年我們將共同面對更大的挑戰,但是相信任何狀況都值得去經歷,藝術就是在限制中與艱困中更見力量」為典禮總結。
典禮在揭曉時同步連線得獎藝術家表達得獎感言,點選「第19屆台新藝術獎」專網,可觀賞線上揭曉直播影片,並追蹤了解所有入圍及得獎作品。
第19屆台新藝術獎專網:http://19award.taishinart.org.tw/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SHINART/
視覺藝術獎得主張碩尹(右)、鄭先喻(左)連線
表演藝術獎得主陳武康連線
年度大獎得主葉名樺連線
鄭家鐘董事長致詞
決選主席黎煥雄致詞及揭曉年度大獎
鄭雅麗執行長揭曉視覺及表演藝術獎
典禮主持人藍貝芝擔
任司儀的馬維元(右)在典禮最後成為數位映射載體,是典禮透過數位技術直播的驚喜(此為螢幕截圖)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獎項揭曉延期至7月10日
2021年05月26日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獎項揭曉延期至7月10日
原訂於今年六月初辦理的「第19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及頒獎典禮,因疫情影響相關事務及決選執行,決定延後舉辦,獎項揭曉時間更改為7月10日(六)下午2:00。藝術獎專網「我心目中得主」投票活動亦將延長至7月9日(五)中午12:00止。
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台新藝術獎」,長年支持台灣當代視覺、表演及跨領域藝術創作,2020年歷經上半年疫情影響的危危顫顫,下半年各式展演迅速回溫疊加,年度觀察提名未曾停歇,於今年三月從百件提名作品當中選出15組入圍作品,競逐「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
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本屆決選委員再度全數邀請國內委員擔綱,決選團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劇場導演黎煥雄、詩人及劇場編導鴻鴻、藝術家高俊宏、策展人暨藝評人呂佩怡、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以及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魏琬容組成。
在臨近獎項揭曉之際,再度受疫情波動影響,延後揭曉時間,但對於入圍作品及藝術家的介紹與推廣,均已完整建置於「第十九屆台新藝術獎」專網,透過線上文字及影音訪談,讓大眾進一步認識入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創作歷程與內涵,網站亦設有英文介紹網頁,國際人士也能夠透過此平台認識台灣年度具代表性作品。
此外,基於藝術獎作為藝術討論與推廣的平台,每年均在網站上推出「我心目中得主」投票活動,強調「專家有專家的說法,我有我的選擇」,鼓勵大眾在透過網站了解入圍作品的同時,以投票支持心中所屬;投票就有機會獲得支持禮以及入圍藝術家所準備的「神秘福袋」抽獎機會。支持禮包含iPad、國內旅遊住宿券、影音平台會員及禮券等,即日起開放投票至7月9日中午截止。
第19屆台新藝術獎專網 https://award.taishinart.org.tw/
台新藝術基金會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SHINART
【活動取消】第19屆台新藝術獎 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
2021年05月19日
【活動取消】第19屆台新藝術獎 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
5月18至21日,連續四天晚上,分別由本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主持,與入圍藝術家直球對決,熱滾滾的作品討論QA,挑動你的藝術好奇神經,滿足你與創作源頭對話的渴望,請帶著你的問題來,沸騰我們的現場!當然,我們也歡迎不知道要問甚麼的「圍觀」,根據上次經驗,有許多從未看過作品的朋友,參與「滾動夜」之後成為藝術家的粉絲。
依防疫規定,入場請依管制動線以紅外線量測體溫,填寫防疫資料後入場,並全程配戴口罩。
如體溫超過37.5度將婉拒入場。相關個資依據疫情指揮中心實聯制執行,於活動結束保留28天後刪除/銷毀。
(相關規定遵循中央防疫政策進行調整)
時間:2021/5/19-5/21 週二至週五 晚間 7:00-9:30
地點:台新金控大樓五樓財管大廳、二樓元廳(依場次現場引導)
5/18 (二) 19:00-21:30
主持人|魏琬容(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
藝術家|賴翃中(再 見)、羅芳芸(Better Life?)、許正平(皇都電姬)
5/19 (三) 19:00-21:30
主持人|王柏偉(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藝術家|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 、湯皇珍(成忘老太太)、林亭君X張欣X利安・摩根(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
5/20 (四) 19:00-21:30
主持人|高俊宏(藝術創作者)
藝術家|王湘靈(快要降落的時候)、黃立慧(我媽媽是個好德國人)、高森信男(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 、劉玗(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
5/21 (五) 19:00-21:30
主持人|張啟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副教授)
藝術家|馬照琪(白蛇?! —小丑們的終局之戰) 、李宗軒(苔痕)、葉名樺(牆後的院宅)、陳武康(攏是為著‧陳武康)
◎ 免費活動,請先至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官網報名
◎ 現場提供預先報名者每人一份三明治及茶水,止飢非飽腹,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 交通資訊: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18號
◎ 本活動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活動內容相關問題請洽基金會富小姐,02-5576-1539
第19屆台新藝術獎專網:http://award.taishinart.org.tw/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入圍名單
2021年02月26日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入圍名單
經歷2020上半年表演藝術因疫情影響幾近停滯後,臺灣在嚴密有效的調控下,奇蹟式的成為全球例外的「正常生活」偏安之島,藝術展演持續推進,2020上半年延期效應讓下半年展演活動達到高峰,台新藝術獎全年度的觀察、提名則未曾停歇,本屆提名數更超越去年的95件,達到108件之多,顯示疫情雖然影響移動和旅行,創作熱能甚至跨國合作的能量依舊迸發。
第19屆台新藝術獎經九位提名觀察人王柏偉、王寶祥、吳介祥、林育世、高俊宏、張啟豐、黃大旺、蔡佩桂、魏琬容全年度親臨展演、書寫評論並獨立提名,二月下旬合議選出15組入圍作品,競逐「表演藝術獎」、「視覺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
15組入圍作品規模各異,在媒介運用、空間處理、個人生命經驗與國族政治脈絡、跨國/文化合作、當代社會議題的討論上各有精彩地著墨與辯證。今年入圍作品的特色分別在於結合出色的聲響表演與樂音配置,巧妙地運用與反轉非典型展演空間,模糊觀者與表演者的界線,透過跨文化/跨文本/跨國之製作開展別具一格的融域新創。或以個人藝術生涯/生命經驗/典藏作品出發,回望當年社會氛圍或現下國際政治之反思。此外,作品觸及多項當代生活所面臨的社會議題,如:失智與高齡社會、移工與新移民、多螢幕網路社會之下的圖像與訊息傳播,概念與創作手法均完整圓熟。
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及入圍理由(依視覺、表演入圍作品筆劃序)
入圍作品 /入圍者 | 入圍理由 |
《未完成,黃華成》/張世倫 | 雖然名為「未完成」,但是展覽以深厚的研究,以及對於創作者個人的熟稔度作為基礎,堪稱完整地呈現了黃華成的藝術觀念與個人面貌,連帶地也勾勒出了早期臺灣現代主義的輪廓,以及當時的社會與政治氣氛。此外,策展的手法上,透過檔案呈現、空間安排與場景的再造,再加上蘇育賢2017年對於黃華成《先知》的「重演」之作,讓此展不僅止於回顧或文件展,而更是精神性的提煉與當代性的回聲。 (主筆/高俊宏) |
《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 | 《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結合典型與非典型展覽空間,從立方計劃空間到龍泉市場,巧妙呈現「市場」的不同層次意義:既以鄭先喻運用爬蟲軟體爬出的「垃圾訊息」驅動裝置,以回應新冠肺炎疫情下「濕市場」令人敏感的交流/交易,並以市場的「濕漉漉」與液態的香水噴發處理「濕」的親密性、身體性,同時也回顧藝術家以藝術行動介入市場的創作來時路,還原「人」的個人史厚度,藉此賦予「機電人」懷舊的深意。 (主筆/蔡佩桂) |
《成忘老太太,湯皇珍2019行動計劃》/湯皇珍 | 《成忘》是成了忘記,亦是成全忘記;母親的「成了」,需要女兒的「成全」,因為母親不可否認的現在進行式,也可能是自己的未來完成式。湯皇珍個人關於失智與失落的家庭行動劇,端靠眾人來成全:2019年延伸至 2020年,高雄拓展到臺北,長期經營南北社群訪談參與,挑選地方媽媽/兒女素人,與專業表演者合作。結合裝置與人體,以詩化的語彙,音樂的律動,舞蹈的肢體,抒情地環扣母女關係,交疊私密記憶的雙軌追憶。無疑開創了個人實踐與社區營造的行動藝術典範。 (主筆/王寶祥) |
《快要降落的時候- 王湘靈個展》/王湘靈 | 藉由自身和陌生人的旅遊照片,關照了當今生活中,由視覺科技主導的社群網絡及媒體面貌議題。展覽反思了在尺寸和畫素不斷精進之際,各式螢幕接掌了人們記憶存量的現況。藝術家以展場顯示自然界中一個像洞穴的投影、海邊生火和日出的影像,來探討從柏拉圖以來的視覺和認知之間有落差的命題,延續了認知來自「觀看」還是來自「辯論」的亙古質問。以另一個平行的展間讓前述展間的圖像空白,卻以樂聲做為行旅和移動的記憶,呈現科技無法存取和複製的身體經驗。展覽具有哲學思辨也同時提供感受性。 (主筆/吳介祥) |
《我媽媽是個好德國人》/黃立慧 | 黃立慧《我媽媽是個好德國人》建立在藝術家對於自身成長經驗的持續反省之上。藝術家不僅檢視了政治不正確所帶來的、原生家庭中的親密關係結構,也極為敏感地探測到親子關係與婚姻關係交疊中,多重政治不正確相互碰撞時所下錨的位置。透過技巧性地將個體經驗轉化為大眾媒體經驗,藝術家個人的生命史成了世界史中國族創傷經驗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表述。 (主筆/王柏偉) |
《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高森信男 | 以秘密和南方分別做為隱喻,一方面爬梳了臺灣藝術史與典藏史裡被遺忘的一塊,特別是因為外交政治的存續而被重視或被忽略的部分。另一方面策展人重新檢視展演機制和藝術史學建構在地緣現實和歷史認同之間的差異,查看藝術生態是否隨著國際環境、經貿和戰略位置而持續變動。做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典藏實驗展之一環,入庫的典藏品仍可隨機應變,反映展覽當下的局勢,也是策展人賦予展示機制更高的政治性之策略。 (主筆/吳介祥) |
《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劉玗個展》/劉玗 | 作品雖然以世界上許多原住民族都流傳的「洪水神話」作為出發點,但是並沒有囿限於僅僅只是引用、解釋的作法,而是對神話中的「敘事」概念做進一步的擴展,形成了足以對應當代世界的議題。在空間的處理上,雕塑、劇場舞台與錄像的交錯呈現,現實與魔幻之間的處理手法,精準地點出了神話、敘事與資訊社會的本質,成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 (主筆/高俊宏) |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林亭君 X 張欣 X 利安・摩根 Liam Morgan (2020臺北藝術節) | 充分運用迪化污水處理廠與臺北試演場的廣大空間,透過各個章節抽絲剝繭,探討「日月潭」與「水泥盒」扯上關係的脈絡。走出地下從屋頂進入排演場的乾淨空間,則呈現出具體而微的反烏托邦景觀。燈光、銀幕與盆栽營造的氣氛,以及觀眾離場後看到的淡水河景,都為此探討環境汙染與都市集體記憶之作,開啟了各種不同的想像。純放映部分的聲音與影像就已經魄力十足,張欣的現場演奏更令觀者驚豔。 (主筆/黃大旺) |
《Better Life?》/聚合舞Polymer DMT(2020桃園鐵玫瑰藝術節) | 設計作為表演(Design as Performance)這個概念在本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本作中,設計不僅僅為劇本服務,設計被視作表演的一部分,四段故事,四個設計,各有精彩。《Better Life?》以四位新移民的真實故事為主體,在素人表演的拿捏上相當的出色,減一分則太少,多一分則太重,力道正好,才讓四段故事像拼盤上菜餚,口味不同,卻又和諧。本作另一個出色之處,在於觀看動線,由於觀看角度的改變,四段表演的感染力不僅僅停留在故事本身(雖然故事自身已經很動人),而能更深一層去觸及觀者心中對於跨國移動與身份認同的經驗。 (主筆/魏琬容) |
《白蛇?! —小丑們的終局之戰》/沙丁龐客劇團 | 《白蛇?! —小丑們的終局之戰》,別開生面地突破劇團/戲劇小丑創作選材與身聲表演,以嚴謹的刻模練習,導引表演者回返/邂逅東方身體文化脈絡系統,就臺灣的西方小丑表演發展而言,實具一定的開創意義。此外,就「白蛇故事」歷代演繹而論,此表演版本不啻在一堵堅實厚牆上,另啟一道門扉,截斷既有的詮釋思考,以舉重若輕之法,深剖力斲而另闢蹊徑,可以跨域創作觀之,更值得以融域新創視之。緣此,《白蛇?!》當非劇團個別的「終局之戰」,而是融匯特定之東西方身聲的開創新局之作! (主筆/張啟豐) |
《再 見》/賴翃中(翃舞製作) | 細緻的舞者陣列圖式構成,以及舞者間瑰麗精巧有如看得見的流動空氣般的力量傳遞與共振,是賴翃中舞作中一致的美感核心;而本作在賴翃中一向擅長的形式美感之外,更讓舞蹈成為能思的主體,行出了更悠遠的美學路徑。本作本以試圖再現人類幽微繁複不可盡數的身心內在經驗為出發點,隨著舞台上的呈現,卻有如在喧鬧塵囂中將我們不斷推向冷酷荒寂意境的踽踽長路。舞蹈身體做為在舞作中形器/形上間轉換交織的媒介,被編舞者在此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主筆/林育世) |
《苔痕》/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苔痕》嘗試透過舞蹈劇場的風格來轉化傳統馬戲相對較為薄弱的形象塑造與敘事結構。利用鷹架、汽油桶、鐵皮與水泥圍牆,佈置了勞力相對密集的工作場景,讓馬戲原本高張力的動作與技法,不再只是提供觀眾奇觀性的娛樂效果,還嘗試為馬戲提煉接近當代生活經驗的日常物件與動作新的可能性,並藉由生產情境的轉化成為敘事張力的來源。 (主筆/王柏偉) |
《皇都電姬》2020夏至藝術節/阮劇團X劇場空間 | 阮劇團一向以本土語言做為創作的深度關照議題,本作以臺港兩地先後在面對政治惡靈的時代激盪中,公民個體失序以及小我命運的卑微出路,同時也讓兩地母語的舞台表現成為劇作中稱職的共鳴雙聲基調。舞台上交錯的臺港兩地時空插敘,敏銳地呈現本土語言是高壓政權迫不及待要伸手廓清的首要場域,臺灣語言受壓迫的過去類比香港的現在,而香港失語的現在更是對臺灣未來的警示,劇中史實與虛構文本的穿插借喻,讓人不禁凜然於歷史殘酷的必然性。 (主筆/林育世) |
王大閎建築劇場X葉名樺《牆後的院宅》/葉名樺 | 《牆後的院宅—之上/遊院/過日子》係為三聯作,演出區域由院牆之外、之上,而入院遊園,而登堂入室;每一作品可獨立視之,聯結起來則為一架構明晰、層次井然的作品。演出中既與復刻院宅(及設計建造者)之過去對話,亦在當代語境中以飽含意象的手法直搆未來;表演之設定及演出時間的安排,則突破空間既有之標本性而開展多元意涵。整體而論,《牆後的院宅》不僅為特定場域展演的精緻深刻之作,更見微知著地以身體作為視角,藉以洞見歷史文化的罅隙,翻轉/反轉既陳脈絡而顯新象。 (主筆/張啟豐) |
《攏是為著‧陳武康》/ 陳武康X傑宏・貝爾 (2020臺北藝術節) | 傑宏・貝爾的創作概念,加上陳武康精湛的導演和演出,兩人聯手,一層層推導「什麼是舞蹈?」、「當我們在看舞蹈時,我們究竟在看什麼?」、「如果表演者只用語言描述舞蹈,讓觀眾想像,那這還能算是舞蹈演出嗎?」從作品意義來看,本作不僅僅以舞蹈討論舞蹈,更能用「不舞蹈」討論「舞蹈」。從創作者來看,本作將陳武康和傑宏・貝爾兩人的藝術生涯,以作品段落安排緊密交織,「概念」與「表演」互別苗頭、互相支撐,成就一個出色的作品。 (主筆/魏琬容) |
主辦單位將針對15組入圍作品推出系列推廣活動, 6月初進行為期三天的決選,預定6月5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三大獎項。請大眾持續關注第19屆台新藝術獎專網(預定4/20啟站)、ARTalks網站或是台新藝術基金會臉書。
圖一、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張世倫《未完成,黃華成》 照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圖二、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臺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 攝影|朱駿騰
圖三、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湯皇珍《成忘老太太,湯皇珍2019行動計畫》 攝影|莊彩琴
圖四、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王湘靈《快要降落的時候-王湘靈個展》 攝影|王湘靈
圖五、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黃立慧《我媽媽是個好德國人》 〈關於我媽媽是個好德國人你所需要知道的事〉影像截圖(攝影者|黃立慧
圖六、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高森信男《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 照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圖七、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劉玗《假如敘述是一場洪水-劉玗個展》 攝影|汪正翔
圖八、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林亭君 X 張欣 X 利安・摩根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 攝影|李欣哲
圖九、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聚合舞Polymer DMT《Better Life?》 攝影|王建發
圖十、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沙丁龐客劇團《白蛇?!-小丑們的終局之戰》 攝影|白可心
圖十一、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翃舞製作《再見》 攝影|陳長志
圖十二、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苔痕》 攝影|王勛達
圖十三、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阮劇團《皇都電姬》 攝影|黃煚哲
圖十四、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葉名樺《牆後的院宅》 照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圖十五、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 陳武康X傑宏・貝爾 《攏是為著・陳武康》 攝影|蔡耀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