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24.11.8
- 首展演/地點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暗夜.腹語.鬼托邦》2024秋天藝術節
窮劇場
入圍理由
以鬼話說歷史在台灣的劇場並非新鮮事,但像這次窮劇場以雙簧形式,全憑高俊耀與鄭尹真兩人的說、演、唱功,出入歷史與現實,傳奇與紀實,雜糅出一場既搞笑又辛辣,既詼諧又哀傷的馬共軼事,是台灣舞台上鬼話歷史的新境界。《暗夜.腹語.鬼托邦》雜揉後殖民戲仿(parody)的語言學舌、港片的表演風格、街頭劇的即興、雙簧的節奏以及貧窮劇場的身體技術,打開了時空的結界,在燈光明滅之間,腹語代言與現身說法之際,打開了冷戰歷史的蟲洞,讓我們驚見已然過去的並沒有完了,在我們用慾望築起的西方現代性夢想大樓裡,歷史的幽魂盤旋不去。(主筆/許仁豪)
關於作品
《暗夜.腹語.鬼托邦》從古老說書技藝入手,兩位演員以雙簧形式詮釋一人多角或兩人一角,在不斷切換變身中,交匯錯譯式的語言遊戲與腔調口音,以語言結界,揉擬傳奇與紀實。戲從一場驅鬼儀式說起,穿越不同時代下鬼的形象,再從傳統鬼魅轉入1950年代冷戰結構中的幽靈。藉由各種替代、反事實串接和改造現實情境,將史料符號崁入虛構中,拼湊出一段段被抹除和不容許的記憶。
藝術家簡介
窮劇場於2014年成立,來自高俊耀(馬來西亞)和鄭尹真(臺灣)的劇場組合,以窮為本,究本源之心。編導演創作與戲劇教育、出版並進。作品關注歷史語境之中的權力建構與主體認同,致力尋找文學與戲劇、古典與當代的銜接轉譯。窮劇場表演美學,本於亞洲傳統藝術的靜定內蘊,深耕劇場的審美和思辨,以劇場藝術擴延交流無盡的文化場域,持續美學追索的創作實踐。
藝術家訪談
演員 鄭尹真、編劇、導演暨演員 高俊耀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採訪及文字整理/陳晞
高俊耀與鄭尹真將《暗夜.腹語.鬼托邦》(簡稱《鬼托邦》)視為窮劇場在十週年之際,反思劇場創作初衷的作品。它延續了前作《感謝公主》聚焦在變節者的思辨,以佛教《大智度論》裡的「二鬼爭屍」典故為文本發想源頭,帶入東南亞驅魔與邪典電影的敘事架構,以自殖民歷史衍生的虛構場景,辯證記憶與認同的本真性。
如果本體消失了
二鬼爭屍的典故是這樣的:一個旅人在晚上露宿在空房,遇到兩隻鬼爭奪一個屍體。兩鬼要求旅人定奪,旅人以自己所見說了實話,將屍體判給了前鬼,而後鬼不滿,便欲將旅人的身體拔去。每當後鬼扯下旅人的身體部位,前鬼就以屍體的相應部位遞補上,最後旅人的全身都被接上了屍體的肉身,而兩鬼將被扯下的原本身體啃食光之後便離開了,留下旅人一人。
《鬼托邦》將文本的場景置換到近代,一位驅魔人接受驅趕女鬼的委託,又從女鬼口中得知一段發生在1950年代馬來西亞新村的回憶,而回憶至今的歷史,又是在哪些地方產生了選擇與轉變,成為了人們在今日此刻留下的記憶和話語。鄭尹真說明,「腹語」是劇作裡面核心的出發點,「回看人們現在對世界的形容、描述與感受方式是如何成形的。」
「如果本體消失了,整個身體又變成是自己的,我要怎麼去辨識這一切的緣由?」高俊耀年輕時受到此故事引發的思辨吸引,「我的身體是怎麼構成的?我此刻在說的是誰的語言?」這些思辨也呼應著高俊耀在生命經驗裡的認同辯證:馬來西亞出身,因馬來西亞的教育政策裡對華人身份的資格限制,走上藝術學院之路,從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教育,到以馬來西亞華人的身份在臺灣定居創作。儘管整齣劇作探討的核心時空──1950年代為打擊共產黨,馬來亞英國殖民政府實施「 布里克斯計畫」 ,在華人新村實施戒嚴。這個看似嚴肅的身份政治命題,呼應了前作《感謝公主》中的臺灣白色恐怖與戒嚴環境,此次他們選擇以更大眾的喜劇架構來勾起觀眾的興趣。
複聲疊影下的生存位移
「在1970到1980年代,香港與東南亞地區很流行降頭電影,這些電影裡頭都有著異化他者、將他者鬼魅化的手段,這影響了人們似乎都會趨向以鬼魅化的方式想像陌生的人事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處理《鬼托邦》的時候,會將鬼魅的題材作為劇作背後的隱喻。」而在演員身體的訓練上,則借鑒了傳統戲曲的聲音推動邏輯,調整時間流速以達到輕重頓挫、複聲疊影的效果。「演員讓各種角色穿梭,經過他的身體。所以你才會在戲裡面看到我跟尹真兩個人會輪流以清晰的方式直接轉換。甚至有時我們是一起演同一個角色,讓你知道我們現在是在演誰,還是把附身的狀態明擺出來。」
高俊耀說,在兩位演員複聲疊影的鬼魅化處理中,窮劇場碰觸的是一個人在面臨各種生存狀況底下的位移。位移可以只地理意義上的離散或移民,也可以是關於信念、價值觀,甚至良知的位移。「從《感謝公主》到《鬼托邦》一直在處理的變節者,不是所謂的英雄或梟雄,而是在這兩者之間,面孔相對更模糊的大眾,在面臨各種生存狀態體下,是什麼影響了他們的選擇?」鄭尹真接著說,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歷史的位移與變節,都是窮劇場希望能藉《鬼托邦》的虛構性,跨越探討到現在人們如何在不同立場上去區辨彼與此。「在更尖銳的此刻,藉由故事打造一個彼此的避難所。《鬼托邦》裡的『托邦』,也是在呼應這個想法。」
製作團隊
製作人Producer|張麗珍
編、導|高俊耀(馬來西亞)
演出人員|高俊耀、鄭尹真
導演助理|梁家恩、郭家妤
舞臺設計|羅婉瑜
燈光設計|吳峽寧
音樂設計|林育德
服化設計|林俞伶
動作指導|田孝慈
粵劇指導|袁學慧
主視覺設計|蕭羊希
舞臺監督|張以沁
相關評論與報導
- 2025.02.20 表演藝術評論台── 召喚、現身、消亡—— 評窮劇場《暗夜.腹語.鬼托邦》 (沈允博)
- 2024.12.09 表演藝術評論台── 革命中的背叛——《暗夜・腹語・鬼托邦》 (張宗坤)
- 2024.12.09 表演藝術評論台── 為什麼要用女性說痛?《暗夜.腹語.鬼托邦》 (吳思鋒)
- 2024.11.27 ARTALKS── 鬼話歷史,魂在此刻《暗夜.腹語.鬼托邦》(許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