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24.07.05
- 首展演/地點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Turn Out》2024新點子實驗場
劉奕伶
入圍理由
這是一場突破分類界線的實驗,由舞者劉奕伶獨挑大樑,展現有趣的表演語彙。作品從「turn out」一詞的多重意涵出發,探討舞者的身體技術、專業藝術家與一般觀眾的認知鴻溝,以及職涯發展的心路歷程。劉奕伶以幽默的方式解構大眾的刻板印象,模糊舞蹈、戲劇與單口喜劇的界線,甚至融入講述式表演的元素,使身體動作與語言互為詮釋。此作既是她的自白,也是對舞蹈本質的求索,觀眾能夠在笑聲與思索中重新發現表演藝術的可能性。(主筆/張又升)
關於作品
《Turn Out》是結合舞蹈與單口喜劇的創新劇場作品,透過自嘲、自貶、諷刺等幽默層層揭示創作者作為職業舞者的傷痕與經驗。作品名稱Turn Out既指舞蹈中的髖關節外轉,也寓意人生的「意外展開」,隱含在舞蹈與生活中不斷扭轉、開放、修正自我的過程。劉奕伶藉由身體與語言並行敘事,將舞蹈與單口喜劇加乘,以多重視角探討舞者人生中的挫折、荒謬與成長。
藝術家簡介
劉奕伶,台灣旅美當代舞蹈藝術家。2008年開始擔任美國比爾提瓊斯/阿尼贊舞團 (Bill T. Jones/Arnie Zane Company)專職舞者,11年內於歐、亞、美洲各大小劇場留下身影,累積豐厚的表演經驗,並於各院校教授大師課及工作坊。個人編舞發表內容觸及記憶、創傷、社會觀察以及身體技巧的再定義,近年持續在日本、法國、美國演出。
藝術家訪談
主創暨演出者 劉奕伶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採訪及文字整理/王欣翮
「Turn out」一語雙關,在西方舞蹈養成中是一個從髖關節帶動整隻腿外翻的基本功動作。舞蹈科班生們自小修習turnout,為的是讓腿部線條更長,舞蹈動作活動範圍更大,在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現。而「Turn out」在日常語境的翻譯中,則表示「出乎意料」的翻轉效果,例如:好不容易飄洋過海加入美國舞團,卻turn out被老闆說要求在舞台上別動;或者,約會中的白馬王子turn out是雙性戀;或是觀眾懷著「來看劉奕伶在台灣的舞蹈創作表演」,卻turn out都在說話⋯⋯
自我矛盾中的Turn out
在本次演出中所呈現口說與舞蹈的結合並非劉奕伶首創,過去專職在紐約比爾.提.瓊斯現代舞團(Bill T. Jones / Arnie Zane Company)時,劉奕伶便曾在瓊斯的指導下,將言語與歌唱融入舞蹈。當劉奕伶回到台灣為自己創作時,她也開始運用口說,因為當要開始說自己的話時,比起動作,有些事情直接說出口會更清楚。另一方面,在過去十年來,瓊斯頻繁叫她「不要動」,她心裡總是有股氣,想著明明有著一身舞藝,為什麼好像沒有人知道該怎麼用她?所以在作品中,她索性把「不要動」推到極致,將作品裡的動作精煉至極少。
她在《Turn Out》安排了簡潔的舞台,一根芭蕾把桿、一張如王座般的充氣沙發、一個酒吧和兩組麥克風,輕裝簡便地上台,開始回顧起自己的表演生涯,包含進到舞團後,她才意識學院內學到的原則,在職業舞者身上卻有所出入——特別是,她曾因為天生條件能完成的外翻動作「turnout」,這原先在學院內是眾人稱羨的優勢,到了舞團卻鎮日被挑剔。過去被認可的優勢,竟成為她前進路上的阻礙,這個矛盾繞了一圈,又成為她作品《Turn Out》的原發。
第四面牆
挫折的訴說可以是抒情、也可以是哀傷,但是劉奕伶偏要拉進在疫情期間迷上的單口喜劇。一是憂鬱不是她的聲腔,二是單口喜劇慣常積極直接地與觀眾溝通,和舞蹈總是與觀眾保持距離這個印象截然不同。再者,單口喜劇演員表演時,會頻繁出入於創造出來的角色和個人觀察之間,甚至會有帶有人設之虛實並置的文本設計,而這番來回轉換的狀態也和職業舞者在表演中不謀而合。她好奇:如果把單口喜劇的元素放進作品裡,能不能為觀眾去除平常觀看演出時,因空間氛圍與演出動作而感受到的「第四面牆」,並使表演者與觀眾之間持續有所連結。故此,劉奕伶特別在表演開始前,安排了如同單口喜劇表演場所的酒吧,藉由場域的轉換為觀眾暖暖身、放鬆心情做好準備,她來回在觀眾之中招呼交流,並以此場域的切換暗示《Turn Out》將有所不同。
在整體演出的創作過程中,她選擇從文字書寫而非編排動作開始,由幾十頁故事中重新挑選組裝。從總是八股形容舞蹈的用語「力與美的結合」開始,到眾人對於舞蹈的基本印象,接著順勢接續到自身表演生涯的困惑。在演出中,也加入她對AV女優表演動作的解析(連看A片時都還在思考舞蹈),以及由單口喜劇探索出執著SOLO的自我發現,她刻意挪用單口喜劇的手法,鋪陳「表演者本人」與「作品」之間的真實與虛構,她時而化身「職業舞者劉奕伶」,在下一段又變成作品中的角色,而後再切換、跳出成為「劉奕伶」本人。在舞台上的來回往復中逐次推進,處理一個舞者的漫長掙扎,也成就了一個「不要動」,卻又充滿靈動的作品。
整場演出最後以在美情感經驗的挫折──約會對象偕其同性戀者以彆口中文讚美其舞蹈是「力-與-美-的-結-合」,這個單口喜劇的常用結尾技巧callback,在此成為眾皆莞爾並扣接全作首尾的「turnout」。那些自我掙扎、驗證舞台前後,甚至到整體文化之權力運作的過程在她的表演下一一被輕巧的揭露出來。
製作團隊
合創暨表導顧問|李銘宸
燈光設計|徐子涵
聲音暨影像設計|范球
舞臺監督|鄧湘庭
排練助理|劉育寧
相關評論與報導
- 2024.07.06 ARTALKS── 出走:在舞蹈和單口喜劇之外《Turn Out》 (張又升)
- 2024.07.10 ARTALKS── 變身/聲:610尋找劉奕伶《Turn Out》 (許仁豪)
- 2024.07.14 ARTALKS── 一個舞者的使用手冊:劉奕伶《Turn Out》 (阮慶岳)
- 2024.07.21 表演藝術評論台── 表演身體VS演說真實——《Turn Out》(紀慧玲)
- 2024.07.31 ARTALKS── 一個Turn in,一個Turn out ── 王甯《隙》、劉奕伶《Turn Out》(上、下) (陳品秀)
- 2024.07.31 ARTALKS── 融在文字背後的舞_《Turn Out》跳了什麼? (孫平)
- 2024.8.09 表演藝術評論台── 來真的地方——關於劉奕伶《Turn Out》(陳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