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暨舞者|劉昀 攝影 | 許斌

創作暨舞者|劉昀 攝影 | 許斌

創作暨舞者|劉俊德 攝影 | 許斌

創作暨舞者|劉俊德 攝影 | 許斌

  • 首展演/日期 2023.11.10
  • 首展演/地點 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嶼空對練》

壞鞋子舞蹈劇場 x 劉昀 x 劉俊德

入圍理由

劉昀和劉俊德兩位編舞者,分別從武術與古琴的傳統身法基礎出發,拆解身體技巧的程式,以兩段獨舞剛毅展現他們重新探尋身體動能源頭、重建動作邏輯的企圖,建立風格獨特的身體語彙。舞者肉身的「人」,與代表自然環境的木作物件的「物」,或為琴與鼓,或為舟與島,不斷碰觸、挑戰、交融、攪和,不僅讓觀者看見創作歷程的積累和發酵、能量的轉化,亦展現了「亞洲的身體」的思考:人不單獨存在世間,而總是與自然共生對話的生命思維。(主筆/陳品秀)


關於作品

《嶼空對練》是壞鞋子舞蹈劇場長期研究的身體計畫中的創作推動;我們以《嶼空對練》開展一個讓身體思想與生命經驗能夠相互辯證、對話、反思的空間。

《嶼空對練》的兩位創作者劉昀、劉俊德藉由獨舞的形式,在創作的過程中安靜的、專注的、內省的面對自己的生命經驗,伴隨著他們從小就碰觸的古琴與武術拳法──兩個屬於亞洲古老文化所展開的世界觀對他們的各種影響,反芻出《嶼空》中兩個獨特而迷人的獨舞作品。


藝術家簡介

壞鞋子舞蹈劇場壞鞋子舞蹈劇場 首演於2014年,現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連續六年年度獎助團隊(2019-2024 Taiwan Top)。壞鞋子長期以「田野採集」作為主要的探索方式,走訪民間大小祭典、軒社、儀式、山林,持續探索人之於泛靈之境的知識、身體與精神脈絡;同時,以土地、文化所承載的精神意涵,作為發展藝術創作的核心價值。

專職舞者  劉俊德  

現為壞鞋子舞蹈劇場之排練指導暨專職舞者,2022兩廳院結盟場館計畫藝術家 - 西班牙花市劇院駐村。

劉俊德於2016年加入壞鞋子舞蹈劇場,參與壞鞋子多個舞蹈作品包含《彩虹的盡頭》、《吃土》和《渺生》等演出。長期跨域舞蹈與即興古箏演奏,過去多次與不同的藝術家和舞團合作,擁有豐富的演出經驗;而演奏方面,參與卡到音即興樂團期間出版專輯《四字成語》獲得第三屆金音創作獎【最佳爵士專輯】、【最佳新人】、【最佳爵士單曲】等三獎項,《慢》獲得第二十五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

專職舞者  劉昀 

現為壞鞋子舞蹈劇場之專職舞者,奧地利薩爾斯堡 SEAD 舞蹈實驗學院研究⽣(2018-2019)。

劉昀於2020年加入壞鞋子舞蹈劇場,參與壞鞋子多個舞蹈作品包含《吃土》和《渺生》等演出。劉昀有豐富的國際經驗,包含2017-2019為比利時終極舞團的表演者、2018獲得維也納國際舞蹈藝術節 Impus Tanz 獎學金藝術家,曾與多位國際藝術家如西班牙German Jauregui、西班牙GN|MC舞團、委內瑞拉David Zambrano、義大利Francesco Scavetta 、比利時Lisi Estaras、西班牙Jose Agudo等藝術家進行共創與演出。


藝術家訪談

製作人 林志洋、創作暨舞者 劉昀、劉俊德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採訪及文字整理/余岱融 

在文明高度發展下,持續受到社會規範與機制約束的當代身體,要如何重新找到表達的能力與空間?壞鞋子舞蹈劇場的答案是:走入田野。進入自然與祭儀的觀察、感受、體驗與互動,能夠激發心靈、震盪身體,也能進而轉化為創作起點。

在《嶼空對練》中,劉昀和劉俊德兩位駐團舞者,延續與藝術總監林宜瑾共同發展的「成為通道的身體」方法學,各以一支獨舞作品,開展內省、回望生命經驗,同時連結外在世界的身體實驗。演出題名來自兩位創作者與劇場構作周伶芝、郭亮廷的發想,既有交手的寓意,又融合舞團定期登山、越行島上高處與自然的意象。


意志的動能與生命座標

演出中先登場的是劉昀。在無設置座席的空間裡,一只木箱劃定了她的表演範圍。從探索腳下的邊界開始,劉昀將轉化自拳法的動能,運用在處於危境、不時失衡的身體上,用「鑽」的力量出入空間中有形與無形的縫隙。持續變動的當下,她順勢並回應著不斷晃動的木箱,重新找出在傾倒之間震盪出來的力量。這不僅取材自地質現象,也來自她過去登山近乎直面死亡的時刻,「生存意志自然就跑出來,這個過程是非常複雜的」。面對同時蘊含生死的山林,她思索「要如何透過行動去看見山裡所有生命,也回到創作,試著把自己放在裡頭找答案。」

這種重看身體和環境關係的表現,也來自她對於武術門派特點及其脈絡的反思:南拳源自陡峭的山坡地,步伐小、動作短促;北拳現於平坦而寬廣的地勢,拳法外型與能量皆大開大展。「我現在生長在這個位置,我的身體該如何動?我該如何從這個立基點,向內和向外去探索?」


借物還魂:身與聲的復生術

回看另一種技藝與記憶,劉俊德從古琴的物質性著手。一片木板、數個琴身上的零件、一大落木屑,以及游移在物的場域中的身體。除了習琴的過往,此路徑也來自他在與製琴師的對話:如何透過刨削作為樹木大體的木材,賦予其新生,「對於木頭來說,它的生命是什麼?它的生命就是振動,就是聲音。」提取木材的異質形制、並陳不同時空的原貌、完形與剩餘,劉俊德從本就紀錄動作而非音符的古琴譜出發,以雙腳代替手指,撫、揉、點、滑,與木質產生摩擦聲響,加上古琴樂音、拍打肉身等行動,「聲音成為觸碰時間的媒介。」

在挖掘自身的過程中,對死亡多面向的感受最為觸動劉俊德,其中也包括恐懼與好奇。他藉由身、聲與物,逆向抵達另一個時空,那個「琴還不是琴、它是木材,它還活著的時候(……)在他木頭紋理留下來的那個振盪的聲音,可能我們不會稱之為音樂,是因為我們聽不懂它是什麼。」以此回溯,劉俊德得以理解過去的未來,也就是當下此刻、有別於被工業化和網路社會主宰的時間感知。


帶出不同的當代身體

《嶼空對練》是壞鞋子舞蹈劇場探索身體與意識、人體結構組織、肉身記憶,和身體感知的具體實踐。製作人林志洋認為,此作前後達一年、極為細緻的過程非常珍貴。其中,兩位劇場構作「陪伴創作者不斷抽絲剝繭,在搭建又解構的過程把作品一絲一絲地拉出來」。純粹而誠實的自省與自我對話,是兩位創作者在這個階段追尋的方法。同時,透過像古琴或拳法,這般具豐厚、完整內涵的世界觀切入創作,「是不是能夠穿越另外一種當代舞蹈形象,帶出不同面向的身體。」

這個作品也為創作者打開觀看自己和其他事物的關係。本想單純從音樂著手的劉俊德,在探查琴身中,意識到一個身體永遠映照著環境、映照著其他身體。劉昀則希望自己將從山林中重新習得的、動物性的敏銳,不僅放回表演的身體,也放回日常。如何以此大量內省的創作為始,將振幅更為拓展到外界,或找到未來行動潛在的節奏,讓這些探索繼續延續,是他們接下來的自我期許。


製作團隊

創作暨舞者|劉俊德、劉昀
劇場構作|周伶芝、郭亮廷

音樂設計|賴奇霞
燈光設計|林育全
藝術總監|林宜瑾
製 作 人|鄭伊婷、林志洋
執行製作|張晴雅
舞台監督暨木工製作|林育全
劇照攝影|許斌、張震洲、林育全
影像紀錄|葉吉珄
主視覺設計|林育全
營運顧問|宋柏霆、林君庭
指定合作| 山峸製作設計 Ridge Studio
指定合作身體修復|指筌健康身體調理
製作單位|壞鞋子舞蹈劇場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相關評論報導

-  2023.11.30 ARTALKS─ 物我對話 ── 壞鞋子舞蹈劇場 X 劉昀 劉俊德《嶼空對練》(陳品秀)
-  2023.12.28 表演藝術評論台─ 以肉身在斷裂的截面間對位《嶼空對練》 (李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