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巴卅席

攝影:林峻永

攝影:巴卅席

攝影:林峻永

攝影:林峻永

  • 首展演/日期 2022.08.06
  • 首展演/地點 屏東藝術館

《bulabulay mun?》

蒂摩爾古薪舞集

入圍理由                                        

蒂摩爾古薪舞集《bulabulay mun?》的舞蹈身體,觸及的不僅是以南排灣古謠帶出歷史事件的記憶,而是透過身體去牽動族群意識與身體的關係,讓編舞語彙和歌謠的吟唱,對映著當代舞蹈較少以歌唱接應身體動態的慣常,從中流露出樂舞型態與部落文化之間自然的銜接與生活狀態的流動。蒂摩爾古薪舞集長期在編舞轉譯和族群文化的底蘊裡打磨著以部落成長經驗為創作根柢的視野,藉由編舞主題與身體狀態的試驗,不斷探索族群命運、歷史記憶、生命差異與當代舞蹈之間更多潛在的可能性,脫俗內斂,充滿省思。(主筆/黃亞歷)

 

關於作品

「bulabulay mun?」為南排灣的問候語 「你好嗎?」也是創作者對牡丹社事件所有關係人的溫柔問候。1874年,日本以八瑤灣事件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部落,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對外用兵,也是台灣在近代史上第一場涉外戰爭,史稱牡丹社事件。蒂摩爾古薪舞集以牡丹的身體及八瑤灣的風重現這段淹沒於時光的戰爭史,試圖藉由藝術關照所有人的內心,以舞者的身體重啟一條路徑,讓觀眾重新思索:「我們有多久沒有彼此真誠問候了」?


藝術家簡介

「蒂摩爾古薪舞集」為台灣首支以排灣族當代為主體性的全職舞團。2006年由團長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創立,巴魯.瑪迪霖擔任舞蹈總監暨主要編創者。以排灣族地磨兒部落(屏東三地門)為根據地,致力以排灣古謠的律動舞出當代,以歌入舞、以舞引歌,展現專屬排灣的身體符號,建立出一套「蒂摩爾身體技巧」,突破舞者使用身體慣性,創造排灣當代肢體語彙。


藝術家訪談

團長暨藝術總監 路之.瑪迪霖、舞蹈總監暨編舞家 巴魯.瑪迪霖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採訪及文字整理/謝鎮逸  

「你好嗎?」這句最尋常不過的問候語,卻在最不尋常的時代帶給人力量。從牡丹社事件的古戰場走到八瑤灣,到走過世紀疫情與當代國際現況,150年來的各種戰爭始終未曾停歇。原屬北排灣族的蒂摩爾古薪舞集,三年前憂心忡忡地接下屏東縣政府的委託,要來打造一支紀念南排灣牡丹社事件的舞作,不過,同為排灣部落,兩者卻南北相隔百多公里,一個生活在山裡、一個居於海邊,在身體運用與歌唱方式上也大為不同。

 

以謙卑之姿去田調與學習 

沒經歷過戰爭卻要排演戰爭,本作編舞家巴魯.瑪迪霖很清楚知道不可能用宏大的歷史敘事去為舞作說話,然而在田調的過程裡,他們也發現造成戰爭與衝突的,往往是誤解。他說「到牡丹社採訪部落耆老與多個家族,大家說出的故事都不盡相同,可是當所有人訴說完畢後,才發現他們被誤會得很深。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所有的殺戮與侵害,其實都是為了守護家園。」 

整整三年,舞團上山下海、四處田調,中間也曾打掉重練,破了成團以來編舞編最久的一次紀錄。從邀請南排灣族老師教唱牡丹古調《e ne lja》開始,表演者還必須學習牡丹鄉新保將部落特有的舞步。學到一定程度後,舞團以「下聘」規格親訪牡丹求教,以滿心誠意謙卑請益。從被罵、被質疑、被糾正,到取得信任的過程,他們感受到唯有如同問候般的關懷與愛人的力量,才是連結彼此的那條線。

 

因禍得福的「牡丹身體」再進化 

出身於西方舞蹈系統,卻選擇回歸土地。但這趟去排灣,竟然是去到了南排灣。 

「坦白說,做別人的東西永遠都比做自己的來得難,因為那已是另一套知識、身體系統。」巴魯表示「雖然我們的語言有點雷同,但其實兩者的腔調、音韻和說話方式非常不同。」以唱歌而言,北排灣人像是有個山谷在心裡,所以歌聲彷彿悶在一個洞穴裡,而南排灣人面對的是大海,唱歌時的頭腔共鳴會往外發射出去。牡丹語中也有個極難掌握的喉音發聲,實在難倒他們。「要怎麼樣讓北排與南排的聲音連成一條線,很考驗我們的拿捏力道。一開始時,我們唱一唱的時候就會變回很北排。但真正要學習到最準的,就是直接進入他們部落找老人家,讓他們握著你的手帶著你唱,這個方式才是最快的。」 

如何從古調吟唱中的聲音系統轉譯為身體方法,成為了「牡丹身體」的第一個層次。作品早在2021年就編創完成,無奈疫情肆虐,演出只好停擺。不過,他們在長達一整年的沉浸期裡並沒鬆懈,反倒在2022年初先赴牡丹鄉拍攝了舞蹈電影。 

雖然舞者們早已熟練所有舞步,但拍攝現場的海灘、岩石、山坡、小溪等不同地景環境,都跟平常排練場上的光滑地板完全不同。雖然那些風吹、海浪、流水把他們逼得不知所措,但只要回想起這正是一百多年前牡丹人的親身經歷,「重新調整身體的律動方式,扎實記住這些感受,再將它們帶回舞台上。」巴魯感謝祖靈,第二層次的「牡丹身體」就此被發掘,實則因禍得福。

 

舞團的成長與給大家的問候 

如何看待該舞作對舞團的成長?團長路之.瑪迪霖感嘆,「這個作品的出現不只是象徵著對他族的學習與敬仰,回看舞團成立17年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必須穩穩地做,才會顯得這個作品的產出絕非僥倖。很多人以為我們成為能見度極高的團體,但我覺得其實是因為我們有長期的累積,甚至我們所有的全職舞者,都是每天八個小時跟著我們在一起,幾乎比跟家裡人相處的時間更長,然後再一起去找出自己在地的文化身體。」 

長達三年的編創過程裡,除了疫情與戰爭,還包括他們父親的離世。關於失去、關於受傷、關於傷害,使得本作更強調「團結」這件事。「唯有團結才能把我們的力量變得更強大。我們似乎要去問候更多的人。」巴魯補充道,這個問候,不只是南北排灣的相互問候,也向當年遠渡來台的日本士兵們問候,更是對在當代已被各種紛爭撕裂的我們,如何因為一句問候的開啟,而試圖牽起團結的手。


製作團隊

團長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

舞蹈總監暨編舞家——巴魯.瑪迪霖

藝術顧問——吳宗祐 Derjk Wu

排練指導暨演出者——楊淨皓、舞祖.達卜拉旮茲

演出者——江聖祥、賈西亞、康書瑄、王秋茹

服裝設計——巴魯.瑪迪霖

燈光設計暨技術統籌——李意舜

視覺影像設計——王鴻駿

形象攝影 ——王鴻駿、邱家驊

主視覺設計 ——今叨、陳文德

紀錄暨劇照攝影 ——巴卅席

古謠教學 ——王曉慧、葉德生村長等牡丹鄉部落族人

影像製作統籌暨舞蹈電影拍攝——黎宇文 好順景藝術工作室

宣傳片拍攝——陳昱誠 小犬映像有限公司

服裝製作——買碧雲、沙滔舞琉璃藝術空間

文字——翁禎霞

節目冊設計——林巧若

節目冊責任編輯——廖昀靖

團務經理——邱書婷

 

辦理單位

屏東縣政府委託製作

指導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

承辦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演出單位|蒂摩爾古薪舞集

特別感謝|牡丹鄉族人

2022屏東戲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