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唐健哲_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歌劇院提供

攝影:唐健哲_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歌劇院提供

攝影:唐健哲_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歌劇院提供

攝影:林峻永_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歌劇院提供

攝影:林峻永_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歌劇院提供

  • 首展演/日期 2022.8.3-2022.8.7
  • 首展演/地點 臺中國家歌劇

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周曼農《偵探學》

周曼農

入圍理由                                        

在這齣不以情節、敘事作為主要推進力的作品中,創作者模糊了表演與現地裝置展覽的疆界,以虛實交疊、時空跳躍的手法,不斷重置觀眾觀看的位置,流暢地操弄舞台機關,將劇場空間塑造成搶眼的角色。沒有表演者的空景、脫逸現實的錄像凸顯出周曼農冷調、疏離的美學,標本感極重的微型雕塑、去脈絡化的聲音片段在舞台上四處溢散,許多未明說的細節稍縱即逝,難以窺見全貌的設置充分挑起觀眾的好奇心,留下許多解讀的可能性。(主筆/陳宜貞)

 

關於作品

《偵探學》是結合展覽與劇場概念的沉浸式展演。它啟動自2015年,經歷不同形式的發展、發表與階段性呈現至今,始終以「創造讓觀眾沉浸於感知和思考的空間」以及「跨媒介與跨領域的開展」為方向。此次在台中歌劇院大劇場區域,建構多個虛構的偵探與相關角色生活的房間/空間,讓觀眾遊走其中。透過不同元素的調度,媒材、造型與質感的相互呼應,建立時空綿延折疊的感受以及隱約的敘事與關係。將觀眾變成自我的偵探,遊走於夢和潛意識一般的場景中產生各自不同的體驗、解讀和自我敘事組裝。


藝術家簡介

周曼農,畢業於台大歷史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班劇創組,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博士班。研究與關心主題為科技跨域展演,現為巴洛克機器工作室藝術總監。其劇場生涯由演員開始,歷經編劇、導演、等不同角色,並跨越至視覺、新媒體的領域,目前為劇場與跨領域創作者。


藝術家訪談

概念暨編導 周曼農|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採訪及文字整理/謝鎮逸  

即使閱讀過眾多推理小說,但我們如何進入偵探的內心世界、理解推理的邏輯?探測真相的手段,是否也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感知一樣浮動不安?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周曼農的作品《偵探學》歷時七年,走過書寫、文件、裝置等多種媒介,終於在2022年的大劇院中完成了一次調度所有感官的整合展演。觀眾穿過廊道、卸貨碼頭、進入升降平台,最後來到大劇院舞台,遊走於一個個偵探的房間、穿過巨大反響板,時而就近端詳周遭裝置,時而眺望遠方閃現影像。最後走下舞台、在觀眾席中瀏覽一個又一個散落各處的空間模型。過程中,冒現的光影與線索,都暗示並指引著觀眾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體驗、預備著待開啟的五感。

 

從閱讀偵探到洞澈偵探 

自陳是偵探小說迷的周曼農,童年就開始閱讀偵探小說、觀看偵探影集,著迷於兇手是誰、真相為何的解謎過程。後來逐漸發現,對她而言更重要的其實是每個偵探對於案件的執著。「為了追蹤那些蛛絲馬跡,偵探們被激發出的敏銳觀察幾近偏執,又或為了貫徹自身的信念,致使他們開始進入善惡混淆的狀態。」 

她對偵探的心理狀態與精神世界感到好奇,甚至覺得這些行使正義的人物,在性情古怪之餘,為了追查真相也不擇手段,像是偷窺、跟踪等接近犯罪的形式。此外,偵探小說為了帶領觀眾進入情境,行文描寫中不盡然是為了服務推理過程,而是有不少溢出的部分,譬如對於大自然與空間極具感官性的描寫。這讓她意識到,偵探小說其實很常跟沉浸的空間刻畫相互共謀。

 

精準計算與感官調度 

燈光和影像變化、聲音和語言流動、機械、物件和演員交替組裝……周曼農坦言,在這個名副其實的技術劇場中,能與一眾優秀的團隊共同打造出幻覺與場景使她安心不少。在確認好工作模式後,依據規劃好的動線,一個一個空間進行討論,「偵探學以偵探之名,希望觀眾穿過這些如夢和潛意識的場景時,成為自己的偵探,反饋出自己的想像與敘事…因此不能給予太多複雜的訊息,一旦要駐足下來停看聽,就有可能錯失移動的時機,訊息太滿、東西太多,會來不及吸收,所以以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內容來給予訊息,並以適度的留白,畫龍點睛的方式,讓大家可以自行去發展和串聯,才可能激發更多想像。」 

如此一來,在演出過程中觀眾需要接收多少訊息、每個環節的指令如何下達等細節都必須精準到位。「場面調度」在這裡不只是一個劇場中導演如何安排畫面感的用語,在如此的沉浸式劇場裡,更是攸關對觀眾身體與感知的調度。每個機械升降、影像投放的運動、聲光視效的改變,以及透過這些調度,讓觀眾的體感隨之張馳有緻,在放鬆與保持注意力的平衡下擁有更多體驗。而這些也都考驗著團隊的細緻合作,以及作為編導的整合能力。畢竟,每個指令的時間一旦有其增長或縮短,而任何環節的設計修改都可能牽一髪而動全身。

 

不同空間尺度的沉浸 

在《偵探學》的場景調度下,觀眾要如何遊走在不同尺度的空間概念裡,則要回到最根本的核心「沉浸」。周曼農提出兩點關於「沉浸」的想法,首先是「在外部擴張的同時,觀眾的內在也必須被擴張,想像、記憶、日夢…許多不明所以的感觸和擾動,和都有機會因此湧現。」另一方面,她提到現今人們身處極端後設的時代,「我們對影像、訊息的製造與變造極為敏感,總會後設性地思考這些是如何被製造。也因此,人們已無法滿足於只用單一視角看待事情,沉浸因此不僅是單純的、無距離的浸入,也同時讓觀眾在各種觀看的給予和引逗中遊走。」 

團隊將劇場建築與機械結構、物件轉化為空間的一部分,讓觀眾看到場景的同時,也看到形成場景的變化過程。對周曼農而言,有三種層次的空間尺度蘊含在《偵探學》中,首先是微觀的模型,觀眾如何藉由這些模型的引導,掌握到觀看的角度變化,並喚起另外一種對空間的想像與知覺記憶;第二層次則是發生在真實空間裡的所有事件;最後則是作品與場館的討論協商,如何以不同概念擾動正規演出空間,創造新的可能。

  

製作團隊

概念暨編導|周曼農

空間、機構設計暨新媒體技術統籌|張暉明

導演助理|吳子敬

作曲|劉韋志

聲音設計|劉文奇

燈光設計|吳峽寧

平面設計|楊士慶

服裝造型設計|林馨

空間陳設暨模型製作統籌|蔡傳仁

空間陳設暨模型製作|僻室

表演者|楊奇殷、吳立翔

劇照、演出錄影|唐健哲

製作人|藍浩之

執行製作|許沛青、劉東昱

舞台監督|陳正華

舞台技術指導|陳人碩

燈光技術指導|陳菲比

音響工程|賴韋佑

舞台技術人員|趙之邦、蔡璨鴻、雷陽隆、李亮瑜

燈光技術人員|羅宥倫、黃元泰、鄭悠、余承諺、邱立瑜、陳燕亭

音響技術人員|林銘倫、尹皓、邱家馨、楊世暄、劉邦聖

空間陳設暨模型製作|吳映竺、陳亮儒、吳紫莖

新媒體技術人員|廖祈羽、陳彥齊、林意翔、洪漾喆

委託製作暨主辦|臺中國家歌劇院

製作單位|巴洛克機器工作室

空間陳設暨模型製作|僻室House Peace

網頁設計|StudioPros 優仕創意

影片拍攝場地|全家便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