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痕》 《苔痕》

攝影 | 王勛達

《苔痕》 《苔痕》

攝影 | 王勛達

《苔痕》 《苔痕》

攝影 | 王勛達

《苔痕》 《苔痕》

攝影 | 王勛達

《苔痕》 《苔痕》

攝影 | 王勛達

  • 首展演/日期 2020.10.24
  • 首展演/地點 雲門劇場

苔痕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入圍理由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苔痕》嘗試透過舞蹈劇場的風格來轉化傳統馬戲相對較為薄弱的形象塑造與敘事結構。利用鷹架、汽油桶、鐵皮與水泥圍牆,佈置了勞力相對密集的工作場景,讓馬戲原本高張力的動作與技法,不再只是提供觀眾奇觀性的娛樂效果,還嘗試為馬戲提煉接近當代生活經驗的日常物件與動作新的可能性,並藉由生產情境的轉化成為敘事張力的來源。(主筆委員/王柏偉)


關於作品

《苔痕》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及支離疏製作共同合作,以FOCA位於社子島的排練場及其周圍環境發想,從一棟立於高牆及鐵門前的廢棄建物意象開始,透過劇場工作鷹架可攀爬、移動、阻擋視線等功能,表演者穿梭於其間,攀登其上又自由墜落,同時,運用各式雜技與馬戲的技巧、道具,上演一段段簡樸又繁複、難以界定風格的表演。透過雜技、馬戲和舞蹈劇場的身體動作與表演,描繪人們如何在回憶、失落、欣喜、憂愁之間游移。



藝術家簡介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成立於2011年,結合傳統文化、在地文化、街頭文化及劇場藝術,媒合各類表演型態,發展獨具一格的肢體語彙與表演風格,以創造屬於台灣多樣化的當代馬戲藝術為宗旨。團隊成員來自各種不同的表演領域,包括特技、雜耍、街舞、當代舞蹈、武術、戲劇等,為台灣唯一擁有超過十位正職團員的當代馬戲團隊,也是唯一自2017年起持續獲得文化部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年度獎助的馬戲團隊。

支離疏製作(Peculiar Man)創辦人田采薇與揚.莫蒙(Jan Möllmer)分別為現任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專職舞者,及現任希臘劇場導演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工作室表演者。兩人於2011年就讀福克旺藝術大學(Folkwa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時相識,並於2014年同為福克旺舞蹈工作室舞者時,展開共同創作。2016年以作品《The Man》獲第15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藝術團體提名。2017年至今受邀於德國境內及世界各國城市巡迴演出。

藝術家訪談

編舞 田采薇 (左)、揚.莫蒙(Jan Möllmer)(中)製作人 李宗軒 (右,攝影 呂國瑋 ) 

採訪及文字整理|許祐綸

位在臺北淡水河與基隆河兩河交匯處的社子島,外部環繞山河平原,內部多樣人文風土交錯。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排練場座落在島頭南端,從排練場二樓窗口望出,河面的波光粼粼納入眼底;一樓鐵皮大門面向河堤,牆面植物苔蘚攀爬,蔓生出如畫斑駁痕跡。若曾到訪劇團空間,則觀賞《苔痕》一作很難讓人不立即聯想起劇團的生活痕跡;馬戲演員們多年步步探索自身並奮力挖掘台灣馬戲樣態的努力,若思及社子島多年縈繞禁建與開發難題裡的生活情懷與人情紋理,一切似乎都有了更立體深刻的對映。


若馬戲技術不再是第一要件
《苔痕》是FOCA與支離疏製作(Peculiar man)的共同合作,FOCA與支離疏兩位核心成員田采薇、Jan Möllmer結識,在2017年開始從工作坊、團員的身體課程逐步培養默契,最終發展出完整製作。這並非FOCA首次的外部合作,2011年成團,2016開啟的「馬戲跨界三部曲計畫」,嘗試以跨界汲取異質精髓,《一瞬之光》將觸角探向當代劇場,《消逝之島》實驗視覺藝術裝置的可能,再到《苔痕》,劇團回歸自身身體與內在挖掘:若馬戲技術不再是第一要件,情感的挖掘傳遞又能有何種樣態?

「我們印象中或常看到的馬戲多較為開心,或最多是以小丑形式娛樂觀眾,而不是以肢體作為情感表達第一要件。」藝術總監李宗軒提及,他在支離疏製作過往作品中,看見舞蹈劇場背景裡以肢體表達的細膩質地,並邀請他們帶領身體課程,從團員個人特質而非技巧琢磨開啟相互理解,挖掘出不一樣的工作方式。田采薇與Jan Möllmer向來關注「人」的主題,花上心思了解劇團背景與形成經歷、團員性格,甚至馬戲表演型態在臺灣的處境及社子島議題紋理,考掘出主題。

「苔痕」一名既直接連結社子島位處城市邊緣的地理樣態與斑駁歷史,也指向在艱難環境裡生命力仍旺盛的馬戲現況。李宗軒直言:「馬戲到底是現代劇場、舞蹈或是傳統戲劇?還無法被明確歸屬範疇,甚至是政府補助上也是如此。我們演員從傳統馬戲、特技訓練脈絡出身,卻選擇很不一樣的路徑。我們不想只做純粹娛樂性演出服務,以固定一套手法到退休,更希望的是學習過程與挑戰的精神,嘗試問問看:當代馬戲在臺灣到底是什麼?這個題目,就是讓編舞者跟演員之間去挖掘這些事情。」


探見城市邊緣下的斑駁歷史
《苔痕》同時描繪了如此的幽微與不懈努力。從幕啓一演員在鷹架上孤單抽煙、驟然墜下,轉至五位男性的追逐、遊戲,共同面對困境、爭執、分離……。「以男性的角色來互相探討這些情感議題,其實是相對特別的。因為大家相對比較習慣隱藏自己的情感。編舞者有趣地挖掘了男人之間的情感表達,用他們各自擅長的馬戲項目表達。」傳統馬戲項目常見的鐵環、雜耍帽、雜耍球、高空大繩、水流星,被轉換為每位演員個性表達的媒介。馬戲裡技藝的「做」與「不做」不再是技術性的程度取捨,或是為概念化而勉力捨去醒目的馬戲符號;回歸到情感本質與身體表現,在細膩的體悟裡更能收放自如。

成團第十一年,歷經學習體驗、再從自身出發找到關注的形式與議題,FOCA對自身風格的探索尚未止步。若馬戲的傳統從動物演出再到人為主體的量化技藝表現,到當代馬戲,FOCA更要再探問現在和過去、未來的連結。「FOCA一直有挑戰、敢冒險的精神,也持續探問:屬於自己的馬戲的表演是什麼?在臺灣環境、社子島這土地,我們會長出什麼屬於自己的馬戲樣貌?」李宗軒說:「很希望我們也可以像苔蘚一樣有堅韌的生命力──無論外面的環境有沒有為我們而改變,我們都會持續找尋一個我們想像中的、令人感動的馬戲。這是我覺得FOCA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製作團隊

製作人:李宗軒
編舞:田采薇 、揚.莫蒙(Jan Möllmer)
執行製作:周盈婷、余岱融
舞台監督:郭芳瑜
舞台設計:鄭烜勛
燈光設計:王天宏
表演者:陳冠廷、趙偉辰、林聖瑋、胡嘉豪、徐岳緯
平面設計:Kunstlei Studio
燈光技術指導:王冠翔
舞台技術指導:楊淵傑
藝術行政:林願敏、陳亭伃
排練助理:何致霖、羅元陽
道具統籌:郭璟德
平面攝影:林政億、王勛達
動態影像:洪聖喬、李昆諺、陳冠宇
高空執行:鼎珈創意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