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攝影 | 李欣哲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攝影 | 李欣哲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攝影 | 李欣哲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攝影 | 李欣哲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攝影 | 李欣哲

  • 首展演/日期 2020.07.31
  • 首展演/地點 臺北試演場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2020臺北藝術節

林亭君、張欣、利安・摩根

入圍理由

充分運用迪化污水處理廠與臺北試演場的廣大空間,透過各個章節抽絲剝繭,探討「日月潭」與「水泥盒」扯上關係的脈絡。走出地下從屋頂進入排演場的乾淨空間,則呈現出具體而微的反烏托邦景觀。燈光、銀幕與盆栽營造的氣氛,以及觀眾離場後看到的淡水河景,都為此探討環境汙染與都市集體記憶之作,開啟了各種不同的想像。純放映部分的聲音與影像就已經魄力十足,張欣的現場演奏更令觀者驚豔。(主筆委員/黃大旺)


關於作品

新冠肺炎危機使世界秩序產生巨大影響,人類仰賴的社會系統停滯崩壞,本作以移動為結構編織的核心,深探人類隔離之概念,以及人類在孤立中為維持生命的建造,在自然與非自然的環境下建構身體感知空間的內外關係。作品以四階段的感官衝擊建構循序漸進的開展意識敘述,透過移動行走、擴延電影及傳感聲響演出,揭露一層層「自然」風景,與觀眾一起重新調節我們此刻的共同現實與未來。


藝術家簡介
林亭君(台灣),藝術組織lololol共同創辦人,熱衷研究太極哲學、人類認知程序和科技的進程,關注社會行為及傳播文化。近年來將其個人的太極武術練習與藝術創作建立對話聯繫,持續進行中的藝術項目《3C形意拳》是一套開源協作的新內家拳法,以互動開發方式收集大眾與數位科技物之間的身體經驗與關係。長期項目「未來道」2017年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啟動,作品以實驗性的藝術實踐重新思考古今身心技術。

張欣(加拿大),藝術計畫lololol的共同創辦人,其聲音作品像是剖開的生命體,暴力且脆弱,裸露地展現內部運動中情緒、力量和道德之間的複雜關係。受斯賓諾莎和道家哲學所影響,將身體視為一個持續被情感彈奏的樂器,進行中的計畫以聲音的角度理解亞洲醫學系統的身體詮釋。目前協力進行的Future Tao項目關注於道思想所發展的身心技術之當代面貌。

利安.摩根(Liam Morgan),1982年出生於加拿大,視覺藝術家、電影攝影師、曼谷雙年展發起者之一。他以帶有介入與斷裂感的手段創作,其作品往往具有干涉主義意味,作品以光為主要媒介。2002年於清邁大學開始接觸政治學、人類學與都市發展研究,並輾轉進入藝術領域,其後加入Images Asia行動主義紀錄片團隊,並定居於曼谷。


藝術家訪談
藝術家張欣(左)、 林亭君(中)、利安・摩根 (Liam Morgan)(右)| 攝影 呂國瑋 ( 片子國際) 

採訪及文字整理|馮馨

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蔓延速度之快迅速影響了全球的日常,在眾多改變中,《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以隔離狀態為作品發想的起點,透過移動編織演出結構,討論在自然與非自然環境下身體的感知差異,以及身體對應內外空間的關係,並由這樣的當下狀態延伸,思考未來。 


走入身體之中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最初命名來自於團隊曾經前往名稱為「日月潭」的科技產業會議室之中,張欣說:「原先以為離我們很近的自然與風景名勝,在此竟成了另一種想像」,經歷針對疫情狀態與作品概念的討論之後,因而以此為題。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恰巧位於臺灣中央,對林亭君來說,也宛如丹田位於身體的中央,如同在這件作品中他們不斷討論的內外相對關係與身體意象。

團隊以身體意象思考演出結構,將臺北污水處理廠比喻為身體,演出的過程猶如帶大家走入身體的消化系統中,去刺激觀眾的身體感官感受,進而帶出「世界做為一個身體」的隱喻。在疫情狀態下,以往熟悉世界的狀態不再正常運轉,許多事情因為疫情停滯,我們該怎麼面對這樣的狀態?而當這種狀態在未來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時,我們又該如何找尋另一種共處的方式?


以移動編織結構
整場演出雜揉了許多元素,以移動串起不同的段落,並藉由觀眾的行走經歷帶出不同身體感官上的體驗。

演出由領路人打開第一扇門而開始,帶領著觀眾進入臺北污水處理廠,廠內的大型機械運作聲、溫度、溼氣還有強烈的氣味,在行走的過程反覆地推壓著觀眾,這樣的狀態在眾人終於往上行走,打開第二扇門進入公園時,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成為觀眾最直覺的欲求。

在行走過公園走入試演場內空間時,偌大的銀幕投射著叢林路徑的畫面,觀眾各自找尋一個角落窩著,此時觀眾剛剛不斷移動的身體像是消失,只剩下意識隨著影像中的女主角不斷在場景中移動,女主角在不斷的場景中轉移終於找到屬意的植物,將其挖起,畫面的最後停留在森林中的紅色水缸。接著銀幕後方的門打開,此時透出紅光的空間也宛如影片中的紅色水缸,觀眾走入其中可以發現不少影片中的元素出現在空間中,各式植物、持續播放的影像、真實的紅色水缸與Liam Morgan控制著紅藍光的旋轉燈光裝置。觀眾的身體重回了一種自主狀態,或移走探索空間,或於不同銀幕中聚精會神緊盯著畫面,或圍繞聆聽著張欣透過水缸、植物與控制器的聲響演出。在這個空間中,一切的事物都在一種持續不斷運轉的狀態,在這擁有許多植物盆栽的人造空間中,似乎自成一個體系運作。

張欣提及這樣的內外空間移動安排,其實是來自於疫情狀態進行隔離時的感受,人失去了移動的自由,長時間地待在一個地方,缺乏環境對於感官上的刺激,好像也喪失了對於方位、對於自我與空間的定位認知。移動之於人們,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行動,也是不斷感受自我與環境間的確認。


回到現地與現世
在演出的最後,空間中銀幕畫面內的女主角揹著植物到了河岸,空間的門再度打開,引路人帶著觀眾往外走去,穿越公園,來到了瞭望台,觀眾即可發現電影畫面中最後的景象,即是在此。

走進污水處理廠,踏上公園,又再走入室內空間,最後走出來到河岸一旁,觀眾像是在演出中經歷了一場旅行,在內外之間、人造與自然間不斷穿梭,在這種不斷刺激觀眾感官的一個狀態下,林亭君以穴道來形容,像是帶著眾人到達每一個穴位進行感官刺激,擴大觀眾對於環境的意識,在自然已成為一種隱喻的當今,重思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


製作團隊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為林亭君、張欣與利安・摩根 (Liam Morgan) 的合作作品

依出場順序:
林亭君:湖
白濟豪:樹
沈芯如:San
陳俊良:大個子
張欣:張欣
製作人:廖芝涵
影片製作人:利安・摩根 (Liam Morgan)
編劇:利安・摩根 (Liam Morgan)、張欣、林亭君
劇場指導:鄧富權
影片導演、攝影與剪輯:利安・摩根 (Liam Morgan)
聲音作品創作:張欣
舞台技術執行:朱家聖、盧胤沂、李迪權
影片副導演:雪克
第一攝影助理:陳柏叡
第二攝影助理:裴佶瑋、陳晧堯
影片後期製作:丁肇輝
視覺效果:呂永峰、郭俊麟
擬音:利安・摩根 (Liam Morgan)、陳世瑋、Alex Boyessen、Hjalmar Hjorth Boyesen
其他錄音:Alex Boyessen、Hjamlar Boyessen、陳世瑋
擬音剪輯:利安・摩根 (Liam Morgan)
特別感謝:梅書豪、李元禎、黃琳惠、黃聖凱、李宜庭


相關評論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