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CK

攝影 | CK

攝影 | 林守晟

攝影 | 林守晟

攝影 | 林守晟

  • 首展演/日期 2019.03.22
  • 首展演/地點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烏梅劇院

《八八》2019 相遇舞蹈節

林廷緒

入圍理由

《八八》源自編舞家林廷緒在踏察甲仙鄉之後,對生命消逝與存在的叩問;也是尋覓與創痛共存的可能,以舞作形式呈現的超拔儀式。三位舞者的演繹爆發力十足,舞蹈身體時而宛若受神秘力量由內而外地驅使震動,時而因外在力量無情壓迫下彎折纏繞。現場擊樂與電子聲響能量強大,撼動觀眾的聽覺與體感。這是一齣在觀賞後即使經過相當時間沈澱,卻依然後座力強勁的舞作。 (主筆委員/陳宜貞)


關於作品

編舞家在踏察高雄甲仙鄉小林村後,連結田野訪察、實事與民間信仰祭儀,以2009年莫拉克風災山崩洪水以致小林村滅村的災難事件敘事,以及超渡無主孤魂的拔超法會祭祀,融合當代舞蹈、現場電子樂/聲音、現場擊樂與舞臺裝置,透過三位表演者的身體,演繹對亡者與靈魂的想像及拔超法會的轉譯,也納入風災倖存者之獨白,以當代創作轉化對存在與消逝的反思,對土地、生靈的感念與感激,以及人們對自然無情的苦澀與難言創痛外,所傳達生命中堅韌的力量。


藝術家簡介

林廷緒,出生於高雄,林廷緒工作室創辦人/藝術總監,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近年作品鑽研臺灣民間信仰文化,探尋臺灣草根性之素材做為創作題材方向。歷年編創發表作品包括《紅頭裡的金烏雲薦》、《八 八》、《一個不存在的身體》、《沒有人記得的事》等,並受邀於國內外多個藝術節與展演平臺發表,包括「相遇舞蹈節」、「三十沙龍」,以及西班牙MASDANZA加納利群島國際當代舞蹈節暨國際編舞大賽、日本YDC橫濱藝術節暨橫濱舞蹈大賽、韓國首爾國際編舞節(SCF)、日本福岡舞蹈藝術節(FDFF)、中國廣東現代舞周等。


藝術家訪談

編舞家 林廷緒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採訪及文字整理文/許祐綸

佛道信仰中,拔超法會是為逝者所舉行的祭儀,在不同儀軌法事中,為亡者拔度超生,渡化生靈脫離漫漫冥路,重生彼界淨土。

林廷緒對這類儀典並不陌生。高雄出生,親族淵源與民間傳統信仰密不可分,他既耳濡目染,也充滿提問。踏上當代舞蹈編創的林廷緒,近三年開始以表演藝術展開對民俗文化的探索,三人舞作《八八》,便緣起一場莫拉克風災逝者的超渡法會,用當代舞蹈詮釋儀典,探觸亡者孤魂樣態,同時思索著消逝與存在。


以訪查開啟的創作進程

 2017年,林廷緒完成探索乩身題材的雙人舞《一個不存在的身體》,思考著後續題材。當年下半,出家母親在高雄杉林鄉舉辦法會,超渡河邊罹難者,他因故未能參與協助,心感未竟,然而地緣連結,想起鄰近的小林村:2009年,莫拉克颱風襲台,中央山脈南段獻肚山在連日豪雨中崩塌,挾帶洪流土石,將山腳的甲仙鄉小林村落覆滅,帶走462位村民生命。十年過去,倖存者已分遷三址重建,獻肚山流下石塊堆砌成碑,與祭祀公祠在原址側邊高地,遠望過往家園。

林廷緒以此為題材,開啟《八八》創作計劃。而作品核心圍繞民俗文化的超度齋祭,發展舞者身體同時,需以訪查累積更全面的感知。他收集材料的歷程,包括實地觀察「觀落陰」裡的生死對話,也在中期前往小林重建社區,訪問倖存者的不同生命故事。因緣際會,2018年秋天,母親在小林村遺址為風災亡靈舉行的大型拔超法會,林廷緒參與其中,獲得強烈的經驗衝擊,作品亦得到更直接的具象素材。

他回顧,拔超法會於小林公祠開始,由清晨至下午,經文唱誦不斷、繚繞山谷;直至午後,紙紮龍型法船運抵會場,道士法師鳴擊鑼鼓迎接,此時神明降臨乩童肉身,揚舉召魂旛,送請小林亡魂牌位登上法船;鑼鼓不息中,眾人隨法船步行至村落原址;最終,火把點燃,法船、牌位與紙紮法器燒化的灰燼於山谷飛散,如祝願逝者苦難風逝、生者悲懷縹緲遠去。


以當代舞作轉譯傳統祭儀

 法會參與歷程成為舞作發展軸心,也為編創者與這場風災的相會找到適當切口。林廷緒結合訪查體會與自身想像,交錯編創為作品段落結構。舞作首段,即以拔超法會的迎法船儀式為素材,聲音設計顏晟文的電子樂鋪陳雨滴水聲,洪于雯的現場堂鼓擊樂接以壯闊節奏拉開序曲,此時舞者謝宛霖、文韻筑、凃立葦彎身緩步入場,隨強烈節奏逐漸快速擺動。待擊樂稍歇,雷雨聲襲來,舞者緊臨彼此,從站立到堆疊、於地面舞動再至扭曲糾纏,隱喻亡者孤魂掩埋土石下的意象。接續,舞者身體漸趨輕盈飄逸,如靈魂脫離肉身後飄蕩;其後燈光轉紅,雙人舞繼之,舞者以不同層次力量驅動身體,演繹亡靈附身肉體的乩身,堆疊出強大的情緒渲染。

舞作至此進入節奏轉換,小林村倖存者周金源走上舞台,獨白其經歷;一旁舞者獨舞即興,身體形同周金源言語延伸,猶如佛道樂音繚繞,也令人聯想「觀音」字義上、「觀普世音聲」的悲懷。舞作最末,三舞者從緩動的肢體流轉漸漸鋪展,最後繞圓奔跑於招魂幡意象的龐大布條裝置下,讓觀者遙想法會終了時,靈魂隨法船焚燒灰煙飄遠消逝,終得昇西方極樂。


從生者尋覓存在能量

 《八八》從對民俗儀軌的探索為創作軸線,談的是生命的消逝,但除了深刻注視生命終末與餘後,實更懷有對生者的敬意與生命力量描刻。林廷緒坦言,舞作重探龐大苦難場景,創作過程不免面對諸多自我檢視,「可是和倖存者談話,聽他們談著沈重的故事,卻感到每位活下來的人,都是份力量。我的作品,就一直在找這個東西。」

天上人間,逝者遠去,而生者努力將日子延續;這直面生死,以當代舞蹈所轉譯的傳統儀典、土地故事,終究意不在悲情回顧史事,而是將創作歷程中體悟的、關於存在的能量,透過舞作向觀者誠懇傳達。林廷緒磨礪出意志,提醒自己莫忘初心,務要創作踏實、窮盡環節;終究,民俗傳統從土地長出厚度,而藝術的探索,亦須虔虔而行。

 

製作團隊

創作者:林廷緒
表演者:謝宛霖、文韻筑、凃立葦、周金源(八八風災倖存者,小林大武壠族後裔)
現場電子樂/聲音:顏晟文
現場擊樂:洪于雯
燈光設計:藍靖婷
舞台設計:趙鈺涵
服裝設計:楊碩耘
協 力:楊雅鈞、大滿舞團、陳欣瑜


相關評論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