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陳藝堂

攝影 | 陳藝堂

攝影 | 陳藝堂

攝影 | 陳藝堂

  • 首展演/日期 2016.05.13
  • 首展演/地點 雲門淡水劇場

我知道的太多了

劉冠詳

得獎理由

《我知道的太多了》讓人在死之幽谷中看到生之勃然。編舞家從個人的死生經驗中跳脫,觸及了人類永恆的宿命議題,展現了近乎癲狂的祭典儀式下的理性、冷靜與縝密,讓觀眾在迷狂的景象中看到精神的昇華。

編舞家以極具原創性的肢體語彙和單純的舞台元素,創造出豐富而抽象的舞台意象。尤其使用其母親生前的對話錄音,經由處理、剪輯、轉化,成為聲效/音樂的一部分,強化了舞台的戲劇張力。三位表演者極具爆發力,同時具有豐富的質感與層次,令人激賞。


入圍理由

極簡的舞台上,白地膠裁切成不規則的矩形,如失去平衡之人生處境。左舞台後方垂著一大塊白色布幔,編舞家劉冠詳十分巧妙地運用這塊布幔,時而如放大的床單,時而成為幽閉密室之帷幕,時而成了光影效果之介面。劉冠詳用錄音方式記錄下與母親生前的對談,通過整理剪輯,成為舞作的軸線。表演者林祐如與簡晶瀅以出神入化的身體表現,駕馭著各自的角色與作品主題意象。 這是一個注定無法取悅觀眾的作品,卻讓人在死之幽暗中因愛而看到生之勃然。編舞不僅藉此找到了心之安放所在,渡化了亡母的靈魂,更重要的,從個人的死生經驗中跳脫,觸及了人類永恆的宿命議題,展現了編舞家在癲狂祭典下的理性之縝密與冷靜,讓觀眾在迷狂的景象中看到精神的昇華。(主筆委員 /張曉雄)


關於作品

《我知道的太多了》以編舞家劉冠詳於安寧病房照顧癌末母親時,錄下種種聲音素材為發展線索,將傷痛記憶打造成舞蹈創作。劉冠詳、林祐如、簡晶瀅三位舞者輪流飾演母親、人子、死神或死亡、病痛的隱喻,在台上以獨特姿勢、律動及身體質感,建立一條通往生與死的連結管道。演出從「小我」情感創傷出發,關懷「大我」面對生離死別的惶恐或傷痛;演出全程配合錄音內容如「我第一次帶你看電影」、「我第一次打你」病榻前親密母子對話、生命回憶或家族故事,直至最終母親因病幾近全盲的幻覺夢囈,毫無隱藏全然傾瀉給觀眾,深情卻不濫情,帶觀眾一起進行一場重回子宮、再次長大的時空歷程。


藝術家簡介

劉冠詳,目前為獨立編舞家,2017 於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製作《棄者》,2017~2018 獲選雲門創計畫支持,2016《我知道的太多了》成為亞洲首次入選歐陸年輕編舞家網絡平台(Aerowaves Spring Forward)之作品,2011~2016年與驫舞劇場合作,是劉冠詳的重要創作時光。在驫舞劇場的創作有:2014《英雄》入圍第13屆台新藝術獎,並廣受邀演。2015《兩對》並受邀參加首屆墨西哥藝術節、2016 在驫舞劇場全新製作《我知道的太多了》,入圍第15屆台新藝術獎。除此之外,劉冠詳也參與創作2015 「松菸Lab創意實驗室」 編創《野外》,提名第14屆台新藝術獎,並獲「2016台北詩歌節」閉幕演出邀演 ,2013 受邀導演「台北室內合唱團」作品《合唱無設限IV》,提名並入圍第12屆台新藝術獎。劉冠詳曾獲金舞獎最佳編舞/Myfone文學二獎。


藝術家訪談

編舞暨音樂設計 劉冠詳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母親入住癌末安寧病房期間,日夜照護的劉冠詳錄下病榻旁的母子對話。起初只是為了留念,彷彿母親仍在耳邊親暱叮嚀,要他不要害怕,勇敢活下去。短短數年間父母雙逝的劉冠詳,從母親留下的隻字片語得到力量,他挺起胸膛,以創作面對創傷,舞作《我知道的太多了》,闡述母子關係,也深入探討「生死」本質。

來自南投鹿谷的劉冠詳,是家中務農的獨生子,從小愛玩,國小到國中因為交女友、上網咖、打群架,在台中、南投間來回轉了八次學, 一九九九那年遇九二一大地震,家裡房子半倒,成了九二一受災戶,突然了解「一家三口平安就好,第一次學勇敢!」劉冠詳說。

雖有歌星夢,但自認個頭不高不帥,光愛做夢。高中念私校資訊管理科,讀三天就休學,老師塞給他中華藝校傳單,他沒概念地就去唸了。初進藝校上理論課,看全班趴睡和國中班時一樣,看來前途全無長進,正準備放棄,卻被葉亮伶老師抓去舞蹈班,他回想當時會接觸舞蹈,百分百是被女生吸引!第一次看到跳芭蕾舞的女生,滿腦子想加入,母親聽到跳舞也可以進入國立大學,眼睛一亮,從此踏上舞蹈之路。

第一次練舞、看鏡中穿舞衣的自己,彷彿看到從外星登陸地球的異型,「我之前只知道芭蕾是一種舞,哪知道要穿緊身褲!」他沒功底,卻對旁人揶揄嘲笑充耳不聞,因為從小父親便教他「打架,可以打,輸了就別回來」。某次編舞比賽,不識編舞卻熱愛即興的他,自問「生活有啥」?第一個想到的是宿舍髒亂,讓人渾身發癢,於是他編了一首配合「布蘭詩歌」序曲抓癢的舞,一舉奪得首獎;隔年再報三支舞,抓癢延續、古典芭蕾、聲響實驗,居然包辦了前三名。

一個沒有功底的編舞奇才,就這麼跳進了台灣藝術大學,大三那年,家裡接到從中國大陸打來的電話,說在昆陽工作的父親心肌梗塞,他立刻向母親借錢飛去,看到最親密、最威武的父親竟如此虛弱,他壓住害怕,面對繁複手續,一關一關疏通,終取得回臺就醫的登機證明。下飛機送醫前父親還算清醒,「我才剛回家睡覺,醫院就打來通知噩耗。」隔年,2015年,母親因頭痛送醫,卻被宣告已是癌末,入住安寧病房;失怙的獨子為母親清理便溺,「潔淨私處時我心想,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一家三口從此將只剩下他,當然要勇敢。

讀台藝大時,劉冠詳認識驫舞劇場,受其影響甚深。初進驫舞劇場排練新作《繼承者》的排練場,自我介紹時他脫口說出父親離世故事,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勸他創作療傷,於是有了舞作《英雄》;母親住院直至離世期間,也是舞團夥伴一路做他的精神支柱,讓他收拾心情,專心創作《我知道的太多了》。孓然一身,劉冠詳格外珍惜驫舞這個家,「真的很感謝武康、威嘉和舞團,因為有他們,我才能走到今天,我所有的創作方法都是在這和大家一起摸索、累積和學習的」。他也感謝一路上如林懷民老師等人的提攜和協助,讓他能完成創作,甚至帶作品出國巡演,「感覺像帶我媽出國,滿棒的」。

「我想把親情放進舞作,追求跟觀眾更強的連結。作品如何讓觀眾共感?當沒有語言,光憑身體無邊無際的可能擺在眼前時,如何和觀眾心理戰?這是我們創作者要負責的。」人都有父母,終有一死,不需理論基礎、知識背景也能理解;台上慘白布幕,病母囈語搭配舞者呼吸,舞姿呼應母親生前如雕像般扭曲荒誕的模樣,成長與死亡並行不悖,記憶與幻想共鎔一爐,無以言狀卻肌膚靈魂共振,生命中最深處最重要的也隨之抖震。從自身經驗取材卻不濫情,劉冠詳把自己全然獻身,觀眾來不及思考,只能共感生命無常,一起勇敢。


製作團隊

編舞暨音樂設計:劉冠詳
舞者:林祐如、簡晶瀅、劉冠詳
執行製作:陳芓伃
燈光設計:劉家明
音樂執行:江佑倫
燈光執行:藍靖亭
影片設計:陳冠宇
攝影紀錄:陳長志、 陳藝堂、 劉冠詳
平面設計:李尋歡


相關評論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