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13.09.14-12.29
  • 首展演/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

歲月/照堂 : 1959-2013影像展

張照堂

入圍理由

張照堂在戒嚴時代所拍的相片,完全反映了當時年輕人的虛無、蒼白的心境,壓抑的社會氣氛中,年輕人並沒有出口,只好沉重的惡搞,製造荒謬的幽默,以為百般無賴、輕描淡寫地化解。在戒嚴的宰制下,張照堂真正找到方法,深刻的表達了當時的社會,在台灣藝術史上,應屬空前。 (主筆委員/李俊賢 )


關於作品

本展覽是張照堂創作生涯首次完整回顧展。展出自1959年創作至今的400餘件攝影作品(包括攝影原作、印樣、未經發表的肖像系列、數位相機及手機拍攝的組構影像系列);8部紀錄片與電視影片;同時以「展中展」形式重現張照堂在1960年代參與「現代詩畫展」及「不定形展」等深具實驗開創性的前衛裝置作品;此外尚有手稿、繪描、塗鴉、札記、拼貼等檔案資料,以及張照堂主編台灣攝影家系列出版品的稿件、書籍與影展海報。

展覽依創作時序及作品內容,共規劃六項主題,包括:「少年心影」(Images of Youth, 1959-1961)、「存在告白」(Existential Voices, 1962-1965)、「裝置/塗鴉/原作」(Installations, Scribblings and Original Works, 1966-1986)、「社會記憶/內心風景」( Social Memory / Inner Landscapes, 1970-2005)、「數位發聲」( Digital Quest, 2005-2013)與「歲月容顏」(Faces in Time, 1962-2013)等,詳盡呈現張照堂的影像美學與特色,與在台灣攝影與影像發展脈絡裡,承先啟後的開創位置與深遠影響。

本展覽幾項創新特色,首先在於涵蓋時間綿長,規模範疇宏大,實為本地展覽之少見,包括台灣1959年至今,長達半世紀的社會紀實影像;其次,本展聚焦但不侷限在張照堂廣為人知的「攝影家」定位,而是以其視覺創作及美學思維為主軸,試圖全方位呈現張氏在各領域的藝術成就,尤其是在實驗錄像/紀錄片領域較少為人知的前衛先驅地位,故不以「攝影展」為名,而是定位為較具廣泛、延伸意義的「影像展」;第三,本展大量呈現創作者多年累積的諸多珍貴手稿、文件、印樣、札記、影像拼貼,跳脫出傳統只以「成品」角度思考的展示思維,進而呈現出影像創作的「檔案化」累積與思維過程,以及台灣視覺藝術發展軌跡的一個歷史切樣。

藝術家簡介

張照堂,攝影工作者,曾服務於中視、公視籌委會、超視、台南藝術大學等單位。自1959年開始拍照,曾在國內外舉辦多次個展、策劃群展及系列紀錄片節目。1999年獲頒文建會第三屆「美術類」國家文藝獎,2011年獲頒第三十屆行政院文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