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一隅

展場一隅

土砂災害類型-土石流侵蝕段U形谷對照正常高山V形河谷-梅嶺大橋

莫拉克‧南沙魯

火山橋--緊鄰旗山溪之砂石場被火山橋土石流及旗山溪洪水夾擊破壞

  • 首展演/日期 2013.01.19-02.17
  • 首展演/地點 海馬迴光畫館

莫拉克

陳伯義

入圍理由

陳伯義的創作,將其水利、攝影兩項專業結合並用,從他年初於海馬迴光畫廊「莫拉克-陳伯義個展」,到關渡美術館邀請的跨年個展;前者展出內容包括莫拉克風災於高雄市那瑪夏區南沙魯部落地貌造成不可復的毀壞,除了像一幅抽象畫般,在鏡頭前宛若謐境的災後「風景」,陳伯義同時以文獻呈現他多年以來在南沙魯的田野調查資料,透過他的水利專業與有如廢墟中靜物寫生的影像,讓觀眾了解這是一場由人禍加持的天災。於關美館個展中他首度呈現多年前累積的田調工作:「紅毛港遷村實錄」,除了文獻之外他更進一步的處理物件,以宛如博物館的視覺,展陳在那裡曾經有一群人世代存活的證據。藝術家以創作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殷懇及其自我邊界的躍進,讓人感動。 (主筆委員/胡永芬 ) 


關於作品

本計畫為陳伯義在海馬迴藝術空間展出的第二次個展,透過科學、理性且知識層面的災害資訊來討論台灣在面對自然災害該有的應對。其中新作內容為陳伯義在八八風災後,對於災區的影像創作,藉由將歷史災難史詩化,並透過無助的沈默訴說這座島嶼巨大的創傷記憶。

對創作者來說,如何在工程科學與藝術創作兩個領域間建立一個書寫模式,將生硬的災害踏勘轉變成深刻的環境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藝術家簡介

陳伯義,1972年生於台灣嘉義,1999年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畢業,曾參加2008年「不設防的城市:藝術中的建築」在台北市立美術館、2011年「故事顯影-當代台灣攝影十人展」在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年「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藝術」在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年「台灣報到-2012台灣美術雙年展」在台灣美術館、2012年「Different Dimension」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市立美術館、2013年「交叉口‧異空間—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展」深圳何香凝美術館,也曾從事過攝影教學及策展等工作,專長為攝影及海洋工程,作品曾被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及私人單位典藏。目前就讀於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