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13.08.03-09.01
  • 首展演/地點 鳳甲美術館

New Work Project | 新作輯 - 牛俊強、羅智信創作計劃

牛俊強、羅智信

入圍理由

牛俊強X羅智信共同發表的創作計劃《新作輯》,兩位藝術家分別挑選對方過去的作品,然後再創造一件作品跟所挑選的對方作品產生各種對話關係,完全是一場兩個充滿才能與意志的藝術家之間的文攻武鬥,精彩、嚴謹、而又處處迸爆意外的火花,並完成了比策展更策展的厲害呈現。

年輕的藝術家們看穿了生態中策展主流權力的怠惰、僵化、貧弱、與裝腔作勢的虛矯,但他們卻又精明慧黠地完全無意迎上去攖其鋒,而是以充滿才情與技術含量的身段,看似謙遜,其實自尊而高明地展現自己--《新作輯》的兩位藝術家有意識地化被動為主動,將「個展」巧妙地升級為「策展」版,對於主題更為入肉深化。這種趨向也使得藝術家重新拿回了本該所屬的獨立發言權。 (主筆委員/胡永芬)


關於作品 

從接收刺激,衝撞、拆解與重組,這連鎖效應是創作過程的必經之路。這使得我們更容易想像兩位藝術家在此創作計畫的交會點,自展覽名稱所開展詮釋權的混亂場景,並試圖藉其展示此計劃實驗的意圖: 「靈感存在嗎?」、「藝術家如何工作的?」、「藝術家自我的風格化過程重要嗎?其有無限制?」和「在藝術之外,各自關心的是什麼?」
在「 New Work Project | 新作輯」裡面,兩位藝術家各自挑選了對方三件品舊作,經過歷時超過一年的討論與溝通,重新進入對方的創作核心,以自己的方式創作三件「全新舊作」。在一個「計劃」的絕對前提之下,展覽被賦予了穿透作品的指令,散射出創作本身的光譜。當觀者走進展覽時,看見12件作品,共享6個標題。這些重新閱讀並再製的作品,產生的「新」作,是否只是轉換了材料和手法?或其中有更深層的訊息藉由另一位創作者挖掘並展現在觀眾面前?或者,在創作概念與內容的一致前提下,這兩件作品,是否真可能為「同一件」作品?


藝術家簡介

牛俊強,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從事當代藝術創作,媒材多以影像為主。目前工作於台北,為實踐大學和元智大學兼任講師。

牛俊強近期作品多以生命經驗出發,並且與參與者共寫敘事歷程。在這樣創作過程中,他探討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不可見的交會、個人到群體的生命意識。他在其中也抵抗了物質性的消解,和單一視覺性的創造。

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短片競賽、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NY Art Fair-Urban Illusions 、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電影節、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節、北京夏日數位娛樂節、澳門VAFA藝術節、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展覽。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

羅智信,1984年出生於苗栗。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視覺藝術家。創作包含雕塑、錄像與攝影等複合裝置。目前工作與居住於台北。

羅智信的創作多取材自生活中的日常物件,以幽默的口吻試圖對於「現成」進行翻轉,並從那些物之中,挖掘來自生活中無意識的創造,與隱匿的身體軌跡。近期熱衷於探索那些消融中與不穩定的物質,其脆弱、無法保存的特質為作品提供了某種當下的動能。

其最近個展與聯展包括:from one to all,科元藝術中心,台中,2012;時代破褲、口袋炸彈,南海藝廊,台北,2009;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2012;紐約遊歷計劃,關渡美術館,台北,2012;新作集,鳳甲美術館,台北,2013;與2013 Queens international,皇后美術館,紐約,2013。羅智信於2013年出訪至東京Tokyo Wonder Site與紐約ISCP進行了各為期三個月的駐村計劃。其作品曾於台灣、日本、巴西與美國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