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13.09.05
- 首展演/地點 文山劇場
李銘宸《Dear All》 ──2013新人新視野
李銘宸
年度入選獎得獎理由
以垃圾為物件,搬演我們的日常生活,演員在舞台上,若有似無的表演,讓意象不斷翻轉,隨著劇情歇斯底里的發展,舞台上的垃圾也不斷增生,反應出我們彷彿被不斷廢棄化的人生。李銘宸玩弄舞台的記號,創造出獨特的劇場風格,為台灣表演藝術開創嶄新的形式,表達對環境和人文的社會關懷。
入圍理由
《 Dear All》以「物件劇場」的形式,創造一個垃圾的空間,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見當代的物質生活。
宛若八點檔的夜市人生,故事背後延展出畸零、背叛、傷痛、死亡等情狀,描摹「親愛的我們」可悲可情的多面。導演善用翻轉、重寫的手法,前一刻看似正常的關係,下一刻忽然反面化,荒謬與笑點並置;最精彩處在於,導演透過集體即興手法連番翻轉層層關係之餘,也將道具、舞台「即興化」,類似垃圾的物件因而布滿舞台,這些物件同時成為視覺意象,直指一幅垃圾拼裝的物質人生。《Dear all》可看做八0後青年世代小劇場工作者善於將語言、劇情、結構「解構化」,對語意、記號學駕輕就熟;就《Dear all》來說,不只玩弄反面手法,也試圖深入社會底層或生命幽微暗影,讓我們看見青年世代面對社會真實不迴避的態度。 (主筆委員/紀慧玲 )
關於作品
《Dear All》以簡便及機動性高為舞台使用原則,意圖結合大道具的使用延伸組合意象,發展成為眾多大小雜物、物件容同的垃圾回收集合場。同時利用劇場的觀看與空間特質,發展類劇情的作品脈絡,以庶民生活娛樂及場景環境如:飯後新聞娛樂節目、大特價花車Shopping、三五好友夜唱喝酒、抗議集會場合、病院家屬探視、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做為演出進行的主要場景,結合如同垃圾場一般的視覺場景,以劇場魔幻的表演狀態或是空的空間之物件借代,展演所有習以為常甚而無感的生活景觀與通俗經驗。意圖反映人在流於娛樂化或扁平的情感溝通媒體與真實際遇之間的可能體現。
演員在舞台上,若有似無的表演,讓意象不斷翻轉,隨著劇情歇斯底里的發展,舞台上的垃圾也不斷增生,反應出我們彷彿被不斷廢棄化的人生。
藝術家簡介
李銘宸為風格涉核心創作。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導演。作品多發展自物件及場域,以集體即興創作之方式,並置或賦予其視聽文本,關注空間質地及材質與人的關係。劇場導演作品包括《漸慢》、《超人戴肯的黃金時代》、《不萬能的喜劇》、《歡樂年華》。
製作團隊
導演 : 李銘宸
演員 : 李祐緯、陳有銳、劉育松、吳立翔、陳煜典、江敘慈、胡書綿、陳以恩、尹宣方、楊智淳
舞台監督 : 李瑋倩
舞台設計 : 陳冠霖
燈光設計 : 賴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