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12.11.19
- 首展演/地點 台北水源劇場
黃翊與庫卡
黃翊工作室
入圍理由
《黃翊與KUKA》是黃翊精研舞蹈與機械共舞的重要轉捩點作品,從動作出發,將人體與機器的動作,巧妙結合為俱有情感的「雙人舞」。看似前衛,其實相當典雅。黃翊透過研究KUKA工業機器,構思及編創他與KUKA的動作可能性。自己再將電腦程式寫定,經由與KUKA不斷排練,最後在自己設計的舞台上,兩者共同演出。其中選用的音樂節奏──無論是熟悉的Arvo Part 旋律, 小提琴家海菲茲(Heifetz)演奏的 巴赫古典音樂,甚至是單純出自KUKA移動中的機械聲響──均與動作緊密扣合 。再加上兩盞由上照射下來的移動式燈光搭配下,呈現了一場溫馨的小品,彷彿帶領觀眾經歷一場邁向未來藝術趨勢的新方向。 (主筆委員/林亞婷 )
關於作品
《黃翊與庫卡》是年輕編舞家黃翊小時候的夢想,一直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像小叮噹一樣的機器人,最後反而找了工業機器人一起跳舞。他發現因為工業機器人在動作時的精確感,和在跳舞時對自己的要求很像;跳舞時會幻想著自己的身體會發出一些聲音以及數據,甚至可以影響、變化環境。
黃翊說:「工業機器人除了動作精確外,它的身份是一個工具,我其實也是一個公司、一個團體的工具,所以在和庫卡工業機器人面對面時,我有一種面對鏡子的感覺,看著庫卡就像看著自己一樣,所以我決定讓庫卡模仿我的動作,我也學習庫卡的動態,讓自己的身體更機械化。」這也許是亞洲第一個人類與工業機器人共舞的作品,也是台灣藝術家與國際頂尖科技公司藝企合作、互惠的成功範例,此作的科技難度與突破也超越國際上許多科技表演之作。
藝術家簡介
黃翊,極富潛力的年輕編舞家,藝術實踐包括編舞、錄像、攝影、裝置創作,其結合影像和肢體的能力,是林懷民口中「可怕的孩子」。於2010年獲丹麥跨界連結舞團舉辦之第3屆國際編舞大賽第2名以及獲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表演獎首獎。《SPIN 2010》入圍該年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作品。
黃翊工作室+創立於2010年,創作模式有別於過去大眾對傳統舞團的定義,作品高度的科技研發比例,使黃翊工作室+的製作常透過多年研發、分階段發展的形式逐步完成。雖然製作過程耗時,但效益較短期完成的製作發展得更長遠、更具國際影響力。
製作團隊
編舞、機器人程式編寫 / 黃翊
音樂 / Arvo Part、Bach
演出人員 / 黃翊、庫卡機器人
燈光設計 / 黃翊
燈光科技、同步系統 / 歐衍穀
機器人技術指導 / 林應文(台灣庫卡公司)
機器人工具設備技術指導 / 楊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