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11.10.08-10.30
- 首展演/地點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海市蜃樓 :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劃
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
入圍理由
海市蜃樓計畫以一種田野調查式的廣度與深度為基礎,對社會議題進行發聲;以彷彿日常生活的細節照相,卻串聯拼貼成一個巨大的張力,具體達到擾動社會發人深省的效應。近幾年台灣社會在抗爭形式的轉化過程中,許多藝術家積極參與並產生可觀的影響,然而如何能夠不流於以藝術之名的政治行動,不讓藝術被消費架空,這一點一直是創作者的困境。姚瑞中與其團隊以一種文學書寫的策略,在精微的日常敘述中,卻能深入到一般行動者無法企及的程度,從中折射出複雜的隱喻,進而凝聚出深刻感人的詩意。 (主筆委員/陳泓易 )
關於作品
90年代,隨著解嚴後的本土熱潮,加上社區總體營造文化政策 的推動,博物館建制蔚為風潮。然而,這些巨額花費的公共建設與設施完工之後,並沒有按照原計劃運作,他們不是從未使用,就是面臨政府無預算支持的窘境,入 不敷出、經營不善、參觀人次稀少,成為低度使用的公共建物,淪落為「類廢墟」、「已荒廢」的閒置空間,俗稱「蚊子館」。
2010年,由台 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與師範大學美術系,二校約五十位學生完成調查案。姚瑞中與學生們要做的就是建立檔案:儘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呈現這些被掩蓋,或被遺忘的 蚊子館,透過同學現場拍攝的照片,這些具有奇特張力的黑白輸出,鐵證如山般地直指政府的疏失。透過具臨場感的報導性文章,與現場拍攝之照片,編輯出版厚達 六百頁圖鑑式的「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一書。
藝術家簡介
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失落社會檔案室為一臨時性組織,是由姚瑞中老師帶領的一個攝影工作坊,發動大學生回故鄉進行拍攝踏查,參與計劃的成員約有一百二十名,皆為姚老師的選修學生,包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大美術系與圖傳系與台大攝影社旁聽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