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11.12.31-2012.03.18
  • 首展演/地點 橋仔頭白屋

《仙仙仙,福浪共開花》妙工俊陽個展

李俊陽

入圍理由

「浮浪郎」妙工李俊陽,從電影看板畫師和布袋戲雕刻入手,台中20號倉庫駐站,彷若是從江湖走入「藝術界」的敲門行動。這只是他生命哲學發展歷程中的推浪,看似不經意地隨緣,卻是在日常中結緣,持續醞釀他個人創作的隱流,進而遊走連結,顛覆「遊手好閒」的價值觀,鼓動台灣庶民社會中玩樂自在、無目的性的勞動美學。這次涵蓋在「白屋事件」中的個展和「新台灣壁畫隊」的發起與全程參與,全面性地開展他的創造性實踐和長久以來在學院外建構的知識體系,讓本土文化中「仙」般的生活意念,著實地演練在當代生活的行動中,以文會友,但求「呼好塗」,弔詭地成就了海島文化、另類的文人美學。  (主筆委員/林平 )


關於作品
乎信手拈來無不可入畫, 李俊陽的畫面是仙是飛碟都是在講話,是坦白的生活語言和生命經驗的哲學辯證。妙工這次於白屋的《仙仙仙,福浪共開花》展覽,除了有幾十年運用各種材料所累 積下來的雕刻玩具外,在平面的創作上也找到了新的素材。以這幅作品來說,不同於一般藝術家使用高級的進口畫布作為創作的基材,妙工則是去撿人家不要的麵粉 麻布袋,直接將麻布繃於木板上當畫板使用,呈現出極為特殊的紋理。因此,對於妙工而言,沒有什麼是不好的東西。

「福浪共」其實是由台語的「浮浪貢」轉 變而成的,意思廣泛用於形容人兩光無用,游手好閒,不務正業,也可以用來形容壞掉,不牢固,已不敷使用,不該存在,該丟棄之物品。「仙」在台語常常用來當 單位,又在「一個人」-幾仙郎;神「仙」;「仙」女;水墨畫家或道行江湖上常會以「山人」來自稱。


藝術家簡介

藝術家李俊陽的創作實踐是典型的台灣庶民與民俗養份充足的表現。曾為亞洲文化協會視覺藝術類授獎人,創作在台灣各地巡迴展出。近期之個展包括在非畫廊展出之《誰人演動故事衣》、非常廟藝文空間的《妙工卍卍玩》等。現任金枝演社創意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