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11.07.22
- 首展演/地點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鄭宗龍作品《在路上》
鄭宗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得獎理由
作品結合傳統與現代,呈現出一種前所未見的現代感和劇場氛圍,編舞流暢,舞蹈空間運用亦佳,融入古典象徵元素如墨汁和朱砂,在舞者的移動下,上述元素在衣服所留下的時間感,不但是充滿想像力的譬喻 (metaphor),並使之成為貼近舞作主題之象徵,巧妙將東方廟會或民間俗藝動作更細微化、精緻化乃至於藝術化,包容了個人氣質及異國色彩的獨特舞句,創造出鮮活靈跳的新世代舞蹈語彙,三位舞者的表現精彩、動人。我們《在路上》所見之風景,乃是21世紀台灣的身體風景,當代舞蹈已經踏上全新的旅程。
入圍理由
鄭宗龍的舞作《在路上》,展現他空間編排的純熟,與音樂結構的掌控。透過與兩位舞者共遊中國的靈感,孕育出源自本土文化的動作律動與美學。從雙人版到三人版,除了豐富舞蹈的變化,陣容堅強的服裝、影像等設計團隊,更為此引人入勝的演出增加可看性。首演至今,《在路上》贏得國內資深舞評人的肯定,更在歐洲重大編舞大賽榮獲首獎。這齣精湛的作品,時而幽默,時而嚴謹,或許會聯想到凱魯亞克的同名小說,但表達的卻是不同時空背景下,新世代創作者之獨特心聲。 (主筆委員/林亞婷 )
關於作品
《在路上》是鄭宗龍個人生命旅途的觀察與展現,受到美國小說家傑克‧凱魯亞克1957年同名作品的啓發,全舞透過一段奇異旅程的見聞與長途旅行伴侶的反應,反思旅程的出發點與目的,從而發現自身在生命旅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意義。
全長75分鐘,邀請台灣三位優秀的男舞 者:駱思維、江保樹、張堅豪擔綱演出。這齣特別依舞者特質量身訂做的作品,設計群也邀請了實力堅強的藝術家共同合作,包括:林芳宜、王奕盛、高豪杰、沈柏 宏、林秉豪等人。《在路上》是鄭宗龍首次創作的全本舞作,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創作補助,2011年4月呈現時大獲好評。2011年7月應邀於兩廳院 舞蹈新點子系列演出,獲得熱烈回響,為《在路上》於劇場的首次完整呈現。同年6月,獲得羅馬編舞大賽「最佳團隊」;10月更獲得西班牙MASDANZA編 舞大賽首獎,獲邀於西班牙巡迴。
藝術家簡介
鄭宗龍, 生於台北萬華的鄭宗龍小時候就跟著家人四處擺攤、賣拖鞋;街頭活力和人生百態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泉源。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出身,曾任雲門舞集獨舞者。2002年開始創作,作品在歐美亞澳舞台演出。作品《狄德貝許》獲德國No Ballet當代編舞比賽銅牌獎。《在路上》獲西班牙MASDANZA編舞大賽首獎,並獲得羅馬編舞大賽「最佳團隊」。2006年首度為雲門2編創《莊嚴的笑話》,其後應邀擔任雲門2特約編舞家,陸續為舞團編作《變》、《牆》、《裂》、《樂》等作品。2010年擔任台灣百年「跨年慶典」的執行導演。2011年獲《PAR表演藝術》雜誌選為「年度人物」。同年應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蔡明亮之邀,跨界為蔡明亮的獨角戲《只有你》編排舞蹈。12月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前往紐約研習。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 成立之初,以提升國家藝術水準為優先,世界知名藝術家陸續被引進,如紐約愛樂、瑪莎.葛蘭姆舞團、三大男高音等等。接著,開始出現本地表演團體,他們先立足台灣,然後踏上國際舞台,向世人展現台灣藝術的美感。
製作團隊
編 舞:鄭宗龍
演 出 者:江保樹、駱思維、張堅豪、屋希耶澤Wushi AZeR (西塔琴演奏)
音樂設計:林芳宜
影像設計:王奕盛
舞台設計:高豪杰
燈光設計:沈柏宏
服裝設計:林秉豪
平面設計:何佳興
委託創作: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