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伊《CMA-747領航》

呂沐芢《乘著花 我們一起前進》

梁任宏《川流》

曾英棟《載滿歷史記憶兮花船》

吳孟璋《現》

  • 首展演/日期 2007.07-2008
  • 首展演/地點 樹谷園區 (台南縣新市鄉)

樹谷園區公共空間藝術設置

台灣田野工場 (策展執行)

入圍理由

界限一直是當代藝術面對的難題,而且其中最難以突破的更是生產實踐的創新。樹谷園區的實驗性計畫,首先就突破了台灣藝術生產系統的模式,表達出科技產業的意圖,並直接地通過產業的組織進行藝術規畫與文化建構;同時給出一種與當代藝術的速度感極為不同的時間性,不同於「工作坊」的折衷式時間──意即表演性的創作歷程──,而是一種用時間去累積並連接上創作者原有脈絡的創作與展覽;此外,由於該計畫與構想的特殊時間性,也使得原本與台灣當代藝術議題有著距離的深耕式藝術家,以著嶄新的途徑介入並面對當代藝術,無疑地,術谷園區的藝術實踐與文化生產造就出極為複雜的問題意識,並且開啟了台灣當代藝術的一個契機。 (主筆委員 / 黃建宏)


關於作品

樹谷園區這一塊創作基地,富含4800年的人文歷史疊層的元素,環境的變 遷與地景變化相當劇烈,產業的流變與聚落故事亦豐富多元。如何在這片廣闊的場域與歷史的縱深中,藉由一座理想中的產業園區開發,體現當代台灣人的人文價值 與環境關懷,從而透過公共藝術的創作與建置,實踐可能的常民美學思考,是樹谷園區公共藝術策展的出發點。在樹谷園區這一個案例當中,透過政府與企業的聯合 開發模式,讓開發的理想性格與實踐方案得到更大的發揮空間。特別是企業主的生態工業區開發思考與企業體長期的人文關照累積,讓行之有年且陷於僵化的公共藝 術設置,可以回到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的實質精神。


藝術家簡介

策展執行「台灣田野工場」係以橋仔頭糖廠藝術村及台南鹽田生態文化村之操作經驗為基礎,成立於2004年10月。希望藉由公司法人方式嘗試解決現今非營利組織專業人員 養成斷層及公部門補助行政繁瑣之困境,並提供有志於在地文化工作者一個參與平台。藉由公司的運作形成在地文化工作之實質培力機制,並在人力與資源上有效累 積,不再受限於年度政策計畫之割裂,並發展完整的支援系統,形成永續自主性的策略操作平台。


製作團隊

策展協力:永續空間設計
策 展 人:張新丕、蔣耀賢
藝 術 家:李長發、吳孟璋、呂沐芢、林鴻文、拉黑子‧達立夫、陳妍伊、陳俊雄、梁任宏、張和民、張新丕、曾英棟、曾琬婷、劉丁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