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2002.03.08-06.23
  • 首展演/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公共電視台

解放前衛-黃明川九○年代的影像收藏

黃明川

得獎理由

評審團一致推選黃明川的「解放前衛-黃明川90年代影像收藏」為本年度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的得獎作品,原因如下:

1.  本作品透過大眾傳播,生動而精確的記錄了近十年前衛藝術對台灣的社會及藝術的重要影響,同時也將這歷史紀錄,透過台北美術館的展覽和公共電視的播放,傳達給廣大的觀眾群。

2.  本作品表徵了台灣解嚴以後的「開放性」,而作者更由此提出自我的觀點,使一個單純的紀錄片提升為真正的藝術作品,因此也突顯了作品的特色,以及台灣藝術「前衛性」之所在。

黃明川以一種親切以及相當深入的方式介紹台灣90年代相當具代表性的藝術家系列作品,也多少建立了前衛藝術在台灣文化的正統地位。他歷經十年的追蹤,獨立紀錄前衛藝術,企圖建立台灣的文化地圖,令人佩服。

 

入圍理由

1.    台新獎推介的主要不是黃明川在美術館的展覽,而是他透過「公視」頻道來介紹台灣當代藝術的事實。「解放前衛」系列影片,透過精心的規劃,向全國同胞介紹台灣當代藝術,是一個深入、全面,並且容易接受的傳播方式,解開了大眾接近當代藝術的重重阻礙。

2.    黃明川以十年的時間記錄了台灣當代藝術的軌跡,充實了雖然是傳統的,但卻又如此缺乏的人物誌部門,這十數位當代藝術家的「影形畫像」,除了「見証」之外,也是一種有觀點的再創作。我們不得不佩服黃明川一路追蹤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軌跡的辛勞,以及將少數人的藝術變成全國人能分享的藝術的精心製作。

3.    選擇「電視節目系列」而非展覽入圍,目的在於引發重要的反向思考:展覽的目的是甚麼?展覽不過是要將藝術家的作品用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到最多的觀眾,那麼是不是直接展示原作似乎並不是重點,深入以及全面也許是更重要的。如果可以在網路上策劃展覽,為甚麼不能透過更通俗的通路來辦展覽?透過電視頻道的「展出」型式,早已受到各國藝術家的普遍嘗試。我們希望台灣的影音作者,能像黃明川一樣,得到各大眾媒體的直接傳播管道。


關於作品

「解放前衛」影片系列在北美館以影片及電視牆播映形式展出,公共電視台同步分十四集於其頻道播出。此項展覽為台灣第一次被正式發表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紀錄片。

黃明川有系統地從1992年起追蹤、記錄和蒐集超過五十名當代台灣藝術家,影像檔案時間涵蓋遠至1984年。他由這些檔案挑選出十四位內容最完整最豐碩,且具有代表性的九○年代藝術家。黃明川精選每一位藝術家歷年的作品,來架構個別特有的情節,並以不撰寫旁白的方式帶動故事,而由藝術家自己來敘述自己的理念和創作生涯。

「解放前衛」是台灣所有的美術館當中,第一次與公共電視合作發表的案例。而透過最具影響力的美術館的現場展出及電視同步播映,大規模地傳送台灣前衛藝術的訊息,更是史無前例。

 

藝術家簡介

黃明川,台大法律系畢業,1978年赴紐約學習繪畫、版畫,隔年轉往洛杉磯改攻平面攝影。1985年開設專業攝影公司,為美國廣告公司及專業雜誌拍攝商業廣告照片。1988年底返台定居後,展開在台創作工作。

黃明川在影視領域中創造不少新奇,包括獨立製片、台灣作家傳記影片、一百個詩人口述歷史錄影、系列台灣前衛藝術家紀錄片等等,皆令人無法將其定位在某一專業領域中。他並非藝術本行,也非電影學院班科出身,在台灣卻是一位跨越不同領域的特異份子。

迄今,他曾製作過公共電視《百工圖》、《台灣作家系列》等紀錄片集﹔並導演《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破輪胎》等電影作品,在千禧年間進行《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劃》口述歷史與詩文朗誦的記錄。《解放前衛--黃明川九○年代的影像收藏》是他最近的作品。


製作團隊

製片 / 導演:黃明川

協力製片:王秀卿

攝影:曾憲忠、江國樑、楊能榤、黃明川等

剪接:黃明川、許純僖、陳芯宜、劉建偉等

音樂:王行彥、李宜蒼、王福瑞等

藝術家 王文志 王德瑜 李銘盛 許雨仁 王瑪悧 侯俊明 吳天章 許拯人 郭娟秋 施工忠昊 黃致陽 黃進河 彭弘智 羅森豪

展場設計佈置:黃明川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