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文化快遞 No.145
- 刊登日期 2012-05-22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魏淑美
你可以再靠近我一點點 驫舞劇場《兩男關係》
驫舞劇場這個純男子舞團創始以來始終是眾人注目的焦點,一是主要編創者個人色彩鮮明,甚至有些偶像級的魅力;二來初始強調動作結構、細節變化的純舞蹈風格,在臺灣算是稀有難得;三來是團員勇於跨越不同藝術領域邊界,以各類手法刺探舞蹈構成內涵的可能性。從2008年開始,他們開始針對自我個體與往昔創作本身展開一段反思旅程。
《正在長高》在遍佈白砂的方正空間之中,舞者跌倒再起的循環,在不同方向前進開展舞句;動作依舊緊密炫目,飽滿的身體線形讓人印象深刻,其中隱隱然表現在生/死、動/靜狀態兩極間的拉扯協調。《繼承者》明確摒棄前期以動作發展的表演主軸,不再追求精力的暢意抒發,或是細密奇趣的身體運動,轉而強調身體內部訊息與外在環境空間的依存互聯網絡。
即興舞句 最是耀眼
無論創作重點何在,令人看後餘韻無窮的永遠在於即興舞句的發展,來往挪移之間,舞者身體的彼此適應、承接與轉化,偶有停滯斷漏之時,仍維繫著自然親密的觸感,充滿人性層次與身體溫度。這點同樣也是《兩男關係》最為耀眼之處,往事回憶的內容搭配告解式的呈現手法,與觀眾的距離瞬間拉近,也讓陳武康、蘇威嘉兩人的即興互動有了一層厚實的情感底蘊,從而招招式式更具張力。
一開場缺少對手的打球回擊動作,以及接著的旅遊經驗敘述,指出自以為熟悉的人事物,卻有著在暮然回首間才得以一窺奧妙的神祕顯現,這應是此作編創動機所在。一路合作無間的伙伴深情對看凝視,試圖再靠近一點點,在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好友關係中開發出陌生卻也新鮮的溝通管道。
舞台上詮釋哥倆好交情
威嘉看著武康演出自己,講著小時候生病時與母親的心結;武康說著父親不信任自己性向的往事,親子隔閡的不滿痛心。透過林林總總的生活小事,也交代出兩個舞者截然不同的表演模式與自處態度。一個正面述說表情豐富,聲音起伏帶有戲劇性,一個則是不以為然斜眼瞅看,自問自答好像一派輕鬆。內容當然是兩人知交甚深、情義相挺。武康成熟世故、舞技高超,是學弟想要超越的典範人物,但傾慕之情轉眼也可逆轉為對完美他者的質疑與挑釁。
於是乎,學弟嗆聲問了離婚私密之事, 兩男關係進入動盪不安時期,兩人執行同一組舞句,較勁意味十足,學長身形精瘦有利線條美感形塑,學弟扭動厚實軀幹肉感彈牙,清簡俐落、敏捷凝練,風情各異的身體互補表現自動化解了這一段起頭的摩擦對立。爾後是兩人彼此聲聲召喚的過程,緊緊跟隨、倚肩靠背,拉臂旋轉著學弟,快速不斷幾個來回,溢出動作框架之外的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奉獻,與隨之引發的陷溺昏眩。
位居主導位置的學長坐下來,被他從後一踢,兩人挪移雙腿顛撲前進,一路上真是誰也少不了誰。單人對著空氣打球的孤寂開場,有了對應完滿的兩人對打結局,學弟終究敵不過曾是羽球選手的學長,不過沒關係的,英姿勃勃殺球凌厲的學長一心掛念的還是──一定要找個時候帶學弟去看個病。
當學長最後開口說出心中掛念之事, 已經可以猜到帶學弟看病這個答案,在滿足觀眾心中期望之時,也突顯此作品結構上的情感鋪陳,過度刻意的痕跡實難以抹拭。正如同鋼琴裝置加料的設計,演奏者極端投入的演出狀態,與大都激昂強烈的音樂處理,也激化了作品情緒化的調性。但,偶爾我不禁想抬頭看看懸掛頭頂的白色邊角結構,試圖在不知所以然的情緒漩渦中尋找一方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