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旺來報─新藝見20120610
- 刊登日期 2012-06-10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郭亮延
《猴賽雷》,一則表演的寓言
作品:EX-亞洲劇團
時間:2012年5月20日
地點:台北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孫悟空這角色難演在哪裡?京劇老師傅一語道破:美猴王是猴子學人,很多演員卻演成了人學猴子。奧妙在於,人學猴子根本不是在學,常常只是在複製類似迪士尼卡通裡的形象,但是猴子顯然沒有卡通可以看,沒有現成的人類形象可供參考,猴子是真的在學。所以重點不是人或猴子,是「學」,是猴子讓人有機會學習重新看自己,像猴子一樣發現人怎麼那麼奇怪。每個演員都應該是對人永遠好奇的猴子,這麼說,EX-亞洲劇團的《猴賽雷》的確是「好犀利」的一則表演的寓言。
猴子在戲裡的冒險,恰似學習表演的歷程。剛開始,猴子離開叢林被帶到街頭賣藝,初次登台難免怯場,猴子的主人趕緊要觀眾來點掌聲鼓勵一下,現場觀眾就配合的跟著啪啪啪啪鼓掌。有意思的是,這時候的表演是一種剝削,猴子是主人生財的工具,而現場觀眾應演員的要求鼓掌,便成為剝削的共犯。接著,猴子的表演欲被「白嵐綜藝團」的團長激發了,猴子跳舞人見人愛,表演於是成為娛樂。誰不喜歡熱熱鬧鬧的娛樂?猴子也漸漸享受笑聲和掌聲,然而娛樂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得把每一滴辛酸榨乾,化作喜悅。因此當團長死了,猴子難過得不想演戲,可是不行,團長做鬼都要跳出來催促:「你還要難過多久,觀眾還在等你把故事說完」!
故事繼續說下去,表演的寓意走得更深,猴子先是藏起了尾巴,學習社交禮儀,打進上流社會,之後還學著打選戰,選上了地方首長。猴子靠著模仿人,居然翻身成為人上人,可見政治就是表演,表演就是政治。弔詭的是,人一旦握有權力就認真起來,以為自己實在偉大,忘了一切不過是戲,反倒是猴子沒忘。劇末,猴子困惑的看著人們為他豎立的銅像,好像看著一場活蹦亂跳的表演就這樣被僵化成真,立刻掉頭奔回山林,領悟到達爾文其實錯了,「人類不是猴子的進化,是退化」。因為人類忘記權力本來只是遊戲,猴子則是只要遊戲好玩可以放棄任何權力。
層層寓意能夠在戲裡顯得層次分明,演員和現場配樂都是大功臣,兩者都從細膩的傳統戲曲語彙裡轉化出某種粗曠、奔放的活力,除了開拓寓言應有的史詩格局,也能觸動當代觀眾的神經。尤其是飾演猴子的江譚佳彥,幾乎達到了「猴學人」的境界,看人的眼神永遠充滿動物的專注,蹦蹦跳跳也充滿了動物的自high。若要挑剔,大概就是這股動物性的能量被表現得太過馴良,畢竟猴子不只會表演跳舞做遊戲,更會調皮搗蛋惡作劇。
服裝設計也有類似的問題。如上所述,若這齣戲講的是一則表演的寓言,服裝和面具卻把戲過度修飾成一場華麗的冒險,讓人覺得彷彿置身在宮殿裡。可是想想,整齣戲唱歌不帶mic,對白混雜各種語言卻沒有字幕,簡簡單單一塊布就有景片和道具多種用途,等於從各方面讓演員回歸流浪戲班一樣的樸實。樸拙的行頭就像玩具,更能凸顯表演的遊戲趣味,而戲中的猴子覺得好玩的正是這個,人類經常遺忘的也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