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旺來報─新藝見20120923
  • 刊登日期 2012-09-25
  • 類別 視覺藝術
  • 作者 陳泓易
台南老街更新的藝術介入


臺南市這幾年興起了一波波的「老屋新建」運動,不但讓台南市老街難得的巷弄生活文化得以活化,也讓建物本身產生新的動能與加值價值,走出了一條都市更新的不同道路。

     台灣從文建會成立的八零年代,就設立了文化資產保護法,對於經過調查認定的古蹟藉由立法加以保存。台灣的文化資產保護法保護對象僅限於古蹟本身,以致許多情況之下,古蹟本身是得到保存保護了,但周邊環境或破舊或新建,卻亂成一團,產生了極度不協調的身體空間經驗與視覺困境。相對於世界許多大都會區對整個「舊城區」全面的保留與修復,台灣的古蹟經常孤立分散於並不一定協調的新建物周圍,而產生被切割的文化破碎狀態。

     台南市為了更進一步讓市區空間感更為協調,以區塊代替獨立建物的古蹟進行空間的處裡,於是產生了孔廟園區、民生綠園、五條港園區、安平古街區等空間規劃,企圖讓珍貴古蹟與周邊環境互動更為融洽,但這仍然沒有解決老舊社區的動能流失問題。

     在這樣的困境下,由民間自發成一股「老屋新建」的運動,讓此一困境有了些許的轉機。大約在2005年前後整建的「鑽石樓」,是這一波老屋風潮的先驅之一。在整建的過程中,屋主大量保留了房子原來的結構,如屋頂骨架,甚至連已經銹蝕的鐵捲門也保留下來;部份原來的空間格局則被重新賦予適合當代的功能,原來的舊物件或舊形式,被轉化成一種時代落差的符號存在,可以看清舊結構的精采,卻又在空間設計上營造一種當下「家」的感覺。這是此一時期「老屋新建」經常使用的策略;儘管已經轉化成一個商業空間,這些新建的老屋大多形成一種空間感與親密的身體經驗。整建後的老屋有的變身成髮型沙龍,有的則改建成二手書店、藝文空間或lounge Bar,最多的還是改成餐廳型態的例子。

     2008年開始,「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舉辦「老屋欣力」的系列活動,尋訪、推薦了19處台南市區的舊建築再生案例,也進一步帶動社會大眾對老房子的關心熱潮。這一場「常民生活場域的文藝復興運動」,在2010年擴大辦理,除了發掘更多案例外,也舉辦了一系列包括校園在內的推廣活動等,邀請民眾的參與及親身感受。此系列活動最新高潮,是去年「佳佳西市場文化旅店」與「B.B.Art」藝術空間的開幕與經營,特別是「佳佳西市場文化旅店」的概念與經營模式的創新。該旅店是從老舊而經營走下坡的老佳佳大飯店整建而成,經營者宣稱其理念為以環保與公益實踐於自身與環境,著重台南文化旅遊與客房的主題設計結合;「從台南老故事、老建築到老家具的回收概念」,也就是從空間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建築物的歷史樣貌、老家具的珍貴材質,包括磁磚與布料的回收再利用;而旅館中從電能使用、水質利用與消費品如沐浴用品等,均以環保回收的概念出發。

     佳佳西市場最難得的是創造一種新的經營模式,讓「老屋新建」與藝術空間結合;不僅改變了老屋也改變了旅館,更改變了大眾對藝術空間的凝視方法。當在一個藝術展覽空間中住一個晚上,與藝術作品的互動關係,是一般美術館與畫廊空間所無法想像的,彷彿與(裝置)藝術作品彼此「介入」又彼此「馴服」(Apprivoiser)。這就是佳佳西市場做為一個旅店,同時又是一個藝術空間所提供的可貴的跨界經驗。

     佳佳西市場旅店同時又與社區產業結合,西市場的布莊是台南早期重要的布疋批發與實作市場,服裝產業的改變讓西市場布莊變成沒落的夕陽產業;佳佳西市場特別設計出許多手工製作的服裝在旅店中販售,不但豐富了旅店的內容,也幫布莊找到新(通路)市場。藉此方法,佳佳西市場同時進行的是一種藝術介入空間,並且與社區空間共生共榮的藝術行動。

     發展自十九世紀歐洲現代化的都市更新,經常以規劃整齊的大馬路(Boulevard以及Avenue),取代了原先蜿蜒流竄的市區巷弄,切割或者切斷了人行走的巷道,將行人的空間,轉讓給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機械交通工具,以此服務「集體」的群眾,在過程中被視為「個人」的行人空間卻被剝奪了。哲學家班雅明在晚期未完成的著作「拱廊街計畫」,提到了這種都市現代化更新過程中,一種過度性質的空間,某種程度而言拱廊街允許了巷弄之間閒逛的漫遊者,那一個屬於行人的步行與漫遊空間。

     班雅明想像中的行人,具有波希米亞人般在都會中漫遊的自由。他們可以是遊手好閒的漫遊者,穿梭於人群、商店與巷道的各種如表演般呈現的奇觀之中,也可以是某種「拾荒者」,在街道漫遊中遭遇新奇並且撿拾靈感。當你試圖從佳佳西市場沿著正興街走到「南巷43號」,再拐進市場中找到「茀立姆Film Brunch早午餐」、「佳佳小南天」、「正興咖啡館」、「蜷尾家甘味處」、「IORI茶館」、「小滿食堂」、「泰成水果店」與「Rainbow is coming」等由老屋新建所形成的某種文化聚落時,那種比海安路相對安靜,比神農街更為蜿蜒漫長、豐富的漫遊經驗,就彷彿是班雅明所強調的精采空間經驗了。但我們也不要忽略了另一種台灣經常出現的特質;幾年前只有幾個建築師或相關事務所進行老屋新建的計畫,今天在台南至少有超過兩百個老屋「收集家」,當大量老屋改建變成風潮之後,會不會形成另一波泡沫,而讓文化與藝術被保留的美意,變成被消費的尷尬,這是值得深思的。


作品:佳佳西市場的藝術都更計畫
時間:2008開始
地點:台南市佳佳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