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原載於民國91年4月15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 刊登日期 2002-04-15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陳漢金
星艦迷航

星艦迷航
評台灣弦樂團《飛行狗的任務》
陳漢金(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觀察員、東吳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演出名稱:迷你兒童音樂劇《飛行狗的任務》
演出團體:台灣弦樂團
演出時間:民國91年4月9日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遙遠外太空的一顆星球上,住著一群懂音樂的飛行狗,他們組成一組救援隊,企圖拯救宇宙中所有的流浪狗。時空飛行官嘟嘟中尉此次出航的任務是搜尋一位失去連絡的女飛行官阿雅娜。嘟嘟將目標鎖定在藍色的星球- 地球,幾經搜尋之後終發現阿雅娜出沒於流浪狗最多的城市 - 台北 ……

台灣弦樂團結合了音樂、戲劇界人士與舞台工作者,嘗試演出這場結合科技與童話,宣揚生態保育觀念的「迷你兒童音樂劇」。雖稱之為「迷你」,卻動員了五十位以上的人員,整場演出讓現場演奏、預錄的電子音樂、戲劇、影像交互呈現出來,架勢可說不小,演出方式也蠻時髦的;然而這齣強調「跨越不同領域」的多媒體音樂劇,雖顯現出手法上、花樣上的無窮變化,卻由於缺乏精密的規劃與有效的統籌,而令人不無粗疏、零亂之感。

面對著這麼一個表面上看來天真的兒童劇,實際上卻相當繁複的「跨界」創作,幾位年輕的編劇者、作曲者、影像設計者,似乎顯得有些不敢面對現實,而共同採取一個比較穩當的創作方式- 模仿。他們企圖「借諸權威」地呈現出一系列大家都熟悉的視覺與聽覺的語彙:在整齣劇中,《小王子》、《E.T.》、《第五元素》、《二OO一年太空漫遊》,以及其他一些名作的因素或類似的表現方式,一段接一段地被呈現在觀眾眼前或耳際。

若能有效的加以運用,模仿的手法經常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例如此劇的作曲者彭靖以葛雷茲基《第三號交響曲》的類似表現方式,來渲染台北流浪狗受虐的場面,而另人連想到葛雷茲基所描述的猶太人慘遭納粹黨徒殘害的景。彭靖在模仿比才、蕭士塔高維奇等諸位作曲家的作品、電影《第五元素》的配樂以及世界各地的民俗音樂時,的確能夠同時展現出他那高超精湛的功力,以及幽默、討好的效果,可惜的是,這些東一段、西一段的音樂,彼此之間不能相互呼應,以營造比較連貫、緊湊的感覺,而是零散的地、被動的處於「配樂」的狀態中。此外,可能是由於擴音技術上的問題,這些現場演奏的音樂未能與彭靖自己創作,設計的電子音樂充分融合,整體的音效顯得相當奇怪。

整體而言,音樂部分還算是較令人滿意的,其他有關編劇、舞台、燈光、服裝、音效各方面都有待提昇到較高的職業水準。一向在音樂演出上抱持著嚴謹態度的台灣弦樂團,此次面對這項跨界演出時,似乎顯得眼高手低,力不從心。期盼該團日後從事類似的製作時,能夠加強音樂、戲劇、舞台各方面的整合與互動,使得演出在強調新意之外,也能展現出相當的深度與詩意,以免重蹈《飛行狗》星艦迷航的覆轍。

(本文原載於民國91年4月15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圖說:台灣弦樂團《飛行狗的任務》
提供:台灣弦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