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原載於民國91年8月19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 刊登日期 2002-08-19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黃寤蘭
金烏藏嬌,藏不住京劇新契機
金烏藏嬌,藏不住京劇新契機
評當代傳奇劇場《金烏藏嬌》
黃寤蘭(中國時報主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觀察員)
演出名稱:《金烏藏嬌》
演出團體:當代傳奇劇場
演出時間:民國91年8月15~17日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看到吳興國總不期然聯想到執著槍尖挑向風車的那號人物,甚至聞嗅到濃烈的創作焦慮-大概在《李爾在此》的一趕十裡驅迫到最極限吧,這回的《金烏藏嬌》依然追崇後設的古典燦爛(sublimity),但也落實到文本的內構重整,展現敢於平實的勇氣,令人不禁為當代傳奇劇場豎起另一集大拇指。
在國家戲劇院看完長達3個多小時的《金烏藏嬌》,最大的感動是編劇(王安祈)沒有迎向重詮的翻案風潮,反而依循原劇架構,深化人物心理的推展,將一齣角色典型化了的常演劇目,賦予較高度的戲劇密度,在觀賞的過程中享受到表演程式之外的樂趣,這無疑是許多古典劇目需要的增生,讓其突破戲劇時空而照永恆的方法。
小小一座烏龍院,單看一個女人的嗔痴戀怨,就構成了驚心動魄的生死門檻,這是深化人物刻描之後,層層推展、逐步堆疊達到的戲劇效果,推展的手法則是藉著女人(閰婆惜)面對男人情挑的兩樣心腸、兩種態度為出發,結合原戲曲裡緊繃高張的意旨-在天封地閉的小小烏龍院裡,女人必需除去障礙(老朽不知情趣的宋江)才能暢快享受真愛(女人堆裡打混擅做小的張文遠),於是小院落裡升起了騰騰殺機,在男歡女不愛、缺乏善意、歹心若昭的角力下,完成了妳死我活的宿命,也成這一類型題材原型的代表。
在這擺脫了表演程式束縛、新建構起的劇場秩序裡,區塊化運用的舞台、燈光,異質感的服裝設計都享有高度的自由詮釋力量,呈現典麗馥郁的氛圍,烘托出小天地裡的瑰異奇情,使觀者能精細地觀察三位主角人物微妙的心理與情境轉變,是這齣戲另一個可以更加發揚的特色。幾個值提出的觀察在於:
一、過多的運用手法是否需要,例如以皮影戲(及小調唱腔的傳唱)對比於故事主體的不明確烘托手法,又如冥判中判官與小鬼的表演,活捉中的變臉及主角們將硬僵屍、吊毛、臥魚等表演性技藝都拿出來,又回到表演程式裡,是否有堆砌之嫌。
二、寫實化後的舞台區塊機制,與抽象寫意的戲曲表演在一些地方無法融合,例如真的登上二樓及其後登樓步法的表演,形成二種思維,就無法自圓其說。
這是一個極值得後續的嘗試,許多好的戲曲老本子都需要這樣視野幅度寬廣的觀照,吳興國的導、演無疑為京劇開啟了很好的契機。
(本文原載於民國91年8月19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圖說:當代傳奇劇場《金烏藏嬌》
提供:當代傳奇劇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