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原載於民國91年10月7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 刊登日期 2002-10-05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王嘉驥
洪東祿的數位化《涅槃》
洪東祿的數位化《涅槃》
評洪東祿個展《涅槃》
王嘉驥(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觀察委員;藝評家;2002台北雙年展策展人)
展覽名稱:洪東祿個展《涅槃》
展覽時間:民國91年8月17日~10月6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涅槃》是洪東祿自一九九七年在台北「新樂園藝術空間」以《逛天堂》為題,舉辦首度個展之後的第三次個展。相較五年前《逛天堂》仍以油畫作為主要表現的媒材,《涅槃》算是洪東祿全面轉向數位化創作的第一次重要的發表。今年稍早,與《涅槃》主題相關的同一系列作品,則以平面影像輸出的形式為主,曾經假「伊通公園」,以化名「李慧玫個展」名義展出。對比該次個展,《涅槃》展中的作品,無論就質地、數量、形式類型與完整度而言,均遠勝之。
五年來,從《逛天堂》到《涅槃》系列作品之間,洪東祿的創作之路,有著幾個重要的轉折:一開始,他因為擔任畫家吳天章助手,耳濡目染,故油畫畫風受其影響;之後,進入台南藝術學院研究所,逐漸以「攝影」作為手段,特意標榜「新世代」藝術家身分,透過日本與美國動畫及電玩人物模型的挪用再加工,譬如,芭比娃娃、美少女戰士等等,結合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宗教繪畫的印刷品,再現了新世代人類普遍在後現代「消費社會」的價值觀;一九九九年起,除了堅定此一創作意識與方向,洪東祿亦開始在一些國際雙年展中嶄露頭角,同時,他更積極結合新興的數位影像處理技術,針對原來已經發展出來的圖像語言暨表現形式,繼續朝虛擬化的途徑加以發揚與深化。如今,來到《涅槃》系列作品,堪稱洪東祿創作的一個嶄新的起點。
在《涅槃》系列作品當中,洪東祿除了繼續沿用之前已經運用得越來越成熟的「光柵片」幻形手法之外,整個展覽最令人耳目一新的部份,還在於新偶像「A-may娃娃」──小紅──的誕生。原來,洪東祿作品中常見的動畫或電玩人物模型,已經宣告退位。他不再依靠消費複製品的再生產,作為其創作的主軸,而逐漸朝原創造形的道路發展,雖然其部份造形與動作,仍然不免使人聯想起日本知名女藝術家森萬里子,乃至於韓國女藝術家李昢(Lee Bul)已有的作品──譬如展覽中小紅的動作與那具車形膠囊。無論如何,在虛擬數位世界當中建立原創性,顯然已是洪東祿藝術之路的一個嶄新的階段。同時,在這個階段裡面,洪東祿更開始結合立體動畫與錄影藝術兩種觀念,而不再只滿足於靜態影像的輸出。
透過《涅槃》系列,洪東祿編織了一套關於A-May娃娃小紅的身世背景,包括其誕生的環境,以及關於其存在狀態的情境想像或再現。儘管一切出自虛擬,然而,經過用心的佈置與設計,洪東祿結結實實在二三十分鐘之內,無論在視覺或聽覺方面,均給了觀者一種超脫(Nirvana,原為梵文,佛家譯為「涅槃」)、另類的感官體驗。同時,這也是今年以來,我所見到台灣年輕世代藝術家所推出極少數最好且完成度最高的個展之一。
(本文原載於民國91年10月7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圖說:洪東祿個展《涅槃》
提供:洪東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