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原載於民國91年12月20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 刊登日期 2002-12-18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黃海鳴
無處無時不「劇場」

無處無時不「劇場」
談2002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                                 
黃海鳴(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觀察委員,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戲副教授)

展覽名稱:2002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
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時間:民國91年11月28日~92年3月2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2台北雙年展已經在十一月底隆重揭幕,《世界劇場》這標題一開始就讓人興奮。展出後,實際與想像間確實有些距離,但不必將這距離看成是缺陷。上一屆雙年展《無法無天》非常熱鬧,豐富、有趣,不管是不是真的理解展出作品,但無疑能給人一種熟悉及親近的感覺。原因是那個展覽非常強調互動以及樂趣,有不少人指出這個展覽像時下的大賣場或大遊樂場。

假如,把《無法無天》看成強調一種不必負責的年輕、玩樂以及天馬行空對未來的樂觀想像。那麼這個由西班牙策展人巴特謬‧馬力與台灣策展人王嘉驥所共同策劃的《世界劇場》,幾乎是背道而行。它一開始就提出了「反奇觀」的批判位置。而這個標題,實際上出自西班牙十七世紀著名劇作家柯爾德隆的宗教劇《世界大劇場》,也就是一開始就已經把一種「倫理」目的安放於其中。雖然展覽中有必不可免的壯觀、宏偉、多樣性、趣味等,但它更有興趣的是要說明這個世界無處不是劇場,越來越多、越靠越近,也由於全球化的關係也越來越向相同。

說得具體一點,這個展覽指出:整個變化著的世界、城市都是劇場,各種背後有欺騙、有操弄的大小事件,甚至所有在我們面前演出或出現的事物,在某一程度上都具有劇場的形式,有舞台、有演員、有遮幕、有觀眾就是劇場。在這個展覽中,連一張攝影相片、一張小小的繪畫就足以成為劇場,因為有其中舞台、有主角、有觀眾,以及在觀看與被看之間總存在著一層或多層的會造成遮蓋、扭曲等的界面。

這個展覽不是要滿足我們看熱鬧的慾望,而是要我們理解在「歷史」的發展中,各種再現真實與傳播的行為中,總有許多幕後的操縱以及幕前的蒙蔽。當然,這個展覽除了這些批判的意義外,還告訴我們,一個展覽並不需要很多美觀的、聳動的物件。《世界劇場》像是一堆以不同方式製作的樂譜、劇本的片段,需要觀眾大量心力、時間的投資,才能藉著各式各樣的片段,具現出一個個不同的世界,並透過展場路線的安排,及這些作品之間的神秘的局部類似性而建構出一個非常豐富的「世界劇場」,那是一個想像的、虛構的、未來的但又與真實世界有密切關係的世界。它不強調互動,卻強調觀眾的努力以及反思。

照理說,一個雙年展不應該有太大的影響力,但在展覽機制不健全的台灣,我們看到上一屆的「無法無天」過度的影響,在台灣不適宜地加速了一種輕、薄、虛無與享樂的趨勢。在這種畸形反應中,「世界劇場」能夠給予一種健康的平衡。這個展覽或許比較冷靜與冷漠,只需喚醒一些累積的經驗,其中大部分作品,還是很能觸動人心,並有助於對「大眾傳播世界」的理解。這是一個值得花時間慢慢看的好展覽。

(本文原載於民國91年12月20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圖說:2002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                                 
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