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原載於民國92年1月14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 刊登日期 2003-01-11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陳漢金
黑道或白道

黑道或白道
評國家交響樂團浦契尼歌劇《托斯卡》
陳漢金(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觀察員,資深樂評人)

演出名稱:浦契尼歌劇《托斯卡》
演出團體:國家交響樂團
演出時間:民國91年12月31日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由於國內沒有常設性的職業歌劇團,耗資頗巨,動員繁雜的歌劇演出,雖經過多年的嚐試,卻很難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在國外頗具歌劇指揮經驗的簡文彬,欲在國內推展歌劇時,無疑遭到許多限制。他在去年五月,以音樂會形式演出《女武神》第三幕,曾獲得廣泛的共鳴;接著他力邀林懷民擔任導演,以所謂「半歌劇」的折衷方式演出《托斯卡》,這項創舉在正戲還未上演之前,已激起普遍的好奇。

國內的歌劇演出,一般只專注在唱而忽略了演,大部份聲樂家與合唱團員對舞台、動作顯得相當陌生。林懷民此次的跨界,無疑頗具催化作用,他將他的舞蹈經驗轉移到音樂界,為一向死氣沈沈的歌劇舞台注入些許活力,賦予《托斯卡》的演出神靈活現的韻律感與層次分明的空間感。例如第一幕結尾處,天主教堂儀式隊伍高唱「歡樂讚歌」的情景,他驅使著台北愛樂合唱團所營造出的壯闊的氣勢,喧騰的氣氛,令人不禁想起他的舞劇《廖添丁》中「迎城隍」的類似群眾場面。

此次演出還令人聯想到《廖添丁》的是,林懷民將《托斯卡》的劇情,由十九世紀的羅馬上流社會轉移到當今台北萬華的黑社會。當羅馬的「白道」被轉化成萬華的「黑道」時,林懷民雖強調了原劇寫實主義的精神,卻犧牲了浦契尼歌劇中不可或缺的、高貴的詩意與抒情性。當「美艷歌星」托斯卡被迫手刃肥胖的「黑道頭子」史卡皮時,有如殺豬般的連刺好幾刀,而引起台下觀眾們的竊笑;但是此劇一般演出卻都避開這種寫實主義「白刀子入紅刀子出」的粗俗,而強調悲劇式的高貴莊嚴。萬華的美艷歌星,黑道頭子與羅馬的歌劇紅伶、警政署長之間,儘管有些相似,卻有著顯著的不同;浦契尼的歌劇雖建立於寫實精神之上,卻超越了寫實主義。

飾演黑道頭子的男中音黑札克,自始至終都顯得太溫順,未能將此角色凶狠的個性突顯出來,整齣劇借此角色所營造出的非凡張力因而大打折扣,尤其是以他為中心的第二幕。陳妍陵飾唱托斯卡時,儘管在歌唱上顯得中規中矩,她過多的動作、不甚嫻熟的肢體語言,卻減損了此角色應有的高貴氣質。扮演畫家的男高音張建一,音質渾厚、均勻,唱腔富於細緻變化,台風相當穩健。

指揮簡文彬再次展現他的積極與善好實驗的個性。為避免沒有佈景舞台的單調,他將樂團置於舞台後方,而且讓絃樂全部集中在左側,管樂依次置於右側,如此雖損及了整體音響效果的平衡,卻讓絃樂與管樂分別具有較集中、較溫暖的感覺。在營造此劇團固有的戲劇高潮時,管絃樂顯得豪放壯麗卻無濃稠之失;在渲染某些「印象派」式的細膩段落時,如第三幕開頭,表現得相當典雅而層次分明。NSO的確有進步。

(本文原載於民國92年1月14日中國時報「台新藝術獎每週評論」)

圖說:國家交響樂團浦契尼歌劇《托斯卡》
提供:國家交響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