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C8藝術人文
- 刊登日期 2004-01-02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楊美英
千言萬語的白色畫作
展演名稱:ART
展演團體:果陀劇團
展演時間:2004.1.1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
ART是一齣戲劇動作(action)極為簡單的戲,單一的事件、一兩個場景,甚至連人物也沒有挑起觀眾懸疑之處,若要我們饒富興味地觀賞,約莫就是依賴語言的交鋒與表演的精采。這齣法文劇作在世界各地吸引了極多劇場編導與觀眾的目光,好的表演者為其精確詮釋更添劇場魅力,在台灣,果陀劇團召聚了劇場界資深又傑出的演員演出此劇,果然也吸引了大批觀眾觀賞。此一現象與議題值得討論,總括來說,還是觀眾希望看到一場精采表演。而這樣的期待,我們常在大製作(人數與資金)的戲劇裡,因表演專擅不同與水準的不齊一而落空(例如知名的歌者或影視明星帶來票房,卻無法保證戲劇表演的精采)。
三位演員詮釋具有二十多年老交情的朋友,李立群的辛辣嘲諷與孤高剛愎、金士傑的倨傲派頭與敏感防衛,加上顧寶明的婉轉求全與猥瑣壓抑,皆精準自然。劇作者運用了諸如拉攏、詭辯、試探等手法,讓三人的關係畢現於台上。設計的過程充滿機心,卻又合乎常理,因此使得觀眾既折服於劇作者的犀利機智,又能會心一笑。這一切,若非年事資歷與技巧相符的演員來詮釋,將會十分尷尬可惜!不過,在全戲發展過程中,除了上述動作本身的簡單推進之外,演員的張力一直處於高點,也使得戲劇的節奏變化不夠明顯,人物的觀點趨於單面。老趙與孫耀軍一波又一波的過招,初始還頗引人,幾回合下來,犀利有餘,人物彼此的情感卻全消翳,我們不禁要像小錢一般捂著耳朵「懶的理」。
為理想與觀點而起衝突,原本理由堂皇、言之有物,吵到後來卻夾雜積累已久的情緒,甚至是糾纏不清的投射與自我。人們用語言交心,用語言構築形象,卻也用語言當武器、當盾牌。國內劇作家紀蔚然也曾經在他的劇作中多次處理男性情誼與語言的關係,不同的人物產生不同的語言,一個事件有數個版本,隱藏在此刻交鋒時不斷流瀉的往事,究竟何者為真?為何編造與掩飾?隨著一場又一場的人物上下,觀眾信服了的某種說法又被動搖拆解,頗引人入勝。而ART卻是藉著一張畫作,呈顯三個人的價值觀、藝術觀,以及人際觀,個性的表達較為直接。雖然在後段,我們看到強者虛張聲勢的背後是脆弱、丑角暗地裡孤單寂寞的一面,但是男人幽暗隱晦絕不出口的矜持,西方劇作便較本地劇作少了一些轉折餘韻。
屬於文化差異的部分雖然令我們觀賞時偶生逸離情境之感,此次演出,空間的風格化追求對比表演的寫實傾向,也常令人感到異化疏離。除卻這些值得再商榷的環節,編導有心呈現好的劇作、以簡約的元素釋放飽滿而直接的戲劇力量,較之堆砌豪華場面卻單調重複的舞台表現,還帶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