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C8藝術人文
- 刊登日期 2004-03-07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胡民山
值得讚許的表演藝術清流
展演名稱:影子般的思緒
展演團體:水影舞集
展演時間:2004.2.27
展演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以表演掛帥的舞蹈科系教育中,想學習編舞的學子已寥寥無幾,況且編舞課程雖有主修的名份卻只限於選修或副修的課程,學子接收的也僅是編舞技法的理論性空談,其它的養分唯有求助於自我的進修。所以在編舞上縱使有才氣的學子也幾乎是缺乏創作上深厚的基礎,而枉有天份的囿於有限的知識中。並且長久以來舞蹈界的年輕編舞者,也經常是曇花一現的不知去向,鮮少有耐得住創作上的煎熬而能存活的累積者!導致多年來有編舞者難覓的令人憂心!
在此編舞者欠缺之際,甫自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的譚惠貞是值得推許的年輕編舞者,雖沒有出國取經或碩士以上文憑的資歷,但她在學期間已嶄露頭角多次獲得文建會舉辦的舞蹈創作獎。畢業後雖活躍於舞團及劇團中被委託編舞,但她仍持續的浸淫於舞蹈創作的努力與堅持,並在2001年選用了幾位學弟妹們及結合了年輕的音樂、燈光、舞台等設計家,成立了「水影舞集」於每年固定進行著創作的呈現。
今年的新作「影子般的思緒」在沒有炫麗的服裝、舞台裝置、影像媒體的包裝之下,純粹以身體動作及燈光效果作為挑戰,是近年來表演藝術界難得純淨的作品。
此作雖然由「如影隨形」、「影影曰曰」、「浮光掠影」、「捕風捉影」等四段所構成,卻是在一個聚光燈之下引發的主題性相連。編舞者在聚光燈的有限空間中也充分的運用,如搖擺時牽動的迷惑或用於段落中的銜接、於升降時的壓迫或對時間緊縮的急迫感,都賦予了不同的立意。舞者們的身體展現也沒有侷限在此縮小空間,而是讓身體在有亮度的光區中與無亮度的光區外隱約的如影隨形般的虛實景象;手持冷光手電筒的加入也製造出另種效果,它於黑光中照亮著人體的局部,不但營造出頗具神秘性的雕塑感,它的流動也添增了浮光中的掠影效果。
在動作上的運用是以手指及手腕的轉動為主軸,運用纖細的手姿或繞著身體、伸於身側、兩腕互繞、或牽引上肢體的扭動,並運用六人舞、四人舞、雙人舞、獨舞等,在精簡的區塊式燈光設計中,分別以直接的俐落或綿延而款款的動作質地彼此清楚而細緻的對話著。
整體上,雖是對去世父親感念的引發,可貴的是沒有掉入傷心欲絕的煽情及追悼的無趣,被看到的是經由轉化後延伸出的簡化而乾淨的形式,主舞者(譚惠貞)在其中行使著情節的鋪陳,而群舞也分別進出於主舞者思緒的範疇中,並築構著情境的轉換。營造的是清晰而具張力的結構,呈現的是具層次及發展的舞作,於當下充斥著拼湊、浮誇的表演藝術中,此作何嘗不是求取質精的小而美也是難得踏實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