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 刊登日期 2004-05-19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王維銘
歲月軌跡 舞出特有的孤獨況味

展演名稱:一個身體的旅程 
展演團體:王維銘
展演時間:2004.5.7~5.8 
展演地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雖說是「學生」王維銘的舞蹈研究所畢業製作,但毋寧更是因為舞者王維銘的吸引力,讓大家不辭遠程地跑到關渡北藝大看他的表演。一個「專心」跳舞的舞者魅力是驚人的,質樸的舞台讓舞者要表達的身體語言格外清楚且動人。

「一個身體的旅程」上半場表現舞者之為「器」的多樣性,特別是他在身為雲門舞者時期擔綱演出的段落,包括黎海寧《不眠夜》、林懷民《焚松》中的獨舞片段,及導演符宏征還在發展中的戲劇段落《獨角戲》。王維銘的身體有一種獨特的孤桀張力,即便上半場還見演出情緒未完全放鬆,在三支質地殊異的獨舞中,依然能感受王維銘的戲劇性,時而內緊外弛,時而內剛而外柔。王維銘近幾年來積極參與小劇場,開發身體表演向度,三支獨舞段落也呈現了一個前中年期舞者在表演生涯規劃上所走出的軌跡。

下半場則是王維銘交出的創作成績。《我不想》是二000年的作品(當時交由符宏征演出),老實說,王維銘的表現終於還原了這支作品的清晰度,演出者與一排椅子的對話與交手,越是到最後越透出深沈的荒謬與荒涼。《一個獨舞》及《一個獨舞二》則是相當純淨的兩支作品,你看到一個編舞家如何執著專注地與自己的身體工作,不假外求地琢磨身體要說的話,在內歛精確的動作中表現內在的拉鋸與波動,在他一個人的舞台上,沒有飛揚炫耀的高度,或者快速變換的節奏;他的爆發力不是來自年輕,反而是歲月油然而生的戲劇張力,使得「身體」變得飽滿醇厚,並在空間裡畫出王維明特有的孤獨況味。

單純其實是很不簡單的功力。這幾年看表演,太多編舞作品在意炫不炫,美不美,卻忘了「真不真」這件事,跨界啦、技術啦、議題啦、多媒體啦,搞得演的人精疲力盡,看得人不知所云。忘了跳舞不就為了「說話」嗎?一台樸素的畢業製作,說明了編舞本身想說什麼話,什麼是有效的說話語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