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2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4-06-02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林鶴宜
一場春夢 喚起時裝歌仔戲的活潑趣味
展演名稱:河邊春夢
展演團體:陳美雲歌劇團
展演時間:2004.5.29
展演地點:台北中山堂
通常,看野台戲若看到戲台上出現「穿西裝的男人」,如果不是里長帶民意代表來至辭;那麼鐵定是「胡撇仔」正在熱鬧上演了!
「陳美雲」《河邊春夢》出現了好幾個上述的那種男人,卻是一齣以「文學規格」寫作劇本精心編創新曲,又大唱七字調和各式哭調的精緻通俗「時裝歌仔戲」。
故事以「雙線」平衡發展。一條是清末「藝技金釵和三郎」的愛情故事,搭配人物是媽媽桑春風姨和琴師阿南,採「倒敘」手法進行;另一條是四十年代「歌女美娟和俊明」的愛慾糾葛,搭配人物是酒女阿月和那卡西師父陳桑,以「直敘」方式進行。而串連期間五十年時空的,則是一棟蓋在河邊的西洋樓》
兩條線無論人物或表演,都力求整齊對照。五十年前春風姨以一首「串仔」勸金釵放棄;五十年後阿月則以一首新編的「世間無真情」要美娟覺悟。金釵含怨的魂魄急急向同病相憐的美娟招手;所幸,美娟「痴傻」只是一時,並沒有走向重複的不歸路。
整齣戲最令人驚喜之處,在於它「實驗」了專屬於「時裝歌仔戲」的表演方式。演員對白不僅甩掉了「古冊戲」的鑼鼓點;連「胡撇仔」慣用以音樂襯底的「節奏式念白」都捨棄。視劇情需要,有時完全「新劇」演法;有時選擇特定說辭,搭配以用心設計的戲劇話伴奏(列如春風姨說「男人都是採花蜂」一段)。身段舞蹈或只乾脆放棄;或者重新設計(例如以絲巾取代水袖)。在歷史上,歌仔戲興起的時間和「新劇」幾乎同時,所以,對於歌仔戲這種「包容性特強」的「現代戲劇」而言,少了什麼或多了什麼,本來就沒什麼!--它是完全自由的。
「有錢滑溜溜,無錢面憂憂;這呢濟錢拿到手,沒錢拿嘛沒理由!」春風姨脫口,便是這類令人拍案叫絕的「四句聯」。本劇演員戲份平均,不過,融合平時「做活戲」的厚實能耐,陳美雲、陳昭香、陳金鳳幾個老牌演員,表演功力還是難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