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2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4-06-16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林志明
恰如其份 評《半生緣》多媒體應用
展演名稱:半生緣
展演團體:中國國家話劇院
展演時間:2004.6.6-6.13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
《半生緣》的故事主體,或許建立在一個極其荒唐可憐、社會新聞性格強烈的故事 - 一個女人被自己姐夫強暴生子、在姐姐死後卻又嫁給此人。書名許諾的內容,卻又全是另一回事,破題的句子如下:「他所愛的人剛巧也愛他,這也是第一次。他所愛的人也愛他,想必也是極普通的事情,但是對於身當其境的人,卻好像是千載難逢的巧合。」《半生緣》?的幾對男女,無偶不怨,但也總還守持著年輕時代,十幾年前初戀?的憧憬。
《半生緣》的故事寫來,因此有情節曲折和心理描寫細緻這兩方面的經營。如果沒有了以文字肌里支持的改編,想必或者無味瑣碎、或者難以置信。這次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的改編,主要以電影演出式的片段為經、以讀劇動作強調張派文字引發想像的能力為緯,一開始便以屏幕及投射將整齣戲定義「愛玲映畫」。在這個過程?,一次劇中人去看電影時,以小津的電影強力暗示了人物並排、同向觀看式的場面調度。在此之外,整個多媒體佈置可說是小心翼翼、不以眼前影像破壞想像影像。這份節制,暗地?轉化為聲音元素的加強,使得多媒體和整體的藝術選擇相互搭配,其演出可說是「恰如其份」。
在此觀點下,唯一仍受到較多爭議的使用,只有兩個地方。敘述者以張艾嘉的錄像身形出現,似是畫蛇添足 - 不然或者乾脆不出現、或者在頭、尾而不是中段出來掩護換場。「十年後」,這最是文學性、最是小說性格的三個字,多媒體配上的影像也嫌太弱、太游盪、完全忽略時代因素中的想像力 - 這其間發生了戰爭、許多人的生離死別正和角色們的遭遇產生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