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A14版
- 刊登日期 2004-06-23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胡民山
風在清淡中的呢喃
展演名稱:風
展演團體:太陽舞蹈劇場
展演時間:2004.1.24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風-輕拂過,是暖暖的、冷冷的是親密的、對立的,甚至是沒感覺…許久未創作的舞蹈界異類謝宗義,以「風」為題和自美國洛杉磯古典芭蕾團歸來,有美麗的台灣芭蕾伶娜之稱的王澤馨共同譜出了新製作,其中包括有《波烈露》、《記憶中的她》、《往事隨風》等三段。
《波烈露,Bolero》是法國著名音樂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具明顯節奏與旋律性的西班牙風格舞曲,著名舞蹈家毛理斯‧貝嘉(Maurice Bejart)於一九六一年根據音樂以簡潔的動作,在不斷重覆中刻畫出層層累積,呈出具張力的儀式性與震撼性的現代芭蕾舞作。謝宗義選用獨舞部分的改編並以王澤馨做為詮釋,雖有動作與重複特性的類似,其中卻以無情緒的表現,在層層壓力中行使著淡淡的動作。或許熟悉貝嘉版的觀眾會覺得質感差距許多,但從另一角度觀察卻是值得讚許的,尤其是不同的世代重現舊作時,創作者經常是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注入了當下對環境社會甚至是個人的感受,給以新的詮釋,不但可構成新的趣味,更有不同於原作質地的可貴。
《記憶中的她》王澤馨編的雙女子舞,是揮別往昔的自我告白。由兩位女子在幾乎無交集中,各自行使著芭蕾的動作組合;輕輕的無情緒,飄飄忽的各自表率,兩者的不同唯有在黑色與粉色的服裝作區隔,是近於芭蕾舞者經常性的夢幻呈現。
《往事隨風》謝宗義的編作,由王澤馨無情緒的獨舞引出了五位群舞者。她們分別坐在椅子上,有如自閉兼具恐懼般不停的低點著頭。舞者們各自的囿於座位上,雖偶有對應,也是在被拒或拒人的行為中;短暫的離開位置或彼此的擁抱彷彿是種奢侈,呈現的是內縮的控制和有所顧忌一般的縮小性動作質地。舞作幾乎是處於無奈的不安,與較偏向於自我的壓抑性焦慮。
三支舞作,對近年來被養成重口味的觀眾會是大失所望,因為整體上的築構,是謝宗義以壓抑而類神經質的形式、王澤馨夢幻式的唯美芭蕾,融合的另種情緒,既沒有誇耀性的舞台裝置、多變的燈光設計、炫耀性的身體動作,而是冷、淡甚至幾近於無情緒的呈現。
值的探討的是,整體上的營運有趨於「輕」的美學概念。這在《往事隨風》中,即有明顯的跡象,其間有內斂的類神經質動作,雖淡淡的不很誇張,但在舞作的背後仍依稀可見充滿著無助、無力的苦楚,是沈重後無奈的輕。
「輕」是有條件的,它經常會勾出「簡」,而「簡」可以是去蕪存菁後的精鍊與精確的極致,是智慧的選擇、是轉化甚至是昇華。此製作可貴的從「輕」出發而有了「簡」的趨向,更期待的是有足夠的內容及締造出更具精粹的形式。(作者為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觀察員,舞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