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2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4-06-30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楊美英
夢想於真實與虛構之兩端

展演名稱:私房記
展演團體:台南人劇團
展演時間:2004.5.1-5.2
展演地點:台南人劇團戲工廠

五月初的古都,阿伯勒的鮮黃花串滿滿鋪陳了青翠行道樹,挾帶第九屆府城文學獎得獎光環,編劇何秉修自兼導演,於台南人劇團「新劇展」推出《私房記》。題材鎖定網路戀情的一對青年男女,三場戲集中於兩人交往後的一個週末相聚,所有場景完全固定於女主角寄居的房間裡。一張大床,擬寫真的表演空間規劃,尤其優美的是從黃昏到日暮的光影變化。遲緩的敘事節奏,缺乏剪貼轉化,幾近於凝固停止,顯然是為了實踐編導於「創作構想」中自言:「我認為最普通的生活,最平凡的人物,仍然可以用戲劇來描述表現。」只不過,筆者以為,發生於劇場的表演藝術,不厭其煩的重現生命經歷、生活瑣碎,未必就能夠創造出平淡無味雞毛蒜皮百無聊賴之外的幽微情味、人生出口。前人明言的「情理之內、意料之外」,仍具有圭臬般參考價值。

相較於《私房記》的細微靜慢,五月底於誠品書店台南店地下劇場搬演的《電視TV》,則恰恰像是操著極快的速度而來,聒噪誇張而去的歌舞秀。英籍年輕導演James Stenhouse 與在地的弄劇團合作,從一個沉溺電視的女人展開全劇,讓觀眾與女人一同掉進螢光幕裡頭的西部蠻荒世界,闖入一個有著悲慘童年的怪怪神槍手與子彈搏鬥的一生。劇情進行同時,一直有位說書人一旁花腔亂調的進行旁白,可是很快的,觀眾就明白了故事不是最重要的,戲謔逗弄的表情肢體、無厘頭的敘事手法,才是觀演全程的重點,於是在一溜煙的喧嘩中遠離了批評娛樂消費、媒體操控的創作初衷。

簡約的舞台設計,三面白牆上以膠帶連貼出仙人掌等象徵沙漠的剪影圖案,除去中央酒吧兩扇門的佈景裝置,沒有太多陳設,反以燈架燈具的裸列,隱隱引發攝影棚的聯想,可說是成本低廉效果佳。

無論是《電視TV》提供了「西部」的遙遠幻想,致力虛構世界的華麗建構,或者《私房記》貼近日常生活的素樸白描,誠懇逼近生活的真實片段,均可視為台南劇場新秀的初試啼聲,從相異的劇場美學的原點起跑,各自啟程,踏向生命之中不可承受的輕薄或沉緩之兩端。